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生活及应用?中医护理在传统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生活及应用和中医护理在传统养生保健中的应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生活及应用以及中医护理在传统养生保健中的应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2、?——【·前言·】——?

3、中医护理和养生它所倡导的是,无论是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还是年轻人,甚至是健康人群,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或地点都可以进行养生保健,无需刻意安排。

4、提倡养生生活化,就是要积极主动的把综合性的维持健康的行动与能力融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5、只要日常生活的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诸多细节,均符合人体生理特点,顺应自然及社会的规律,就能给工作、学习和健康都带来更多的益处。

6、日常生活中处处均可养生,只要将养生思想深深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掌握养生法则与方法,就可健身防病,却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7、养生方法越趋于生活化,越简便易行越好,这样才更加容易落实,才易于长久坚持应用。

8、中医护理萌芽于人类为了生存的原始社会时期,商代原始医疗工具的使用为中医护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商代至周代不再求助于巫术,而是通过客观判断进行护理和治疗,这一方法是中医护理基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10、春秋战国至汉代是中医护理的形成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经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中医护理各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11、包括起居、饮食、心理、临床护理以及按摩、针灸基本概念等护理技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辨证施护的先河,十分详细的论述了用药和饮食护理。

12、后汉名医、保健体操的创始人华佗创立的“五禽戏”,把医疗、护理、体育三位于一体,从而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康复护理,为中医护理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明清时期,中医护理逐步走向独立、成熟,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创作出了我国最早的护理、养生专著《侍疾要语》。

1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植、发展中医药事业,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中医文化的挖掘、继承、发展和创新。

15、近现代的中医护理也渐见雏形,它的特点是以整体恒动观为护理学科的指导思想,遵循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的道德原则。

16、运用辨证施护方法,采用中医特有的四诊观察、针灸、推拿等护理技术,同时十分强调情志调节和饮食调养,尤其是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和个体差异,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是它的基本特点。

17、中医护理与中医养生学均强调,养生重在生活化,即养生是完全可以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的,而不必特意安排专门和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18、但如何将养生有机融入到工作中很难得到标准答案,关键性一点是要“留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懂得一些养生的知识,在养生理论指导下,采取适当的养生方法,将其融入平时的工作中,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19、就合理适度的生活起居护理来讲,本文主要从与人体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三个方面来讲,一是自然规律。

20、在《内经》中已充分认识到季节的变化、昼夜的更替、气候的异常、地区环境的差异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方面的关系,有关人与年、月、日、时不同周期节律关系的描述,就有着“生物钟”的理论。

21、传统养生称为调气、存想,一年四季,自然界有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生物体受其影响而产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生命变化。

22、人体也不例外,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存在着多元性,养生就应了解和掌握四时发病的规律。

23、在某一季节到来时,应通过主动的调摄顺应四时变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从而达到却病养生的目的。

24、现代研究也证明,人的生理活动受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昼夜节律等自然规律的影响,人体必须随时随地与其保持和谐一致,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就有可能产生各种病理变化。

25、健康是想出来的,你的思想决定你的健康,负面思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26、我们的心灵与身体总是处于对话状态,而且“用心灵去思考”已经不是抽象的观念性东西,而是不折不扣的被物质化后的“作用于身体”的实在现象。

27、《寿世青编卷上勿药须知》讲:“故凡思虑伤心,忧悲伤肺,忿怒伤肝,饮食伤脾,淫欲伤肾。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力,为要在心药也。何为心药?

28、予引林鉴堂诗曰:“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来病来时,此之谓心药。

29、以心药治七情内起之病,此之谓疗心。指出心病还必须用心药治,强调了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30、因此,凡事都应当养成具有利导思维的乐天派,当采取利导思维模式的时候,具有正面能量,形成的物质也就具有良药的作用,抗病性强。

31、反之,如果遇事总是采取弊导思维的怨天派,则只会采取弊导思维模式,带着负面能量,形成的物质也会是具有毒性作用的,容易使人生病。

32、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有意识的进行利导思维,一切往好处去想,朝着乐观的方向看齐,身心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

33、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34、饮食养生,即食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侧重于利用食物的特性、性能,合理的摄取食物,来滋养五脏六腑、调节人体阴阳和预防疾病,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目的的养生方法。

35、民间饮食的色、味、形及时令性,都是通过烹调技艺来完成的,所以烹调技艺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结晶。

36、它与中医饮食调护一脉相承,中医学的整体观与全人调节,联系观与矛盾调节,稳态观与功能调节,恒动观与自我调节,通过烹调习俗得到了体现,补偏救弊,调其机体,使之阴阳和,从而达到防病益寿的目的。

37、陆游在其“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至神仙”的诗中所说的食粥的益处和其中反映的食疗思想。

38、从现在看来仍然是先进的,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目的的选择天然的动植物及矿物质,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烹调加工而制成食品,通过食用供给能量,从而达到维持生命与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传统医学。

39、中医饮食护理,首先,倡导自然、简单、均衡饮食护理原则,认为和于季节的粗茶淡饭以及时鲜果菜更加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它是保障人们获得饮食健康的前提条件。

40、《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和《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合理平衡配膳原则。

41、不仅要求人们日常饮食要杂多而全面,而且要使得气味合和,粮食、蔬菜、肉类、果品等为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粮食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果品为补充。

42、民谚有“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宜,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这些都体现了中和平正的饮食护理原则。

43、总之,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是既提倡杂食,又强调主次,素食为主而又均衡合理,是一种全方位吸取“营养”的饮食模式。这个饮食结构,至今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4、?——【·结语·】——?

4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认识到了与其病后治疗,不如平时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

46、然而,健康长寿并不是一攻一法,一个模式所能实现,而是应该从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各方面的实际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调养方法进行调摄。

47、大众在追求养生的过程中,对待健康要持有积极、认真的态度,应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和意愿的养生方式,顺应自然,合理规划,切不可盲目追求。

48、面对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科普举措,要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自觉学习中医护理养生保健知识,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制定养生保健计划。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