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百科

黄芩种植技术?黄芩规范化栽培技术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黄芩种植技术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芩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黄芩规范化栽培技术

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C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植物,以干燥根入药,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胎动不安。黄芩为直根系,野生于海拔60~1300、1700~2000m的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干燥的地方。黄芩出苗后,主茎逐渐长高,叶数逐渐增加,随后形成分枝并现蕾、开花、结实。一般一年生植株出苗后2个月开始现蕾,二年生及以上的黄芩多于返青出苗后70~80d开始现蕾,现蕾后10d左右开始开花,40d左右果实开始成熟。黄芩产品品质以根茎长、粗、坚实,根及断面颜色棕黄色,杂质少为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要求:水分不得超过12%,总灰分不得超过6%,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40%,黄芩苷(C21H18O11)含量不得少于9%。

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北界,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比较丰富,过渡带气候特征明显,是黄芩的道地产区。野生黄芩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的卢氏县、灵宝市、陕州区、渑池县和洛阳市的洛宁县、嵩县及安阳市林县等地。黄芩用途广,需求量大,目前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规范黄芩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喜温暖气候,喜光、耐寒、耐旱,忌连作,怕积水。栽培地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地块。低洼积水地、山后、岭后阴坡地不能种植黄芩。

整地前,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45t/hm2或45%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45%配方肥(20-10-15)375~525kg/hm2,深翻土壤30cm以上,整平耙细,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整地之后起垄,垄面宽50cm,垄底宽80cm,垄高15cm。

2.1.1种子处理。用40~45℃温水浸种5~6h或在常温下浸种12~24h。为防种子带菌,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0min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之后清洗干净,捞出,沥干水分,置于20℃左右条件下保温催芽,其间注意淘洗和观察,以防烂种。待大部分种子露白时播种。大面积种植时,可用小型谷物播种机播种,种子浸种晾干即可,不可催芽。

2.1.2播种。以4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12~15℃时播种为宜。在垄面按25cm的行距开沟,沟深2~3cm,用种量为30~75kg/hm2,将种子拌湿沙均匀撒于沟内,然后覆土1cm左右压实,立即喷灌浇水。采用小型谷物播种机精播时,行距25cm,株距4~5cm,播深不超过2cm。

2.2.1育苗。以4—5月育苗为宜。做畦,畦宽1.2m,畦的长度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浇足底水后,将已催芽的黄芩种子拌湿沙均匀撒于畦面,用过筛细土覆盖,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播后覆盖白色塑料薄膜或草苫增温保湿。出苗后及时撤去覆盖物。齐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做好除草、灌溉等工作。

2.2.2移栽。黄芩移栽定植时间一般在晚秋和早春。秋季移栽应在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早春移栽应在土壤解冻后发芽前进行。起苗前5~7d,对苗床浇1次透水。起苗时尽量深挖,做到少断根或不断根。移栽时每垄栽2行,行距25cm、株距4~5cm,沟深15cm,将苗摆放于沟内后,依次完成半封土、提苗、浇定植水、封土等程序。

对于直播田,幼苗出齐后,在苗高5cm时,按照株距5~7cm的标准进行间苗,除去过密苗、弱苗、小苗;在苗高10cm时按照株距10~15cm进行定苗。缺苗的地方要及时带土移苗进行补栽。

黄芩幼苗出土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层疏松,无杂草。结合中耕,可以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

3.3.1土壤追肥。定苗后或植株返青后,追施尿素90~12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钾105kg/hm2,将三肥混合,开沟施入,施后覆土。若土壤干旱,应结合浇水追肥。

3.3.2叶面追肥。在幼苗旺盛生长期,叶面喷施尿素3kg/hm2、磷酸二氢钾750g/hm2;7月中旬以后,黄芩根系进入快速生长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250g/hm2、尿素1500g/hm2。

在出苗期及定苗前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之后不遇特别干旱不再浇水。夏秋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烂根。

一般情况下,生长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的黄芩能够结籽;在海拔低于800m的地区,黄芩虽能结籽但结籽很少。因此,非留种田,于现蕾后、开花前,要及时摘蕾打顶,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芩产量。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部分支根和须根变褐腐烂,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根部至全株死亡。该病菌在土壤中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在条件适宜时侵入寄主伤口形成初次侵染,通过水流或土壤扩散传播,造成再次侵染。发病初期,可用20%噁霉·乙蒜素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施药2~3次,兼治白粉病。

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产生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扩展蔓延,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发病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施药2~3次[4]。

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病斑初为黄褐色,逐渐扩展为中央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产生灰色霉层,可致全叶枯死。茎基部受害,初期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绕茎一周,病部产生灰白色或灰褐色霉层,致使全株干枯死亡。发病初期,可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施药2~3次。

蛴螬以幼虫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危害较重。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2250~3000g/hm2拌谷子等饵料75kg/hm2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750~1500g/hm2拌饵料45~60kg/hm2,撒于黄芩种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幼虫为害幼苗及根状茎。幼虫发生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0g/hm2兑水15kg/hm2,混匀后喷洒在75kg/hm2炒香的麦麸上,拌匀,于傍晚顺垄撒施在幼苗附近进行诱杀。

黄芩舞毒蛾以幼虫在叶背作薄丝巢,虫体在丝巢内取食叶肉,仅留上表皮。幼虫发生危害期,可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叶面喷雾。

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近几年随着当地黄芩种植面积的扩大,外调种子量日趋增多,这些种子在采收时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夹杂菟丝子种子,导致种植的黄芩在生长期间深受其害,轻则影响植株生长,重则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菟丝子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在菟丝子种子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二是及时进行人工铲除。春末夏初,一经发现,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彻底剪除,剪下的茎段晒干烧毁。三是药剂防除。在黄芩播种前2d或播种后出苗前(播种2d内),选用仲丁灵或二甲戊灵等药剂按规定剂量进行土壤处理,防效良好。

黄芩以二年生、三年生采收为宜,其中三年生经济效益最高。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次年春季发芽前,将地上枯死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深沟使根裸露,顺畦向前挖出完整根条。

黄芩挖出后,去除泥土杂质,剪去残茎,迅速晒干。晾晒过程中注意避免曝晒和淋雨,以免影响产品品质。将晒干的黄芩按级分拣,捆成小把或装箱即成条芩。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