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肝气郁结怎么引起的(肝气郁结是因为什么?怎么解决?)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肝气郁结怎么引起的,以及肝气郁结是因为什么?怎么解决?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导读:肝气郁结,是指情志不舒,肝系经隧挛急,导致少阳三焦卫气升发受阻病变。调气疏肝,是据肝气郁结病机所拟的治法。

点击查看上一篇:神志异常,为何就会导致疏泄异常?

肝气郁结——调气疏肝

【适应证候】以胸、胁、腰、骶、少腹部位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经行乳房胀痛为其主证;并以胀而兼痛为其辨证依据。若因他脏经隧挛急病变,可以不必具备胀痛这一特征。

【病理分析】此证是因其人多愁善感,抑郁寡欢,情志不舒,或暴怒伤肝,木失条达,经隧挛急,导致少阳三焦卫气升降出入之机受阻,气阻一隅,成为胀痛。

肝主身之筋膜,五脏经隧都由肝系膜腠组成,是供气血津液精五类基础物质升降出入的网络系统。此证既然是因情志不舒、经隧挛急,从而导致卫气运行不利,根源在肝,所以才将这类证候称为肝气郁结。

其基本病理是:情志不舒→经隧挛急→少阳三焦卫气运行不利→阻滞一隅→成为胀痛。

由于经隧并非仅供卫气升降出入一端,肝系之胆液、胰液,肺系之气,心系之血,肾系之水、精,亦唯此是赖。是故经隧挛急不仅卫气运行不畅而成胀痛。血、津、液、精亦可受其影响而呈病态。

经脉挛急,则头身疼痛犹如针刺、胸痹、胁痛,经行腹痛,胆气犯胃而呕,肝木乘脾而腹痛等证见矣!

气机不畅,阻于少阳三焦半表半里,则胸、胁、腰、骶胀痛或用手按全身任何部位立即嗌气等证见矣!

肝病及肺,气管挛急,肺气宣降之机受阻,则咳喘等证见矣!

肝病及心,心脉挛急,不仅可呈头身掣痛,也将影响血行不利,而心悸不宁,脉律不匀,四肢欠温等证见矣!

气病及津,影响少阳三焦水津正常疏泄,而呈自汗、盗汗;肝病及肾,肾系输尿管道挛急,而呈小便不利、不通、淋涩作痛等证见矣!

肾系输精管或输卵管挛急,疏泄甚于闭藏,则男子遗精梦泄,妇女带下赤白,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证见矣!

肝胆经隧挛急,胆胰二液不能正常疏泄,木不疏土,脾胃运化失调,胁肋胃脘疼痛,不思饮食,或大便时硬时溏等证亦见矣!

由此看来,所有证象都由经隧挛急引起,经隧挛急又因情志不舒使然。

明白这一因果关系,则肝主疏泄涉及气血津液精五种基础物质之理,了然于胸矣。

【立法组方】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的治疗原则,常常选用柴胡、香附、香橼、佛手、青皮、枳壳、木香、乌药、槟榔等疏达肝气药物为主,配入当归、川芎活血,白芍、木瓜、甘草、大枣等药缓急,组成调气疏肝方剂。代表方有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汤等。

调气疏肝方剂,常因寒热异性,气血异质,部位异区而有以下几种配伍形式。

温肝解郁:肝郁偏寒,常见疝气疼痛,或小腹冷痛,或月经后期,经色晦黯,胸胁少腹腰部胀痛等证。

除冷痛、月经后期、经色晦黯本身即属寒象之外,还应具备舌淡苔白,脉迟而涩,才可确诊为寒。多因寒邪伤肝或功能衰退,以致筋脉拘急,气血不能正常宣流而成此证。

此类肝郁偏寒机理,常用吴茱萸、台乌药、广木香、小茴香等温性疏肝理气药为主;或用一般调气疏肝药与干姜、肉桂、附子等温阳散寒之品组成解郁温肝方剂治疗。代表方如木香蜈蚣散、橘核丸。此种结构可与温肝一法合参。

清热疏肝:肝郁偏热,除胁肋胀满、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等肝气郁结证象以外,多兼口苦吞酸,舌红苔黄,心烦易怒,月经先期,脉象弦数之热象。多因外邪化热,或气郁化火,影响气机条达,血液流通,阻滞经隧使然。

此种气郁偏热病机,又宜选用金铃子、青蒿、茵陈、木贼之属为其清热疏肝主药,或用调气疏肝之品配伍山栀、黄芩、黄连等药组成清热疏肝方剂治疗。

代表方如金铃子散、丹栀逍遥散、清肝达郁汤等。也有用清热药配伍温肝解郁药组成清热疏肝之方。如左金丸用少量吴茱萸与大量黄连配伍,是去吴茱萸辛热之性而取调肝止痛作用。

这种配方法度能够扩大药物应用范围,很能启人思维,开拓眼界。此种结构可与清肝一法合参。

调气活血:临床所见,不仅只有单纯气郁、血滞两类证型,两者同时并见证型亦属常见。

既有气滞不舒,胁肋胸腹胀满疼痛;也有血行不畅,月经不调,量少、有块、腹痛拒按证象。

常因先有气滞,影响血液正常流通,或因先有血瘀,影响气行不利,气血之间互为因果,致成此证。

治宜调气与活血同时并举,才能顾及气滞血瘀两个方面。如疏肝解郁汤、加减牛膝汤即体现此种配伍形式。至于调气与活血两组药物比例,应视气滞与血瘀偏胜而定。

气滞较甚,以疏肝理气为主,活血行瘀为辅;血瘀较甚,以活血行瘀为主,疏肝理气为辅。此种结构,可与活血一法合参。

疏肝通络:胸胁乳房为肝经循行区域,肝藏血而血络分布全身。病入肝经之络,郁在少阳三焦气分,常会出现胁痛或咳唾不得。

此证唯宜选用旋覆花、瓜蒌壳、丝瓜络、白芥子、橘核、橘络、麝香、穿山甲、皂角刺、刺蒺藜等药疏肝通络,与调气活血、软坚散结药配伍,才能收到疏肝通络效果。

常用方如香附旋覆花汤。此外,乳中坚硬如石;新产妇女乳汁不通而呈乳房肿痛,均宜使用本法。如通乳散结汤、软坚散结汤即为上述证候而设。

配伍调气疏肝方剂,要注意气滞微甚。气滞轻证,只需选用一般疏肝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气结较甚,则非行气破结力量很强的三棱、莪术、槟榔不能为功。

一般而言,胸胁部位胀痛喜用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青皮、佛手、乌药;乳房胀痛喜用橘络、丝瓜络、瓜蒌壳;前阴部位喜用乌药、小茴香、槟榔、荔枝核、橘核。前人这些用药经验,可以作为选药参考。

配伍调气疏肝方剂,还应注意以下四层关系:

①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肝气失疏,每因气郁影响血行不畅。所以一般调气疏肝方内,多配少量养血活血药物。这种配伍形式,既照顾到了气血都宜流通生理特点,也照顾到了肝为藏血之脏生理功能。如柴胡疏肝散的结构就较为典型。

②气与津的关系:不仅气为血帅,津亦随气而行。是以气滞其津而呈气郁湿滞恒多,津阻其气而呈湿碍气阻亦复不少。调气疏肝一法,不仅通过畅气可以行津,也常配伍少量半夏、生姜、白术、茯苓之类运脾除湿,如逍遥散就是这种结构。

若肝失疏泄之常,引起胆流不畅,尤应配伍枳壳、木香、郁金、茵陈行气利胆,才能使其胆道畅通,胆液、胰液无阻。

③肝与脾的关系:肝司卫气升发,脾为四运之轴。肝气郁结,亦常兼见脾气不运,所以疏肝方内常配陈皮、厚朴、砂仁之类醒脾利气,体现两脏同治,如加味乌药汤即是。

④肝与肺的关系:肺主卫气宣降,肝司卫气升发。有时肝气郁结亦与肺失宣降同时存在。这种情况自然就要肝肺同治才能两全。如三香汤用宣肺之香豉、桔梗与疏肝之枳壳、郁金同用即是。

通过上述四层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所谓气滞,实际是指运行表里上下卫气而言。

所谓肝气郁结,只不过是肝之升发疏泄失调,引起卫气运行不利。通过上述四层关系分析,也可得出另一结论:即气滞部位在于少阳三焦。

三焦是津气运行出入通道。如果病位不在少阳三焦,不会影响津液流通。三焦是联系五脏结构,如果病位不在少阳三焦,就不可能涉及上焦肺气,中焦脾胃。

总之,皮里膜外与胸腹盲膜都是三焦所属,只有少阳三焦气郁,涉及范围才会如此广泛。

肝气郁结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却以胀痛为其特征,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故胀;气滞不通,经脉挛急,故痛。

肝气郁结影响经络则胸胁胀痛,犯及脾胃则胃脘胀痛,妇女则呈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掌握这一辨证要点予以治疗,多能收到较好效果。

前已述及,肝气郁结病变,涉及精、气、血、津、液五种基础物质,与其筋膜关系尤为密切,是以疏肝一法并不限于治疗气滞一类证象,凡因肝气郁结引起血行不畅,月经不调;水液失调,自汗盗汗,小便不利,大便时硬时溏;肾精不藏,遗精,带下;胆液受阻,胁下疼痛,以及筋脉痉挛多种痛证,都可使用本法。

肝气郁结证象并不限于本脏所属系统,调气疏肝一法也不限于治疗肝脏系统证象,凡因肝气郁结引起筋脉痉挛或津气阻滞证候,无论见于何部,都可应用。

举凡肺系喘咳,心系动悸,肾系小便不利,脾胃腹痛与下利,都可通过疏肝柔肝取得疗效。

如四逆散是疏肝柔肝祖方,仲景用此治疗“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五脏证象,就是有力佐证。

情志异常,易致肝气郁结、经脉痉挛、气血郁滞,通过疏肝使其功能恢复常态,情志也就趋于正常。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医治法与方剂》,陈潮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肝气郁结怎么引起的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