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百科

黄瓜红粉病?引起黄瓜红粉病的原因是什么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黄瓜红粉病和引起黄瓜红粉病的原因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黄瓜红粉病以及引起黄瓜红粉病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引起黄瓜红粉病的原因是什么?

黄瓜红粉病是近年塑料大棚、温室黄瓜等瓜类作物生产中新发生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发病率己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黄瓜生育中后期,黄瓜长至15-20片真叶时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片,由下向上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黄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界限明显,病斑直径2-50毫米,病斑处变薄,后期容易破裂。从单株发病情况看,下部叶片病斑大,呈椭圆形、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呈浅黄褐色,中部灰白色,易破裂,常两个、几个病斑连在一起;中部叶片病斑较小,病斑数量较多,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浅黄褐色:上部叶片病斑呈圆形(图1)。在高湿条件下,病斑部出现浅橙色霉状物。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大量枯死,引起化瓜。病斑上不产生黑色小颗粒,可与炭疽病和蔓枯病相区别。

该病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落初为白色,后渐变粉红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无色,顶端有时稍大,大小为(162.5-200)微米X(2.5-4.5)微米。分生孢子顶生,单独形成,多可聚集成头状,呈浅橙红色,分生孢子倒洋梨形,无色、半透明,成熟时具1隔膜,隔膜处略缢缩,大小为(15-28)微米X(8-15.5)微米。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初期无色,绒毛状、粉状,后转为淡红色。25℃下培养4天菌落直径可达5厘米,形成粉状扁平菌落,起初是白色,孢子成熟后呈粉白色到粉红色,背面白色。

病原菌以菌丝、孢子在病株、腐烂组织和土壤中越冬存活,成为次年的侵染源。病原菌除通过土壤、农具传播,还可通过气流或灌溉传播,并可多次重复侵染。菌丝体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危害。高温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在20一31℃条件下,菌丝可良好生长,较高或较低温度不利于菌丝生长。保护地内湿度较大、过分密植、光照不足有利于该病发生,多发生于2-4月。露地瓜类在多雨高温季节也可发生病害。

黄瓜种子用常温水浸泡15分钟后转入55-60℃热水中浸泡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泡3-4小时,捞起沥干,25-28℃催芽,经1.5-2天,胚根初露即可播种。在越冬茬瓜苗床上也可发生红粉病,因此应与十字花科等蔬菜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保护地应加强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换气,适当控水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清理病老株叶,增加株间的通透性。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灌水、施肥均在畦上膜下暗灌沟内进行,能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病害发生。发病的温室、大棚,收获后应集中烧毁病株。夏季可以采用太阳能日光消毒的方法,密闭数日,可杀死残存病菌。

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黄瓜红粉病和引起黄瓜红粉病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