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孤独症儿童,以及你了解孤独症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朋友家的儿子,3岁时家长发现他很少说话,也很少与人有目光的对视;
——当问到和他需求相关的问题,他才肯回答“我要”两个字,对没有听到过的提问会出现鹦鹉学舌一样讲话;
——情绪烦躁时会丢东西,到处乱跑,叫名字没反应;
——不和同伴玩耍,可以独自玩积木,橡皮泥很长时间,喜欢看旋转的物体或者自身旋转。。。
当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孤独症(重度)。家长非常着急,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孩子的未来会怎样?
孤独症是广泛发育性疾病,是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多起病于婴幼儿时期。
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约70%的患儿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同一种疾病,在港台或者周边国家部分地区称为自闭症,在中国大陆主要称为孤独症。
科学研究表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遗传率高达80%~90%。
另外,儿童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异常,神经递质的代谢失衡,某些未知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母亲围产期的各种不利因素如出生时窒息、缺氧、脑轻微损伤等,在患儿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
所以,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孤独症患者中以男孩多见,男孩比女孩多3~4倍。
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年龄在临床上常是两岁以后才显现出一些典型的症状,症状轻的,有的孩子要到四岁后才会发现。实际上,在眼动实验室的条件下,来对孩子进行视觉追踪,发现孤独症的孩子在两三个月时就已经表现出视觉追踪异常。所以,在孩子一岁左右就已经有异常症状,家长在孩子两岁时才发现。
据社会交往类型分类,孤独症可分为以下类型:
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社交凝视、微笑和依恋、交会性注意缺陷、不能进行正常游戏、不能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建立伙伴关系等。
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二大主症,表现为语言表达障碍、语言理解障碍、缺乏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自言乱语等。
孤独症患儿另一显著特点是行为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日常生活*惯的刻板化、过分专注于某些事物、行为和情绪异常等。
患儿还会出现认知缺陷和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问题、注意缺陷、心理推理缺陷,感觉迟钝或过敏、特殊感觉偏好等。
部分患儿出现多动、自伤、攻击等行为。痛觉可能迟钝,而对某些声音却过度敏感,约3/4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但患儿能力发展可能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1/4~1/3患儿会出现癫痫。
目前并没有能改变孤独症病程、改善核心症状的药物。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用药。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有氟哌啶醇、舒必利。前者可改善患儿的多动、刻板行为,稳定情绪;后者则可改善孤僻、退缩患儿活跃、语言增多,使并改善情绪。
目前公认的改善孤独症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技能。
多数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不能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可在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训练。学龄期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所提高以后,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仍有部分患者需要继续特殊教育。
部分孤独症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其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交技巧可以接近正常水平,但无法彻底治愈。
孤独症的孩子反应迟钝,思考能力低,智力也比正常的人低下,往往不能自己思考怎么去做好一件事;比较偏执,难以说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顾后果,常常造成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症状严重的孩子整日沉默不语,畏缩不前,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
孤独症是造成儿童精神残疾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患儿家长要给予患儿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鼓励患儿自己完成日常活动,进行社交等技能训练,促进其自理能力;陪同患儿参加集体活动,时刻监测患儿的状态及情绪变化,让患儿有足够的安全感,并能够配合治疗。
饮食方面无特殊要求,但应注意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食用高蛋白的食物,增加身体抵抗力,适当补充维生素D3。
如果发现患儿有上述的情况,一定要及早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对患儿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