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神阙穴的艾灸方法 艾灸的先后顺序和补泻方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神阙穴的艾灸方法,以及艾灸的先后顺序和补泻方法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之二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2、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

3、今天,我们继续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

4、艾灸的先后顺序

5、今天讲解艾灸的先后顺序和补泻方法。首先讲艾灸的先后顺序。古人对艾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论述。比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里也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个阴阳指的是阳经和阴经。就是艾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6、老百姓不知道阴经和阳经的区别。比如手上的阳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上的阴经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这是手上的经络。足上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非常有名,因为我们做艾灸和刮痧,做各种各样的治疗,或者按摩,很多人都会推足太阳膀胱经。它是起于足,通行于后背。(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还有一个是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在前几年也很流行。有一个养生方法叫敲胆经。从环跳一直敲到膝盖外侧,这个位置是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位置。这是足上的三阳经。足上的三阴经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手上六条经,足上六条经,加在一起,正好是十二经,或者叫做十二正经。

7、正就是指正常的、正宗的、正规的循环经络。除了正经以外,还有经外的奇经八脉。以后我们再专门讲,今天就不展开了。总之,要是做艾灸,有的穴位在阳经,有的穴位在阴经,比如腿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足三里。又选了一个穴位,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选了一个足三里穴,一个三阴交穴,都在腿上,先灸哪个?按照孙思邈的说法应该先灸阳经的足三里穴,然后灸三阴交穴。这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的意思,上下来选择是先灸上部,再灸下部。

8、就壮数而言,我们之前讲过艾柱灸,有一壮一壮的说法。先灸壮数少的,后灸壮数多的。就大小而言,艾柱和艾条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按照大小来言,先灸艾柱小的,后灸艾柱大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般规律。但在临床上,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灵活的应用,不能拘泥不变,这就叫知常达变。常就是普通的、正常的顺序。达变是指通达的变化。(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举一个例子,腰痛这种情况,正常的顺序是先灸腰部,在腰部选一个穴位,比如命门穴,这个穴位属于督脉,属于阳经。之后灸关元穴,或者神阙穴,这两个穴位在腹部,在任脉上,属于阴经。所以这叫知常。正常的状态是先灸阳,后灸阴。身体的后背是阳,身体的肚腹,前面属阴,以前在《黄帝内经》的课程里,专门介绍过阴阳的划分。这是知常。

9、达变是,比如一个脱肛的患者,针灸科经常会遇到。脱肛的患者艾灸,先灸哪里?先灸长强穴,把脱肛收上去,之后再灸百会以举陷。一个是收肛,一个是举陷。先灸下面,后灸上面,这不是和刚才说的先灸上,后灸下的顺序不一样了。为什么这样?因为这里涉及到具体的灵活应用、具体变化的机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按照中医学讲:“火曰炎上”。艾灸之气是火力,先灸哪里?肯定是先灸身体的下部,尤其是脱肛,它脱垂出来了。先灸下部把这个问题解决,先让它收上去。同时,从根本上治疗,再灸百会穴让阳气往上升,这就是中医学的一个思路。

10、这就和先灸上,后灸下的顺序不一样了。这里是先灸下,而后灸上。这就是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后灸阴;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先灸小,后灸大这样一个顺序。因此在施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同时提醒大家,在艾灸的时候,要在通风的环镜下进行,这是第一个。

11、第二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艾灸的方法有补泻。补是补虚,泻是泻实,补的是正气的虚,泻的是邪气之实。大家一定要明白,艾灸的泻不是泻正气。正气在医学上是不能泻的。要泻的是邪气。邪气分为六种——风、寒、暑、湿、燥、火。比如泻风邪、泻寒邪、泻火邪、泻燥邪等,这六个方面都需要把它泻出去,这叫泻实。补是补正气之虚,尤其是艾灸可以扶正气。

12、艾灸的补泻最初记载于《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灵枢?背俞》记载:“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这讲的是灸法的补泻也需要根据临床的辨证论治原则来具体操作。虚证,尤其是正气虚的人用补法,实证,邪气实的人用泻法。

13、艾灸的补法是在点燃艾柱或者艾条之后,不吹艾火,让它慢慢的燃烧、燃尽。比如把艾柱放在穴位上,让它慢慢燃尽,这种方法就是补虚的方法。

14、艾灸的泻法是在点燃艾柱或艾条之后,用口快速的吹艾火,让它燃烧的特别快,让火特别旺。这样让艾火的热力,迅速的透到穴位深层,以帮助泻其邪气。

15、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中医学是相通的。补虚的方法,都是温和的往里补。中医学补虚,尤其是补正气虚弱的人,为什么吃药要吃很长时间?脾虚的人、肾虚的人吃中药很长时间才能补回来。为什么?因为要是补的快了,身体吸收不了。有句话叫做“虚不受补”。就是特别虚弱的人,千万别给他吃特别补的东西。吃了之后,非但补不进去,而且身体还会有很多反应,特别不舒服。

16、老百姓都有这个常识,人大病一场之后,身体刚开始恢复的时候,能不能吃鸡鸭鱼肉?肯定不能!因为肠胃弱,身体虚弱吸收不了,反而增加负担。这个时候应该用中医的方法,叫做“清补”。清爽的“清”,补养的“补”。清清爽爽的,一点一滴的补进去。既好消化,还能慢慢的把身体养好。

17、所以中医养生,它是养。在座诸位很多人可能都在家里养过花草,种植过盆景,或者种过地,大家都有养植物的经验。比如种草养花,或种庄稼,要是水浇多了或者肥施大了之后,花儿就烧死了。人也一样,营养过剩,人也受不了。“养”是什么意思?“养”就是每天照顾好花,浇好水,把肥不多不少的施好,有空气,有阳光,充分让它吸收。这样花就越长越好。人其实也一样,养生就是“养”。

18、所以在这里,艾灸的方法也是这样。只要是补虚的,补正气之虚的艾灸方法。比如之前讲的艾灸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要是用艾灸补养身体的时候,艾火之力就不能太烫,要有一种温煦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最好的。要是烫的皮肤特别疼,有灼痛感就不行,这就过了,就不是补的方法,这成泻的方法了。

19、所以中医学有句话“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少火,微微的火,它慢慢的让阳气升起来,这叫“少火生气”,要是火太大,就把气消耗掉了,这叫“壮火食气”。这个原则同样应用于,无论是养生,还是用药,还是艾灸,各种方面都会用到。(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艾灸的补泻方法,很多人不懂,就觉得艾灸是补阳气的,它不会泻。其实更深层次的一点,就是艾灸到这个地方特别疼,火力特别大,这种情况下直接深透到穴位深层的时候,这时候重点是泻邪气。

20、我在这里想问一下大家。比如家里有人让寒风吹着了,得了重感冒。从中医学眼光看来,病机属于外有寒邪,闭住了毛窍、腠理,这是有寒实之证。患者浑身怕冷,出不了汗,这就属于寒实。这时候应该怎么艾灸?就应该用泻的方法,泻寒气。艾灸大椎穴,让火力特别猛,迅速的透到穴位深层,以帮助泻寒气,这就是用泻法。

21、要是这个人平时没精神,说话少气无力,到了冬天手脚凉、尿频、双腿无力、食欲不振。就感觉这个人特别虚弱,这是虚证。这时候能用特别猛的火来艾灸吗?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选两三处穴位,灸之。比如关元穴,两个足三里穴。我在临床上,多用这三个穴。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两个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艾灸这三个穴位,能不能用特别热的艾灸,距离特别近的熏烧?不行,这种方法就是泻法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要用温煦的火力,就像熬粥,或者煲汤一样,不能用大火来煮,要用文火慢慢的炖,就把营养炖出来了。人体也一样,艾灸的时候要用温煦的火力,慢慢的灸,每天灸,连续灸一个月,就会发现食欲好了,体力增强,眼睛也亮了,浑身有劲,腿也不软了,这就是补法。请您记住,补法一定是温和的。

22、所以我之前讲,无论是艾条灸,还是艾具灸,自己在家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要太疼。艾灸的时候,千万不要让皮肤特别疼。一定要用温和的火力,千万不要烫伤。这都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艾灸补泻方法的技巧。

23、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未完待续)

24、本篇是:中医彭鑫博士讲解《艾灸养生》系列课程-之二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25、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26、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27、(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