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粪便。
(1)胃肠道
消化道起始于口腔,终止于肛门。它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临床上将十二指肠以上的胃肠道称为上胃肠道,将空肠以下的胃肠道称为下胃肠道。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和唾液腺。
第一节胃肠道1. 口腔
(一)地点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点,通过嘴唇与外界相通,通过咽与咽部相通。
(2) 分部
根据上下颌牙齿的咬合情况,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正口腔。
(3) 牙齿
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嵌入牙槽中。
1、形态划分
牙齿根据形状分为牙冠、牙根、牙颈。
2.结构
牙齿的结构包括牙本质、牙釉质和牙骨质。牙本质是主体,牙釉质覆盖在牙冠表面,牙骨质也叫牙骨质,包围牙根和牙颈部。
牙齿的形状和结构
牙齿嵌入牙槽内,分为牙冠和牙根颈三部分。
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并在根颈处被一层骨覆盖。
牙冠覆盖着牙釉质,瓷质洁白、有光泽,而且最坚硬。
牙髓位于牙齿的空腔内。
由于牙洞加深,三叉神经传导的剧烈疼痛
3. 牙齿的名称和排列
(1)乳牙的排列:
右上颌 IV V 左上颌
右下颌 V 左下颌
—乳牙中切牙—乳切牙—乳尖牙IV—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2)恒牙的排列:
右上颌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1 - 中切牙2 - 侧切牙3 - 犬齿4 - 第一前臼齿5 - 第二前臼齿6 - 第一臼齿7 - 第二臼齿8:第三臼齿
4.牙齿萌出
牙齿萌出
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芽,到1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是第8年了。
到3岁时,所有牙齿都已萌出,到6至8岁时,恒牙已取代。
5.牙周组织
它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 舌头
舌头位于口底,被“V”形边界沟分为舌体前三分之二和舌根后三分之一。舌头的结构主要包括舌粘膜
和舌头肌肉。
1.舌粘膜
舌头的粘膜呈淡红色,表面有许多舌乳头。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负责味觉,丝状乳头接受触觉刺激。
2.舌头的肌肉
(1)舌内肌:构成舌体。
(2)外舌肌:一对颏舌肌,当一侧收缩时,舌尖可向另一侧伸展,当两侧收缩时,舌尖可向前伸展。
舌头的形状和结构
舌外粘膜、舌内肌、V形缘沟根体
请记住,舌头的粘膜有许多乳头,每个乳头都有自己的功能
轮廓菌型主味触觉刺激丝系统
5)口腔腺体
口腔腺体主要分为三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1.腮腺
腺管位于耳前下方,在咬肌前方交叉,通向上颌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
腮腺
耳廓前部下方是腮腺,其导管在咬肌前方相交。
上颌颊粘膜的开口与第二磨牙相对。
2.颌下腺位于下颌体深处,通向舌下丘。
3.舌下腺位于舌头深处,通向舌下丘和舌下皱襞。
2. 吞咽
(1)咽部的位置和形状
咽是位于第1至6颈椎前方的漏斗状肌管。长约12厘米。
(2)咽部的划分与沟通
1.鼻咽部
它位于肛门正中口对面,与鼻腔相通。侧壁包含咽鼓管,咽部开口通向中耳。
2.口咽部
软腭和会厌平面之间是通向口腔的咽峡部,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凹陷处是腭扁桃体。
4. 下咽
会厌与第六颈椎下端之间,前方面向喉部,经喉口与喉腔相通,继续向下进入食道。
咽的划分和沟通
鼻咽口咽和下咽
鼻腔、口腔和喉咙是相连的
咽鼓管的开口通向中耳
六个颈的下端延续至食道
3.食道
(1) 食管的形状、位置和划分
这是一条约25 厘米长的肌肉管,沿着脊柱前部下降,向上延伸至咽部,向下延伸至贲门。它可分为三个部分:颈、胸、腹。
(二)食管狭窄及其意义
1.首先缩小范围
它位于食道的起始处,距门牙约15厘米。
2. 第二窄
它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的交汇处,距门牙约25厘米。
3. 第三窄
它位于食道穿过膈肌的位置,距门牙约45 厘米。意义:这是肿瘤容易发生、异物容易残留的部位。
食管狭窄及其重要性
食管沿其长度有三个狭窄,是异物肿瘤最常见的部位。
第一次是在食管的起始处,第二次是在左支的交叉处。
经过食管裂孔3次后,计算侧面到门牙的距离。
前两位到达的年龄分别为15 岁和25 岁,最后一位到达的年龄为40 岁。
4.胃
(1)胃的形状和划分
1.形状
这意味着两堵墙、两端和两个嘴。两壁是前壁和后壁,两端是大弯和小弯,两个开口是上贲门和下幽门。
2. 分行
它分为四个部分:心脏、胃底、体部和幽门。幽门,临床上又称胃窦,分为胃窦和幽门管两部分。
(2) 腹部位置
胃大部分位于左肋区,少部分位于上腹区(剑突下方)。
笔记:
第二扇门是贲门和幽门。
5.小肠
(1)形态位置
小肠长5至7米,位于腹腔中下部。上部通向幽门,下部通向盲肠。
(2) 分部
小肠全长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1.十二指肠
(1)上部:起自幽门,指向肝门。起点称为十二指肠球部,其粘膜光滑,容易发生溃疡。
(2)下降部分:沿脊柱右侧下降,后内壁有十二指肠的纵皱,其末端为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3)水平断面:向左穿过第二腰椎。
(4)上升部:顶端向下弯曲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通过十二指肠肌(韧带)固定于后腹壁。 12
空肠悬肌是上下胃肠道的分界线,也是临床手术中识别空肠起点的标志。
2. 空肠和回肠
(1)空肠:腹腔左上部,空肠及回肠前五分之二,直径大,壁厚,血运丰富。
(2)回肠:腹腔右下部分,空肠回肠后3/5,直径稍小,壁较薄,血供稍差。
6.大肠
(1)形态位置
大肠起始于回肠,终止于肛门。它长约1.5米,以“门框”形状包围小肠。它分为三部分: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和结肠的表面具有三个特征结构: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肪下垂。三个结肠带在阑尾底部相交。
1.盲肠
左侧连接回肠,上侧连接结肠,下侧连接阑尾。
附件:长6-8厘米,末端位置未知。根支抗恰好位于结肠三带的交汇处,是临床手术中阑尾定位的重要标志。在体表的投影点为麦克法兰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侧1/3的交点。
2. 冒号
它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3.直肠
上部与乙状结肠、下部与肛门相连,长约15厘米。沿长度有两条曲线,骶骨曲线向后凸,会阴曲线向前凸。它被骨盆膈分为骨盆区和肛门区。
(1)盆腔区域:下部称为直肠壶腹部,有23个直肠横皱襞,结肠镜检查时必须避开。
(2)肛管:主要结构有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等。齿状线以肛柱下端和肛瓣边缘为界,齿状线及其以下的神经来源、动脉供应和血液回流是不同的。线是粘膜,线是皮肤。在内痔线上方形成的痔疮称为内痔,在内痔线下方形成的称为外痔。内痔疼痛较轻,而外痔则较疼痛。
齿状线的组成、差异和意义
肛柱下端的肛阀末端连接有锯齿形环线
线路上粘膜下皮肤的血液供应和回流分为两端
线以下的神经属于身体,线以上的粘膜和内脏管。
内痔无痛,但外痔有疼痛,所以要避免吃辛辣食物和饮酒。
第2节消化腺1和肝脏
(一)表格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呈楔形,呈棕红色。
1.膜片表面
它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叶和右叶。
2.脏面条
有2条纵沟和1条横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
(1)左纵沟:前面有肝圆韧带,后面有静脉韧带。
(2)右纵沟:胆囊窝位于前方,下腔静脉在后方穿过。
(3)横沟:又称肝门,是左右肝管、肝动脉、肝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的出入口。
(2)肝脏的位置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肋骨区和上腹部,少部分位于左肋骨区。
1. 肝脏上缘
与膈穹窿重合。
2. 肝下缘
右侧与右肋弓基本相同,延伸至剑突下方35厘米,轻柔呼吸时上下运动总共23厘米。
(3)胆囊和胆管
1.胆囊
(1)位置:胆囊位于肝脏右肋下方的胆囊窝内。
(2)形状分类:梨形。它分为四个部分:胆囊基部、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
(3)主要功能:暂时储存和浓缩胆汁。
(4)胆囊底体表投影: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稍下方。
胆囊位置分类及胆囊基底部体表投影
胆囊呈梨形,位于右侧肋骨
胆囊窝包含基体管颈
右肋间弓胆囊基突
结石或炎症此处压痛
2.胆管
将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管道。
(1)胆汁产生部位:肝细胞
(2)胆汁排泄途径
细胞左右两侧,大头和第一头进入囊肿,第二头进入腔内。
笔记:
细胞- 肝细胞
肝内胆管
侧面- 肝的左管和右管
一般(一一般)-肝总管
一般(第二一般)——胆总管
大头-十二指肠乳头状囊肿-胆囊
管腔-十二指肠管腔
2. 胰腺
(一)地点
胰腺位于胃的后面,位于第一和第二腰椎的水平。
(2) 分部
胰腺分为三部分:胰头、胰体、胰尾。胰头被十二指肠包围。
(3) 结构
1.外分泌部
它分泌胰液,胰管通向十二指肠。
2. 内分泌科
分泌胰岛素并调节血糖水平。
胰腺的位置、划分和结构
胰腺位于胃后面一两个室,并被头部周围的12 个环包围。
胰体和胰尾向左侧延伸,分泌胰液进入胰管。
内分泌学家声称控制血糖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