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茵栀黄婴儿最多吃几天?新生儿“退黄”慎用茵栀黄

很多朋友对于茵栀黄婴儿最多吃几天和新生儿“退黄”慎用茵栀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8月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公告要求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进行修订,其中在禁忌项中应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那么,茵栀黄作为临床较常见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其使用是否有理论依据呢?

何为新生儿黄疸

临床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之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具体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2010年出版的关于新生儿黄疸诊治的指南中提到,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等。生理性黄疸是暂时性的,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一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一般情况是第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且早产儿持续时间会相对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若新生儿出生后24小内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持续加深、加重、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所致。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无论是国外或国内的指南、专家共识,都推荐光照疗法,严重的需要用换血疗法,而药物治疗上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并未提及茵栀黄的使用事项。

茵栀黄及其制剂

从中医角度说,黄疸的病机有湿热熏蒸、寒湿阻滞、气滞血瘀。通俗地讲就是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需要随证论治,法因证立,方随法出。

新生儿黄疸症见患儿发热、哭叫、木直、呵欠、顿闷、便干、尿深黄如浓茶、身体通身泛黄、面部泛黄以前额为中心呈扩散状、舌质红、苔黄或黄腻,显见症为湿热。湿热蕴伏为主因,湿热可持续病程始终。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但儿童脾胃虚弱,治疗切不可急功近利,以免损伤患儿脾胃。茵栀黄含有茵陈、栀子、黄芩和金银花提取液,均为寒凉药物,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事实上用于治疗由湿热熏蒸引起的黄疸,就是我们常说的阳黄是有中医理论依据的,但对于寒湿阴黄及虚黄是不适宜的。

茵栀黄一般有口服液和注射液两种剂型,此次公告要求对注射剂说明书进行修改。注射剂虽然有药效迅速的特点,但由于其成分复杂,安全问题(比如农药残留)较为严重而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因而不确定因素大增。临床上有较多使用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最快的可在用药后的几分钟内发生,最迟的可在持续用药后的第15天发生,多以皮肤、胃肠表现为主,但也出现过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

相对而言,茵栀黄口服液副作用少且耐受性较好,但仍有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药物性肝炎的报道。所以中规中矩的提示是:不建议儿童轻易使用。

儿童回春颗粒能否替代

有人提议以儿童回春颗粒替代茵栀黄来退黄。儿童回春颗粒有清热解毒,透表豁痰之功。用于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麻疹隐现不出引起的身热咳嗽及赤痢、水泻、食积、腹痛等。有清热解毒、醒神,但没有除湿的功效,因而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并不是最合适的。

其实大部分新生儿的黄疸是生理性的,严重程度不高,对孩子影响不大,无需用药。多晒晒太阳倒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两周内会自然消退,其原理与光照治疗类似,是通过蓝色光等光波照射来分解血液中的胆红素。

而病理性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中枢神经受损,称为核黄疸。这种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病死率很高,存活者也多会引发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应及时治疗。一项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的退黄效果优于苯巴比妥联合光疗或单纯的光疗,并可缩短光疗时间。所以说新生儿退黄禁用茵栀黄注射剂,而口服液则应该根据患儿病情,权衡利弊后,由中医辨证使用。

作者简介:石浩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其微博“石浩强教你合理用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普及用药知识,受到读者好评。

茵栀黄婴儿最多吃几天和新生儿“退黄”慎用茵栀黄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