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又称自汗,是一种不治之症,多在秋冬季节出现,多见于青壮年人,发病原因多与阳虚、气虚、湿热、风寒、暑湿等有关。
据《素问·宣明五气》记载:“阳虚则卫气虚,卫气虚则腠理开,腠理开则汗出。”《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阳虚者,阳气不固,故使人身多汗出而悸动不宁。”盗汗的发生,多与阳虚气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汗液外泄等因素有关。外感风寒、内伤湿热,均可引起阳虚气弱,损伤阳气,导致盗汗。
临床盗汗患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不止、心悸失眠、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等症状。盗汗多因阳气不足,气虚血弱,治当益气固表,升阳止汗。
在治疗盗汗方面,中医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盗汗的方法有很多,如针灸、中药调理、推拿等。针灸治疗盗汗,可选用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位。中药治疗盗汗,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常用中草药有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五味子等。
此外,患者在治疗盗汗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狗肉等,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等。同时,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
盗汗是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壮年人。患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不止、心悸失眠、夜尿频多等症状。治疗盗汗,中医药具有显著优势,患者应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重饮食调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