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川牛膝是引经药吗和中药引经药概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引经药,又称为“引药”,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痹症是风寒湿等邪气侵袭,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畅,筋肉关节受累而出现疼痛、肿胀,甚至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的疾病。张元素谓:“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张元素认为风寒湿痹症以附子、白术为主药。
痹症引经药:项背部加羌活、防风、葛根;腰脊部加仙茅、狗脊、杜仲;上肢加桂枝、姜黄、桑枝;下肢加独活、牛膝、木瓜;胁部加柴胡、郁金;胸部加香附、枳壳。骨伤:红花,善走引药力到人体上部,活血化瘀,防止瘀血凝结,外达肌表消除表面红肿;牛膝,引药力至人体下部,常用于跌打损伤。
头为高处,药力难及,非引经药而难达病所,受邪部位不同,头痛的部位也不同,所以治头痛必分经论治。
头痛引经药概述:阳明头痛,及头的前额及眉棱骨疼痛,加白芷、葛根、知母;少阳头痛,及头的两侧(包括太阳穴)疼痛,加柴胡、川芎、黄芩;太阳头痛,及头后枕部、颈项部疼痛,加羌活、防风、川芎、蔓荆子、葛根。
厥阴头痛,及头巅顶部位疼痛,加吴茱萸、藁本、防风;少阴头痛,一般头痛连及牙齿,《症因脉治·头痛论》:“心疼烦闷,头痛,痛连胲骨,少阴症也”,加细辛。太阴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痛无定处,全头痛多见,按之不得,加燥湿健脾化痰的中药。
桔梗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张元素认为“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指明桔梗作为引经药,能载方中药力上行,用以治疗上焦疾病。代表方剂如三物小白散(桔梗、巴豆、贝母)、参苓白术散、天王补心丹、升陷汤(张锡纯)等,方中借桔梗之力载诸药上行,正应临床常说“诸根多降,桔梗能升”。
川牛膝活血功效强于补益,怀牛膝补益功效强于活血。《本草经疏》中记载:“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
牛膝性善下行:1、引火下行,牛膝味苦降泄,能将人体上部之火往下引,常治因火引起的咽喉口舌诸疮齿痛等。2、引血下行,牛膝能引瘀血下行,《药品化义》讲牛膝“主治癃闭管涩、白浊茎痛、瘀血阻滞、症瘕凝结、妇人经闭、产后恶阻,取其活血下行之功也”。3、引药下行,在方中为佐使,引领药力到下焦,《本草衍义补遗》首次提出:“牛膝,能引诸药下行”,代表方剂三妙丸、独活寄生汤等。多用于下肢筋骨屈伸不利。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泻火药:1、泻心火,黄连;2、泻肺火,黄芩、栀子;3、泻肝胆火,柴胡、黄连;4、泻脾火,白芍;5、泻肾火,知母;6、泻小肠火,木通;7、泻大肠火,黄芩;8、泻胃火,石膏;9、泻膀胱火,黄柏;10、泻三焦火,栀子、柴胡+黄连。
一般提起脾胃之火,多指的是胃火,脾火与胃火不同。
《医醇滕义》指出:“脾有伏火,烦渴易饥;胃火,牙宣出血,牙眼腐烂,烦渴引饮。”《素问·痿论》亦说:“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脾火不能一味用苦寒药,因为苦寒药易伤脾胃,反而使病情加重,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脾属土,土气过旺,木反被郁,而白芍归肝、脾经,味苦酸性微寒以养阴清热。
引经药冲脉:紫石英,归冲脉药物:扁豆、山药、莲子、当归、木香、白术、白芍等。《脾胃论》李杲提出黄柏和黄连是治疗冲脉气逆专药。引经药任脉:龟板,归任脉的药物:巴戟天、白果、山药、芡实等,黄柏清任脉热。
《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损伤而致。”妇科与冲任脉的关系密切,冲任脉本属肝经,其标在胃,其根在肾,冲任脉又与肝肾经关系密切。在《傅青主女科》中提出:“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脉;扁豆、山药、莲子以卫冲脉,所以寒湿扫除而经水自调。”冲任脉的引经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冲脉为病,用紫石英以为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
引气归元:砂仁,比如七味都气丸;引火归元:肉桂,比如金贵肾气丸;引气上升:升麻、柴胡,比如补中益气汤;引气下行:旋覆花,又名金沸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神农本草经》:“去除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比如旋覆代赭汤。
引经作用,炮制可更: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医学管见》中说:“引经即引治病之使,致谓病之所在,各须有引导之药,使药与病遇始得有功。”引经药在临床影响深远。
OK,关于川牛膝是引经药吗和中药引经药概述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