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骨瘤是怎么长出来的(骨肿瘤的发展史)

今天给各位分享骨瘤是怎么长出来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骨肿瘤的发展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骨肿瘤的病理学探讨始于19世纪初叶。Boyer(1819)和Nelaton(1860)是最早描述骨肉瘤的人。AstleyCooper(1818)、Lebert(1845)、Pagel(1853)和Nelaton(1860)相继介绍了骨巨细胞瘤。Nelaton除了用文字描述这一“新的一种髓内肿瘤”,并绘图记录了一女性患者股骨下端的病变。Virrhow认为内生软骨瘤是软骨(胎生)剩余在髄腔内的扩展。

1836年Miillei报道36例多发性软骨瘤。Oilier(1898)进一步描述此瘤,随后多称为Oilier病。Maffucri(1881)首先报道内生软骨瘤与软组织血管瘤病可同时存在,称为Maffucri综合征。VonRecklinghausen1891年报道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但他将此症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全身性囊状纤维性骨炎混在一起,Wieland(1922)和Mandl(1926)后来才澄清这一问题。1937年,Albright描述此病变是与皮肤棕色斑和女性性早熟合并发生的综合征。Lichtenstein及Jaffe(1938,1942)进一步将此症分为单骨型及多骨型。Virrhow(1876)在尸检中发现单纯性骨囊肿。Bloodgood(1910)、Elmslie(1914)发表了当时的权威性报道。Heineke(1903)首先描述此病变的X线表现。

进入20世纪,发现更多的骨关节肿瘤(见表1),其简明概括了其主要报道年代及作者。近50年来发表了很多关于骨肿瘤的论文和出版了许多著作。Huvos所著《骨肿瘤》一书(1991第2版)引用收录8000余篇文献,除了总结作者的发现、认识及经验外,还综合概括和评价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极大便利了医生的查阅。1939年Ewing和1951年Lichtenstein,按起源、良恶性及外周和中心型做了骨肿瘤分类。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Srhajmvifz、Ackerman及Sissons编写骨肿瘤分类及相应的图谱,并出版专册,我国邦辅曾译印此书。1993年WHO修订并再次出版肿瘤分类专著。

1931年,Coley首先介绍针吸活检方法。Schajowicz(1955)加以完善并报道了针吸标本的细胞学及组织学技术。Dockerty(1953)报道了快速冷冻切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很有助于临床病理诊断。

进人20世纪的后叶,由于观察、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瘤种和病例数量的积累,若干种骨肿瘤得到进一步分型分类,例如骨肉瘤。有些则进一步澄清其细胞成分、特性以及起源,例如Ewing肉瘤、骨巨细胞瘤。1980年Ennecking正式提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外科分期系统,后为美国骨肌肿瘤学会所接受。分期系统的目的在于:①按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危险性分出层次级别;②将肿瘤分期与手术指征及辅助治疗联系起来;③提供一种按分期比较不同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疗法效果的方法。这一系统反映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侵袭性程度,它结合临床、影响及组织学分级,解剖间室部位和有无远处转移进行分期,根据分期制定手术计划。这是骨肿瘤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见表2、表3概括了分期及手术治疗的内容(Wolf及Ennecking,1966)。

二次世界大战为准备化学战争,合成烷化剂氮芥,Lindskog(1942)将它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首次取得短暂缓解的疗效。1947年发现叶酸能恶化白血病,由此出现了抗叶酸药物,1948年甲氨蝶呤开始用于治疗白血病。20世纪60年代肿瘤化疗有了新进展,使骨肿瘤在外科治疗及放疗之外又有了化疗的手段。

20世纪80年代在大剂量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开展肢体恶性骨肿瘤节段切除保留肢体的外科疗法。Simon(1991)总结保肢治疗文献资料,保肢手术局部复发率为5%?10%,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截肢者相同,故保肢手术是可行的。1981年在美国召开首次国际保肢学术讨论会,1993年在意大利举行第7次讨论会并成立同际保肢学会,至此恶性骨肿瘤诊治以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如今,随着细胞遗传学的应用,若干种骨肿瘤的染色体改变被发现。Ewing肉瘤与原始神经外胚瘤有同样的染色体改变,即t(11;22)(q24;q12)相互移位,表明它们很可能都发生于神经胚胎细胞。横纹肌肉瘤腺泡型与胚胎型的染色体改变不同,很可能它们不是同一种肿瘤。Mandahl(1988)指出染色体畸变,良、恶性肿瘤都具有这一特征,只是前者较简单而已。分子遗传学发现,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oncogene)的激活与抑癌基因(antioncogene)失活或缺失有关。骨肉瘤与RB及P53抑癌基因失活以及若干种原癌基因的激活(扩增及高表达)有关,如c-myc,ras,c-fos,SAS和MDM2。还发现了耐化疗药基因及其机制。Steeg(1988)报道转移抑制因子mm23(H1及H2),在卵巢原发癌中高,转移灶低。骨肉瘤中作用不肯定,其他恶性肿瘤的情况,国内外正在研究。20世纪90年代又发现细胞凋亡基因BrL-2,在滤泡型淋巴瘤及骨肉瘤中,BAX大者死亡率高,BcL-2大者存活率高。这些重要发现值得注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冯传汉及其同事等对骨巨细胞瘤开展了系列研究,更新了此瘤的概念,并研究了本瘤的单克隆抗体。本瘤的经典概念是它含有多核巨细胞及基质细胞,并以巨细胞命名。目前发现,基质细胞中含有巨噬细胞及梭形瘤细胞。前者能形成公认的短生命多核细胞,是拮抗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体系;后者能形成体积小核数较少的长生命的瘤巨细胞。这些发现得到注视和引用,如Huvos(1991)和Robinson及Einborn(1994)。

恶性骨肿瘤的发生率在癌症中虽远在胃、肝、直肠、乳腺、宫颈等部位的癌症之后,但其危险性和诊治的难道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因寻求新的临床和基础医学途径,才能取得新发展。

关于骨瘤是怎么长出来的和骨肿瘤的发展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