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二陈汤的配方各是多少克,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二陈汤的配方各是多少克的问题,以及和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二陈汤是治疗湿痰证的主方。也是个基础方。后世很多治疗湿痰的方,都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成。

2、湿痰的形成,都和脾失健运,水湿湿聚成痰而成。湿聚成痰以后,它要随气而升降。湿聚成痰阻滞气机,但“脾为生痰之源”,作为中焦来讲,“肺为贮痰之器”,脾所生之痰影响到肺气的肃降。就会咳嗽。湿痰的特点,往往痰多易咯,色白,一块一块的,容易吐出来,量很大。

3、湿痰引起了胃气失于和降,痰湿聚于中焦,影响胃气和降,可以恶心呕吐。湿痰证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的症状。

4、痰阻气机,可以胸膈痞闷,痰很容易痰阻气机,气机不畅,胸膈痞闷。

5、痰湿困脾,脾主四肢,脾的清阳不能实四肢,由痰湿所困阻,可以导致肢体困重。倦怠沉重,困重。

6、痰是浊阴之邪,阻遏清阳,清阳不升,导致头目眩晕。

7、痰浊内停,痰浊凌心,就会导致心悸。阵发性的心悸。

8、舌像脉像,一般舌苔是白滑或白腻,是痰湿的常见舌像。脉滑,因为痰为实邪,往往出现滑脉,脉滑。

9、上面看二陈汤的主治,好像涉及的面很广,其核心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引起了肺气,“肺为贮痰之器”,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胸脘气机阻滞,头目清阳不升,再加上痰气凌心。所以都和痰有关。

10、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痰要结合治气,通过理气来和中,恢复中焦升降平衡,理气和中)

11、收敛肺气止咳,防止辛温燥烈耗伤肺气(,酸收聚痰),药引子

12、温胃散水燥湿,生姜和半夏相配(小半夏汤),祛痰燥湿,和胃降逆

13、二陈汤是个基础方。要注意它很多基本的配伍组合。半夏陈皮相配,是整个二陈汤里的主体的一个组合的基本结构。也是治痰常用的一个配伍组合。半夏在这里是主要的,因为它燥痰化痰的力量很强,同时又能和胃降逆,针对了痰浊之气上逆、针对了湿痰。是非常合适的。陈皮在这里,它既能够理气化湿,因为痰是湿聚而来,理气化湿有助于消痰,理气又体现了“治痰要先治气,气顺痰自消”。这个半夏陈皮组合,也就是这个方,方的名称叫“二陈”,这个来由。

14、根据六陈歌,二陈指的半夏、陈皮,中药以往历来传统强调,有些药物采集以后要放一段时间,“陈者,良”。放一段时间,保持它质量,同时放一段时间来缓和它的燥烈之性。这其中包括像麻黄、吴茱萸、枳壳、狼毒、半夏、陈皮,这六味药都有这个特点。所以半夏、陈皮以陈者,良。陈久的更好。当然这是在保持它,药性、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陈者,良”。这是二陈汤指的这两个药。是方中的主体,是君药和臣药。

15、方中茯苓是佐药。茯苓健脾,我们说治疗痰湿,要帮助脾胃运化,来健脾胃之运,有助于治疗生痰之源。茯苓又能渗湿,和半夏的燥湿、陈皮的化湿结合,湿去,痰也有助于消,第三个作用,茯苓可以治痰气的冲逆,在前面提到,苓桂朮甘汤,五苓散,茯苓可以治疗水气的上逆。这里痰气上逆,引起眩晕、心悸,茯苓可以平冲降逆。有助于降痰气之上逆。所以茯苓在这方里很重要。有三个作用。

16、甘草是使药,一方面和茯苓相配,它有一定补气和健脾结合的作用。当然更主要在方中调和诸药,调和药性。

17、原书以乌梅、生姜作药引子。“乌梅一个,生姜七片”。原书是这样。用乌梅,历代有很多一家很推崇,认为用乌梅的道理,第一点,这种痰湿咳嗽,往往痰湿涉及到既有病理产物,又有体质因素。往往咳嗽耗伤肺气,用一点乌梅可以收敛肺气,有助于止咳,这是一个方面作用。第二个方面,这个方半夏比较辛温燥烈,所以防止它辛温燥烈耗伤肺气,用少量乌梅,起到收敛制约作用。这是第二个意义。当然还有医家认为,我们要消痰,乌梅有一定的酸收作用,可以聚痰,全方在燥湿化痰为主的基础上,稍有一点乌梅收敛,聚痰有助于涌痰,也就有助于消痰。有这个看法。这是乌梅作为药引子,佐使药的意义。

18、生姜在这有两个意义,(1)温胃散水,有助于燥湿,有助于祛除痰湿,(2)生姜和半夏相配,有相须和相制的作用。生姜和半夏相配就是张仲景的小半夏汤,那就是说,它能够通过散水,有助于祛痰燥湿,同时它和胃降逆,有助于半夏的降痰气之上逆。都有和胃降逆作用。所以它在这里,有有个协同意义。

19、后世也有一些方书,特别近代这些就不写乌梅、生姜了。二陈汤就写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就是现代认为都不用,这也是一类看法。严格讲,乌梅、生姜放在其中,还是很有道理的。

20、从刚才方义分析看,它体现有两个特点,(1)治痰和治气相结合,体现在半夏、陈皮相配。祛痰药和理气药相结合。这是治疗痰证的一些通则。(2)考虑祛痰和健脾相结合。针对“脾为生痰之源”,标本兼顾。配伍上有这两个特点。

21、咳嗽、呕恶(呕吐恶心),痰多色白易咯(湿痰特点,痰往往成块),舌苔白腻,脉滑。

22、这是一个基础方,通过加减变化可以治疗各类痰证。

23、湿痰,加苍朮、厚朴。(增加健脾燥湿,厚朴燥湿又能化湿)

24、热痰,加胆南星、瓜蒌(使全方偏凉,清化热痰)

25、寒痰,加干姜、细辛。(阳气不足,不能温化,干姜、细辛可以温化。加了干姜,这方里就套有甘草干姜汤了,可以温脾肺,增加对痰湿的温化。细辛助阳,助温通,又散水)

26、风痰,加天麻、僵蚕(风痰的特点,往往咳痰起泡泡,或伴随有动风特点,天麻平肝熄风,一个凉药。僵蚕善于祛风痰。风痰引起癫痫这些,这种组合常用)

27、食痰,加莱菔子、麦芽(兼有饮食停滞,得不到正常运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饮食转化成痰湿。莱菔子、麦芽消食导滞。祛谈基础上,加强消食)

28、郁痰,加香附、青皮、郁金。(气机郁滞,津液不能正常布散生痰,往往伴随这种郁症。郁结不得发越,气机郁滞,香附、青皮、郁金是常用的行气解郁的药。香附、清皮疏肝行气,郁金行气活血)

29、痰核、瘰疠,加海藻、昆布、牡蛎。(加一些咸而软坚的,软坚散结,它是一种缓消)

30、从这里看,似乎二陈汤通过加减,各类痰都可以使用。但是我们还是强调,它是治疗湿痰的基础方。最最正确的是用于湿痰。有的说,二陈汤可以用于各类痰证,那有些痰证并不适宜。燥痰,要润燥化痰。二陈汤偏于温燥,因为湿痰是很多痰产生的一个根源,湿聚成痰,湿聚过程当中,原有热促进,或者有寒造成,那我们分别针对。热痰、寒痰这种方法加味了。如果伴随有食滞,伴随有风邪,动风,那要结合相应的加减,随证配伍。当然也不等于说,二陈汤可以治疗一切痰证。以湿痰为佳。很大一部分痰证通过它的随证加减,可以治疗。

31、燥痰慎用(最好不用),吐血(痰中带血),消渴(津伤),血虚,阴虚者忌用。(二陈汤性燥,辛温燥烈,虽然不是很峻猛,偏于辛温。)

32、二陈汤后面有一些附方,我们来简要提示两张常用附方。

33、导痰汤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在二陈汤里不用乌梅了,不用甘草,加了南星、枳实而组成。

34、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生姜

35、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涕唾黏稠,舌苔厚腻,脉滑。

36、加了南星、枳实,天南星有祛风痰作用,祛痰力强,枳实可以降气导滞,增加了行气开郁作用。

37、痰厥证。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或者痰饮壅盛。痰饮之气上逆,量很大。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黏稠,舌苔厚腻,脉滑。

38、这类症状出现根本来说,第一个湿痰较重,湿痰痰涎壅盛,量多,阻滞气机严重,而且痰气上逆,上逆向上,引起头目眩晕,引起头部气血逆乱,头痛呕逆,胁肋胀痛,特别喘急痰嗽。那都是痰气上逆所造成。所以这个严重的痰厥,还可以痰气上逆卒然昏倒,所以用这个方,燥湿祛痰力量强,行气开郁,还有降气作用。用南星燥湿祛痰力量很强。用枳实,有降气、导滞、消痞作用。所以导痰汤是治疗痰厥的眩晕、头痛。痰饮壅盛的胸膈痞塞,胁肋胀痛,喘急这类证的一张常用方。是二陈汤加减产生的。

39、这个方里为什么不像二陈汤用甘草呢?把甘草去掉,因为痰涎壅盛,燥痰量多,所以用甘草容易“甘者,令人中满。”所以在这个地方,就不用甘草。

40、组成: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生姜

41、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漉漉有声。

42、导痰汤中用的枳实,南星还是有。二陈汤的半夏、茯苓、橘红、甘草二陈汤完整也有。而且还加了人参、菖蒲、竹茹。乌梅没有用,生姜还是用了。这方里加了菖蒲,它本身有开窍作用,芳香可以开窍,竹茹能够化痰,增加化痰的力量,加上南星的燥湿化痰强,枳实还是有导滞、消痞,降气作用。结合人参补气补虚,这方擅长于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

43、中风,痰可以阻滞经络,阻滞舌体,造成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漉漉有声,痰量多。中风痰迷心窍证。这里侧重风痰了。所以南星可以祛风燥湿化痰。和半夏相配,竹茹可以清化热痰,这个方里又有枳实来降气,导滞降气。人参、菖蒲配合,益气开窍,所以这个方以涤痰开窍为主。治疗中风痰迷心窍证。也是一张传统的一个名方。

44、二陈汤是燥湿化痰一张基础方,很多化痰方剂都由它作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发展而来。这是很有名的名方,我们在前面讲到一些方,比如说参苏饮里面含有二陈汤,杏苏散里面含有二陈汤,藿香正气散里面也有二陈汤,早就提到这个方了。这说明就是各种原因造成湿邪,湿聚成痰,有痰湿,往往这个方作为一个小的有机组合,配合在其他方剂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