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出血热透析一次多少钱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知识汇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国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鼠类啮齿动物。携带病毒的鼠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这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还可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目,汉坦病毒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120nm,有脂质外膜。汉坦病毒对一般的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60℃10min、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50cm,照射时间为1h)以及60℃照射也可灭活病毒。目前已发现有约24个血清型的汉坦病毒,我国流行的汉坦病毒主要有2型。
潜伏期一般4~45d,多为7~14d。典型病例病程分为5期,包括发热期、低血
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病情重者
前3期可重叠,轻型病例可缺少低血压休克期或
发热期:急性起病,体温38.0℃~40.0℃,发热期一般持续4~6d。大部分患者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第2~3病日起,患者可出现眼结合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
充血、潮红。软腭、腭垂及咽后壁黏膜充血、出血,眼结合膜出血。双侧腋下、前胸和肩背部等皮肤出血,针刺部位可有瘀斑。常出现眼结合膜和颜面部水肿,可有渗出性腹水、胸水和心包积液。大部分患者有肾区叩击痛。
低血压休克期:发病第3~7病日,休克发生率约为5%~20%,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日不等。表现为心慌气短、头昏无力、四肢发凉、脉搏细速、甚至意识障碍,渗出体征突出,出血倾向明显,可合并DIC,少部分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休克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部分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24h仍不能逆转,成为难治性休克。难治性休克预后极差。
少尿期:一般出现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约2~5d,少数可达2周以上。少尿或无尿为此期最突出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严重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皮肤、黏膜出血常加重,可伴有呕血、咯血、便血、血尿、脑出血和肾脏出血等。严重氮质血症患者出现嗜睡、烦躁、谵妄、甚至抽搐、昏迷等表现。
多尿期:多出现于第9~14病日,大多持续1~2周,少数可长达数月。随着肾功能恢复,尿量逐渐增多,尿毒症及其相关并发症减轻。大量排尿患者易发生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甚至发生二次休克而引起继发性肾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
恢复期:多数患者病后第3~4周开始恢复,恢复期1~3月,少数重症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但很少超过6个月。肾脏功能逐渐好转,精神、食欲和体力亦逐渐恢复。少部分患者遗留有高血压。个别患者可遗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发热期高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根据病原学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抗菌治疗应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一般原则,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发热期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退热,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发汗、退热药物。
2.液体治疗:液体治疗是维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压稳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措施。
3.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抢救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首要措施。应在1h内快速输入液体1000ml,如血压回升至基本正常,其后2h内输液1000ml。
4.血管活性药物:休克患者在快速充分液体复苏(成人2~3h输注3000ml液体)血压不能恢复或恢复后血压再次下降者,应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避免加重组织水肿。
5.糖皮质激素:发热期渗出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以减少渗出。
6.抗病毒:汉坦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发病早期可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按每日10~15mg/kg,分2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总量不超过1500mg,疗程一般不超过7d。
7.促进利尿:少尿患者可使用利尿剂治疗。有休克的患者血压稳定12~24h后开始利尿。利尿剂首选呋塞米,从小剂量开始,20~200mg/次,每4~24h一次,每日总量不超过800mg。
8.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治疗主要包括间歇性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医院,可使用腹膜透析。
9.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多个重要脏器都有可能发生出血,是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主要依靠内科止血。
10.综合救治:控制液体总量和含钠液的输入可预防继发性肺水肿,血液透析和利尿对治疗肺水肿有效。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