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百科

指甲上的月牙,藏着健康的秘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指甲上的月牙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指甲上的月牙以及藏着健康的秘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指甲上面的“月牙”反映了人体哪些秘密?你的“月牙”属于什么类型?一起阅读下文找答案

2、谢氏新诊法是指“三印”、“四触”、“一条线”。

3、“三印”属于望诊的范围,包括望舌齿印、腮齿印、指(趾)甲印,用以辨体之寒热虚实;

4、“四触”属于触诊的范围,包括触按胃脘、脐、触摸耳软骨和足弓,用以辨体内淤滞之有无;

5、“一条线”是指腮线,对于上消化道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6、今天先谈谈“三印”中“甲印”的望诊及意义。

7、爪甲是人体的一部分,《灵枢·卫气失常》说:“皮之部,输于四末。”甲分为甲缘、甲体、甲根三部分。甲体透明,将指内组织的颜色透漏于外,为此中医认为“爪下之血色,亦与面色同”。

8、爪为筋之余,肝胆之外候,秉承肺气,萦贯血脉,所以又和内部脏腑有密切关系,又由于爪位于人体四肢的末端,气血灌注的尽头,爪甲的变化可以准确而又及时的反映出人体气血盈亏的变化。

9、正常情况下,爪甲应红润含蓄,坚韧而有光泽,一旦患病,色泽、形态都会出现异常。

10、中医外科把指甲红润作为五善之一,古人又有以甲之色泽辨何病何证者。

11、如《杂病广要》引《幼幼新书》所述东方先生察甲的方法:“夫劳疾诸证……未须察脉,但看手指甲,美恶分明是何劳候。病热甚,宜看脚甲色,与手一同也。其甲青紫者,传尸之证;红白者,正色之候;黄白者,酒色之候;红紫者,气劳之候。细详必知其病之所在。”

12、这说明古人早就注意到了爪甲与疾病的关系。

13、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月痕),是甲板的新生部分。对于甲印的变化古医***载较少,我对甲印的注意是在与大量病人的接触中产生的。

14、开始在切脉的时候并不注意病人的甲印,以后渐渐发现各种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有甲印的指数都是不同的,于是就和他们的体质、表现出来的寒热证候加以联系。

15、临床上又发现,那些素来体质弱的人不但甲印小,而且有甲印的指数也少,有的甚至指均无甲印。以上发现使我在诊病时加入了望甲印的内容。

16、望甲印简便、直观,熟练掌握之后能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并能提高辨证的准确率。需明确甲印望诊当包括手甲和足甲望诊,但足甲的鲜明度较手甲差,因此常察手以代足。

17、又为健康甲印,两手数目应为8个,即除去2个小指之外,其余8指都应有甲印。

18、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mm左右(大拇指可到2~3mm,其余依次减少到2mm左右)。

19、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显得饱满。

20、此种甲印多见于身体健康无恙者,说明气血充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人体正气旺盛。

21、异常甲印与正常甲印相比较,甲印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指数增多或减少,10指全有或全无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

22、异常甲印分为3种类型:

23、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数减少,均属寒型甲印。

24、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大寒3类。

25、甲印变小在1~2mm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消失(两手共有3~7个甲印)为偏寒类;仅两拇指有甲印,余8指均无甲印为寒类;10指均无甲印为大寒类。?

26、寒型甲印是体内阳气虚衰,阴气偏盛的表现,说明素体虚弱。在疾病的情况下,表现为阳气虚衰,难以与邪气相争,此为虚证。

27、甲印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

28、按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偏热、热、大热3类。

29、8个手指的甲印大小仍正常或略大,又见1个或2个小指有甲印(一般较小)为偏热类;9指以上有较大甲印(均在2mm以上),或除2小指甲印较小外,余8指甲印均大于正常为热类;10指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的1/2)为大热类。

30、热型甲印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正常人甲印越大,说明身体素质越好(还当与身体其他情况合参)。

31、在疾病情况下,则表示阳气偏盛,阴液相对不足,此为实证;日久阳盛而致阴虚,证属虚实夹杂。与寒型甲印比较,治疗容易见效。

32、此型介于寒热之间,又叫溶合甲印,是原有热型大甲印发展而来的。

33、体质好,阳气偏盛之人饮食起居常不谨慎,容易贪凉饮冷;证候属阳属实,服寒凉药的机会也多。

34、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使热型甲印逐渐转向寒热交错型。此型甲印表现为甲印的边界模糊不清,颜色亦逐渐接近甲体的颜色。

35、寒热交错型甲印有3个变化阶段:

36、甲印边缘开始变化,但不明显。若将体内寒热之和定为整数100,则热可占到80以上,寒仅占20或不足20。

37、此种甲印主病意义仍属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

38、甲印的赤白边界已经模糊好像由原来的实线变成了虚线。此时热约占60,寒约占40。

39、证属寒热交错,临床表现既有阳盛阴液不足的一面,又有脾阳受遏,阴湿内停的一面。

40、此属体质由热变寒,由强到弱的质变时期,表现为原来边界上“虚”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赤白境界完全消失(即甲印消失)。

41、此时热约占20,寒约占80,若体内阳气继续消耗,则变为大寒甲印。证属虚寒,心肾阳气之虚,以辛热药回阳、益气治之。

42、平时观察到,多数人的甲印是右手略大于左手,男性大甲印多于女性。此外,不论正常人还是病人,两手拇指大多有甲印,两手小指大多无甲印,这也是望甲时需要了解的。

43、爪甲位于四肢末端,是十二经阴阳交接之处,阴经由此入里,阳经由此出表,以维持营卫气血运行不息,因此爪甲就成了全身营养物质的转输站,营养物质丰富或者不足都可以在爪甲上表现出来。

44、古人和今人论述甲之色泽、质地、形态的异常变化和人体营养物质盛衰间的关系很多,但很少论述甲印与体质强弱关系。

45、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甲印和体质确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6、其中表现为:凡先天禀赋好,后天脾胃功能旺盛,平时心胸豁达,喜爱运动,能食形壮的人,甲印都基本是正常的;

47、如果能食善饥,平时精力旺盛而不知疲倦,能胜任较强劳动的人,大多出现热型甲印。

48、反之,如果一出生就身体弱,又加后天调理失当,平时虽无大病,但小病不断,弱不禁风,不耐疲劳,饮食量少,睡眠常惊,就容易出现寒性甲印,甚则10指都无甲印。

49、其二是一个人甲印的情况与其父母甲印表现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无甲印,子女也多无甲印,尤其是婴幼儿的甲印更与父母相似。

50、随着年龄增大,受后天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但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甲印的生长情况有遗传性。

51、甲印的以上两个特点正说明其反映了体质的情况。

52、调查中还发现,真正具有正常甲印的人数并不多,非偏阴即偏阳,也说明事实上绝对阴阳平衡、气血和调的人是很少的。

53、体质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原来具有的阴阳类型,这种类型可以说在他刚一出生或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形成了。张景岳就说过:“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

54、就是说,体质是原来具有的。体质既反映一个人精血津液是不是充沛,又表现出抗病能力的强弱。

55、具有寒型甲印者(包括偏寒、寒、大寒),体质属于阴类,平时见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心悸或失眠多梦,体胖倦怠,四肢厥冷,感冒不断。

56、其中焦脾胃功能低下,表现为食后消化不良,每吃凉食腹胀加剧,恶寒、冷汗常出,不喜坐凉处,大便或溏而不爽,或冷结便秘,小便清长,老人则尿频或淋漓不断。

57、妇女经前腹痛,经期错后,腰酸腹胀,带下清稀。

58、此人舌腮肿胀,常被牙齿咬出血或咬成血泡,脉多见沉细而迟或沉紧而弦。

59、具有热型甲印者(包括偏热、热、大热),体质属于阳类,多表现为脏腑功能之亢奋。

60、常见面红、耳赤、身燥热不安。其人精神兴奋,脾气急躁易怒,能食力大,不知疲倦,能负重耐劳,言语粗壮,喜冷饮食,喜坐凉处,衣被单薄,大便常秘,甚则数日一行亦不知所苦,脉洪滑有力。

61、具有寒热交错甲印者,体内阴阳处于偏盛偏衰的变化之中。其出现甲印的溶合多是由原先的大甲印变化而来的,原因虽多,总不外过用寒凉而致。

62、阳盛体质的人,多贪凉饮冷;平时体质壮实,亦可不再谨慎保护身体。饮食失当,寒温失调,劳伤过度,使其阳损耗,体质就会发生变化。

63、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的那种人,又如《素问·厥论》说的“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阳气日损,阴气独在”的那种人,都是自恃身体壮实,不知养生造成的后果。

64、平时我们还见到一种情况,就是气候炎热的地方,反而寒型甲印多见,夏天患中阳虚寒之泄泻也多,就是这个道理。

65、热性体质的人,患病后也容易造成医生过用寒凉药的错误。

66、苦寒药最容易遏伤脾胃阳气,日久寒湿内生,清阳下陷,甲印也就从热型大甲印,变为溶合甲印了,进一步发展可变为大寒无甲印。

67、从这点来看,大甲印虽表明体质好,但极易向相反方面发展,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不稳定甲印,也表明阴阳不协调。最理想的是阴阳协调的正常甲印。

68、具有寒热交错甲印者,既有寒象又有热象,初期、中期仍以阳性体质表现为主,但热中已见寒象,其饮食已减,不喜冷食,服温胃药(良姜、佛手、荜茇类)后则舒;后期以阴类体质表现为主,但寒中亦有热象。

69、溶合甲印后期,由于下焦元阴元阳和中焦脾胃阳气都虚,所剩之残阳也就成了无根之火,此火浮游于上,可见五心烦热、午后低热甚则无名高热;元阳虚于下则精神萎靡、恶寒嗜睡、遗精带下、冷秘、尿频;脾阳亏于中则恶食寒凉,腹胀,手足冷汗出。

70、体质因素与患病后的证候类型有密切关系,因此甲印不但是体质强弱的表现,也能反映出得病后的证候性质来。

71、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虚实的差别,而总的又以阴阳为纲分为阴类和阳类两种。阴类属于虚寒性,阳类属于实热性,各有不同的甲印表现。体质为阳,患病后多表现为阳证;体质为阴,患病后多表现为阴证。

72、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说:“假令素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疾,或变阴毒也;素有热者,多变阳盛阴虚之疾,或变阳毒也。”说明体质与患病之后的证型有统一之处。

73、有了这个基础,望病人甲印来辨认证之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就较为可靠,这就是甲印用于诊病的原理。

74、具有寒型甲印的患者,由于阳气素虚,更易遭受寒邪的侵犯。

75、寒易伤阳,最终要伤脾肾之阳,出现寒证表现,见身寒手足逆冷,面色苍白,气冷息微,其口不渴,喜热饮食,尿清长或频数,大便溏,舌淡苔水滑,脉沉迟。

76、在寒证表现中,有时在一派寒象中可有下午或夜间手足心烦热,咽痛隐隐,有的口腔糜烂,这是因为寒则阴湿生,下午气机下沉,阴邪郁而化热的缘故。

77、具有热型甲印的患者,由于素体脏腑功能亢盛,体内阴精相对不足,更容易遭受热邪的侵犯,有时虽遇寒邪,也容易随机体之阳而化,出现热证表现。

78、见面赤身热,心烦,气热息粗,手足躁扰,唇红肿或干裂,厌油腻,闻爆锅味恶心,喜冷饮,口渴,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大数疾。

79、问饮食喜凉喜热,对于鉴别证的寒热有重要参考价值。

80、饮食凉热喜好,反映了中焦阳气盛衰的情况,因此在甲印上也能表现出来。

81、如素不喜凉饮食的人,其甲印多属寒型;素不忌凉饮食的人,其甲印多属热型。

82、正如张景岳说:“素喜冷食者,内必多热;素喜热食者,内必多寒。故内寒者不喜寒,内热者不喜热。”

83、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看甲印之后,再问饮食喜凉还是喜热,对于证属寒热心中就能有数。

84、饮食喜凉喜热有时和甲印并不一致,如果甲印为寒想吃凉,很可能是湿将化燥,温热药中要佐以寒凉;如果甲印为热反想吃热,很可能是中阳有伤(溶合甲印初期),清热中要慎用苦寒。

85、具有寒热交错甲印的患者,多表现为既有上部的耳鸣、头晕、失眠、咽痛、烦闷等上焦燥热症,又有畏寒、腰膝酸软的下焦虚寒症,用药应寒热兼顾,前期清热滋阴,后期滋阴泻火、温补脾肾。

86、症属寒热交错者,应分辨寒与热的多少,除看甲印变化外,还可用药物来试寒热。

87、热多寒少:鼻咽唇舌干燥,口渴喜热饮,饮多。

88、治以滋阴增液为主、辛温祛寒为辅,如元参、花粉、麦冬、石斛之中,加少量干姜、肉桂有效。

89、寒多热少:口渴喜热饮,饮不多。治以温阳祛寒为主,滋阴为辅,如干姜、肉桂、附子、白术之中,加少量花粉、麦冬、五味子有效。

90、寒多热少兼湿重:口渴喜热饮,饮不多兼有胸闷脘痞,下肢沉重乏力。治以辛温燥湿祛寒为主,滋阴为辅,如苍术、草果、薏米、干姜、肉桂、附子之中,加少量花粉、麦冬、五味子有效。

91、治疗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改变机体寒热虚实的各种病态,使机体重新恢复阴阳的平衡。

92、按这个道理,通过有效的治疗,甲印也应随之改变,即由原有的寒型甲印变为正常甲印,但甲印又是体质情况的反映,这样岂不是体质也发生了变化?

93、体质是个体的一个较稳定的特性,它的改变不是轻易的,需要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在一些情况下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94、张景岳说过:“其有以一人之禀,而先后之不同者。如以素禀阳刚,而恃强无畏,纵嗜寒凉,及其久也,而阳气受伤,则阳变为阴矣。或以阴柔,而素耽辛热,久之则阴日之涸,而阴变为阳矣。”

95、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体质能够改变,既可由阳变阴,又可由阴变阳,不适当的药物和饮食能够破坏体内阴阳的平衡,因此要避免。

96、体质的改变通过甲印的变化反映出来,甲印的变化情况反过来又检验了治疗的正确与否。甲印的变化过程比较缓慢,但不同的人也有差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