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中药酒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识中药 】 川大黄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中药酒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识中药 】 川大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川大黄,又称掌叶大黄,还有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等多种别名,是一种临床使用广泛,同时较为常见的中药材。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秦汉时期的大黄主产于甘肃地区。如今的川大黄指产于四川省栽培掌叶大黄、药用大黄的药材,主要产于四川汶川、黑水、阿坝等西北部地区。作为来源于我国的中药,大黄在国际上也颇有盛名,并于公元753年由鉴真传入日本,后来逐渐传于朝鲜、意大利及欧洲各国。

2、“川”字特指四川地区。就产地而言,四川产的川大黄和甘肃产的大黄是自古以来的两种正品大黄,明代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中载:“大黄,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文者佳,其次秦陇来着谓之吐蕃大黄。”言语中便是认为四川产的大黄更为优质。

3、二、“川大黄”的故事

4、关于大黄的故事有很多,比较有趣的便是“五黄先生”的故事。故事里有个黄姓郎中,家祖传下来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味药,而到他这辈更是擅长用这五味药治病。村里有个名叫马峻的人,因火灾家破人亡,于是郎中便让他带着孩子跟着学采五黄药。

5、有一年夏天,一位身体虚弱孕妇因泻肚子来求医。这时恰好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给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结果孕妇服后大泻不止,差点没命,胎儿也死了,便将其告上衙门。郎中便主动跪在堂前,说马峻是跟随自己学医的,请官府治罪。县老爷感慨于二人情谊,便从轻处罚,并告诉郎中:“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它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这以后,黄根便改名为大黄,这也是大黄由来的一个传说。

6、三、生长气候和地理位置

7、川大黄生长于四川省西北部,此处与青海省、甘肃省交界。四川省西北部,与青海省、甘肃省交界。此处多有高山峡谷,故而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变化较大,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川大黄因为颇喜阳光,故常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及石灰质壤土地区栽培。且川大黄耐严寒,忌高温,故而野生大黄通常生长在在2500至4000米高海拔地区的高山草甸或山地的沙土中。

8、四川西北部有着许多旅游区,例如三江生态旅游区等。此处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那里即有着有保存非常完好的自然生态,又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让那里成为了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川大黄因其颇喜阳光,故应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及石灰质壤土地区栽培。

9、四、性味归经(《中国药典》)

10、【主要药性】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11、【基本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12、【本草摘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河西山谷。”明代《本草纲目》:“今人以庄浪出者为最,庄浪,即古泾原陇西地,与《别录》相合。”

13、五、川大黄的膳食养生

14、【原料】大黄10克,大米100克,将大黄择净,浸泡5-10分钟后,取汁备用。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大黄药汁,再煮一、二沸即成。

15、【功效】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清泄湿热。

16、【禁忌】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17、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中药酒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识中药 】 川大黄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