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四季保健知识,以及四季气候与健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提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而指出了时令气候的变化,与自然界物候现象及人的生命现象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暴雨、洪水、寒潮、沙尘暴、飓风等天气灾害都能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贫困地区的人们抵御气候影响的能力比富裕地区的人们更显得脆弱。这些因素和其他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人口迁徙,而大量难民的存在又必然造成新的环境恶化,极大地增加了虫媒种类、数量以及加快其传播速度,全球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各种恶劣天气、气候造成的种种灾害,其中95%发生在贫困国家和贫困地区。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四季气候,随时掌握各种天气变化,才能预防疾病、保证身体的健康。
2、春季每当春季来临,气温由冷转暖,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们为适应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急欲脱掉笨重的冬装,往往忽略了温暖背后暗藏的寒冷杀机,即所谓“春风冻人,不冻水。”如果违背了春捂秋冻这一保健规律,很容易受到春季低温、寒风的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头痛、鼻塞等症状。初春时节,冷暖变化剧烈,温差较大,经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脉,导致面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引发“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老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差,加之多有血液粘稠度高,受冷后会导致肌体血管强烈收缩,细小动脉痉挛,血流变慢,血液浓缩,血管压力增大,易引起“中风”,据统计,5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在早春,因此称之为“老年人早春流行病”。而原有肝病,高血压、鼻炎及各类皮肤病的患者在春季也会加重或复发。
3、祖国医学认为,“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由于春天气温、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比较大,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连绵,容易使人的情绪不稳定,甚至沮丧和抑郁,所以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若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脏的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滋生和复发。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理,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饮食宜多吃温阳补阳之品,如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之品,菠菜疏肝养血,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可常吃多吃。春天风和日丽,人们还应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以舒展筋骨,畅通气血,使人的精神顺应春天升发向上之气而舒畅。
4、夏季高温多雨,日照较长,酷暑难耐,人体最容易受到暑热的侵袭,多出现高热、面赤、口渴、咽干、多汗、胸闷、恶心甚至晕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暑”,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转变迅速,这时应立即拿冰镇物品外敷头部或口服人丹即可缓解。
5、我们知道,过多或过少地照射紫外线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期得不到阳光照射,可致佝偻病;照射过度又容易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如长时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容易患皮炎甚至皮肤癌。紫外线指数预报是气象工作者根据天空云量、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变化测知的,人们应及时了解和掌握紫外线指数预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1级对人体影响不大,自2级至5级开始对人体产生由轻到重的影响,这时可涂擦防晒霜,外出带好遮阳帽,太阳镜或使用太阳伞。正午时尽量不外出,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
6、夏季还应预防水中毒,由于暑热过度伤津,人们不断饮入大量的水,体内血液和间质液会被稀释,渗透压降低,水便渗透到细胞内,使细胞肿胀而发生水中毒,使颅内压力增高,导致头晕脑胀,呼吸减慢,心率减速,严重时则产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炎热季节或出汗多时,要防止水中毒,可在饮用水中稍放点盐或饮用含盐汽水。
7、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重在调养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营养全身。若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造成血流不畅,发生气血淤滞,血脉受阻,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等症。故在最热的7-8月,由于暑热,血管扩张,血流增快,血压升高,是脑血栓、脑出血发病率较高的时节。所以在夏季人们应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之品,如苦瓜性寒,味苦败火,菊花甘苦可疏风清热,绿豆去火解毒,还有各种水果及蔬菜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同时还应注意避阳就凉,早起锻炼,坚持午睡。
8、秋季草木成熟,暑湿已去,气温渐凉,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空气中缺乏水分,因而出现秋凉、干燥的气候。祖国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在调养肺气。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通过肺的呼吸,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若肺有病则可导致呼吸短促、胸闷、咳喘等症状。
9、初秋有夏热之余气,故燥与温热结合而侵犯人体,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可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脱发发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有时亦见干咳少痰或痰液难咯等病症。在晚秋十月,由于气温由热转凉,血管压力波动大,成为高血压、脑溢血等危重病的多发季节。所以人们在秋季益多食辛凉清燥、润肺理气的食品,如百合味甘性微寒,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同时须保持精神舒畅,不急不燥,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气候的变化来保养身体。
10、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干燥而寒冷,人们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最常见的,如冻伤、冻疮、关节炎等。因北方地区人们长期使用暖气,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或口角发炎。冬季紫外线经过雪地反射到眼睛后,会出现畏光、流泪、刺痛感,也就是“雪盲症”。冬季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又是流感的多发季节。由于寒冷能使气血凝滞,血脉运行不畅,所以在最冷的1到2月往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如心肌梗塞、脑血栓等致命性的疾病。故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应避寒就温,早睡晚起,顺应冬季气候变化的规律,避免许多意外疾患的发生。饮食中可适当地多吃一些温补类食物,如枸杞子、参汤,具有滋阴补血,生津安神之功效。
11、总之,从温暖的春天到炎热的夏季,自凉爽之秋到寒冬腊月,四季气候和变化无穷的天气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人们应该及时掌握和了解天气变化和各项气象指数,尤其是穿衣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紫外线指数预报等,以便更好地顺应气温变化,在天气将有剧烈变化前早做防护,避免各类疾病的发生。(来源:气象知识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12、七天天气预报看这里!!!-----链接地址:http://3g.newweather.com.cn
OK,关于四季保健知识和四季气候与健康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