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盲肠炎手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主刀西宁第一例盲肠炎手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上世纪30年代,谢刚杰先生留学日本,后在甘肃省兰州中山医院任院长,机缘巧合之下,他经友人邀请来到西宁,看到西宁落后的医疗条件,决定在西宁筹建一所医院。近日,本报邀请我省文史专家程起骏先生为我们讲述这一段难忘的历史。
2、写信催要医药费
3、程起骏先生在民间收藏家刘平先生处见到一封谢刚杰先生的亲笔信。这封信写于1934年1月13日,收信人是时任青海省财政厅坐办马敏斋。信的主要内容是向马敏斋讨要中山医院春季的药费。信中说,谢刚杰从穆主任处听说,这一季度的春季药费只能发2000元,但医院去年年底欠各大药房的药费还没有结清,如果不还清欠款,那医院的信誉就没有了,加上还要购买这一季度所需的药品,如果不买药品,那医院就无法运营下去了,因此2000元是绝对不够的,恳请能将本季度的药费3000元全部发放。
4、从谢刚杰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当时青海财政十分吃紧,就连3000块钱都不能一次发放。谢刚杰无奈,只好写信恳请主管部门能够发放全款,这样才能维持医院的运营。
5、我们不知道,谢刚杰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封信的,但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在上世纪30年代在青海行医、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先行者,在当时十分落后的社会生活、军阀统治的黑暗中,无奈求存的现实。
6、尽管这样,谢刚杰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将中山医院维持了多年。
7、“1930年,马麒的腿病日益严重,他的幕僚为他推荐了谢刚杰。”程起骏说。
8、谢刚杰是四川华阳人,留学日本冈山医科大学,医术精湛。1930年,他在甘肃省兰州中山医院任院长。
9、谢刚杰来到西宁后,中西医双管其下,马麒的病很快就有了起色。于是,马麒就萌生了将谢刚杰留在西宁的想法。
10、于青海历史有重要影响的黎丹先生,当时是马麒的幕僚之一,他听说马麒想将谢刚杰留在西宁,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就去做谢刚杰的工作。
11、在西宁建现代医院
12、黎丹与谢刚杰一席谈话后,得知谢刚杰确有留在西宁行医的打算,但同时又有一些顾虑。谢刚杰原本是兰州中山医院的院长,当时的兰州中山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人员都比西宁好。此前,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进入西宁时,在西宁的药王宫建立了西宁平民医院,是西宁官办医院之始。这所医院只有院长1人,医师2人,规模很小。
13、黎丹将谢刚杰的顾虑转达给了马麒,马麒当即决定由谢刚杰筹建青海中山医院。经费由青海省***播发,谢刚杰任院长。
14、上世纪30年代,青海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窘,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外来的物资也十分缺乏,谢刚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处奔走,筹建中山医院的。
15、旧址在西宁药王宫的平民医院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小门诊,医院的大小也只有一个小四合院的面积,无法扩展。因此只好另外选址,经过周密选择,中山医院的地址被选在了北大街关帝庙,就是今天自新巷所在地。
16、关帝庙比药王宫大得多,一进三院,还带东西两个小偏院。谢刚杰将这些院落合理规划,重新布置,设置了内科、外科、眼科、小儿科等以及药剂局。各科设主任1人,医师1人、助理医师1人、护士1人。另外还有住院部,里面有病床20张。
17、这些医护人员除了平民医院原来的人员外,其余的都是谢刚杰从外省招聘来的。医疗器械是从上海或是国外引进的,这样一所现代化的医院有了雏形。
18、后来,中山医院不断充实人员与医疗器械。1931年增设了产科、五官科、小儿科等,病床增加到100床。1947年,设了X光透视室和化验室。
19、上世纪30年代的西宁,人们对西医了解甚少,更别说开刀做手术了。谢刚杰在西宁做了第一例盲肠炎手术,轰动西宁,他的柳叶刀甚至比关帝庙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更有名。
20、据西宁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当时一位姓冶的老奶奶得了盲肠炎被送到中山医院,谢院长亲自主刀,手术后,病人恢复得很好,很快出院了,没到一个月就可以出门到亲戚家吃席了。
21、盲肠炎,西宁人叫绞肠痧,当时有句俗语说:“绞肠痧、绞肠痧,不上三天把坟挖。”说明在当时绞肠痧是不治之症,只能等死。
22、谢刚杰采用西医的疗法,为冶奶奶做了手术,人们认为他的医术堪比华佗。
23、建言青海医疗事业
24、谢刚杰在青海行医的同时,不但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带到了青海,还针对青海医疗卫生状况落后的情况,提出了建议。
25、1933年,他向南京国民***提出发展青海医疗卫生事业的三项建议,第一,要求中央***组织巡回医疗队在青海各地开展巡回医疗;第二,尽快成立省防疫所,制造疫苗;第三,成立助产士训练所,大力培养助产士。
26、谢刚杰的第一、第二条部分得到了实现,为青海的医疗进步作出了贡献。
27、1934年,青海省医务佐理人员训练所成立,谢刚杰任所长,培养出了一批有现代医疗理念的医务工作者。
关于盲肠炎手术,主刀西宁第一例盲肠炎手术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