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止汗最强的西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常用止汗药列举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1温补类止汗药:如黄芪、白术、浮小麦、萸肉等。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为补气主药,有“补气诸药之最”之美称,与白术俱为补气固表止汗的要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脾肺气虚的汗症。这两味药不仅用于气虚汗出,在养阴药中配伍应用,有防止养阴药的滋腻碍胃和发挥气的生津、运津和摄津作用,加强止汗效果,此即白术“益津液”、黄芪“不仅补气,用之得当能滋阴”之意。浮小麦味甘咸性平,专入心经,有益心气、养心阴、除虚热作用,是治疗心气不足、心有浮热之汗症的佳品,常配入生脉散应用。山萸肉味酸性微温,补涩俱备,既能助阳又能补精,是平补肝肾、治疗肝肾不足而汗出的要药。
张锡纯谓:“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喜用萸肉配用生龙牡治疗肝胆虚极之虚汗淋漓。
1.2滋补类止汗药:如五味子、女贞子、夜交藤、橹豆等。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五味俱全,能散能收,能清能补,乃治阴虚汗出之妙品,临床上常配乌梅、碧桃干等加强止汗效果。女贞子“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本草正》),善补益肝肾之阴,清虚火,多与地骨皮、丹皮、生地等同用。夜交藤“养肝肾,止虚汗”(《饮片新参》),能引阳入阴,交通心肾而止汗。橹豆“壮筋骨,止盗汗,补肾活血,明目益精”(《纲目拾遗》),临床上多与地骨皮同用,借其养血平肝、滋阴清热之功,标本兼顾而取效。
常用药物有:玄参、知母、鹿衔草、桑叶等。
玄参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善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而止汗。知母善清肺金而泻火、润肾燥而滋阴,李杲曰:“知母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配黄柏具有镇静、抑制虚性亢奋作用,为治阴虚火旺之低热盗汗的要药,临床上常再配以玄参、生地、天冬、麦冬、地骨皮等治疗肺肾阴虚之骨蒸潮热盗汗。鹿衔草祛风除热、补虚益肾而止汗,是一味补泻俱备,标本兼顾的止汗药。
《素问.病能论》曾以鹿衔草配泽泻、术治酒风漏汗。桑叶能清肺热、润肺燥,以“止虚汗、透邪汗、能调汗”见长,治虚汗挟邪有止汗不恋邪之妙。名医傅青主擅以桑叶止汗,他先后拟定的“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数方,均选用桑叶为止汗神药。
常用药物有:龙骨、牡蛎、金樱子、麻黄根等。
龙骨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牡蛎主“虚劳乏损,补骨正气,止盗汗”(《海药本草》),无论自汗、盗汗、或大汗亡阴亡阳均可用作要药。
据岳美中经验,牡蛎配杜仲、麻黄根具有较好的补肾摄精止盗汗作用。临床上治疗汗症习惯用煅龙骨、煅牡蛎,而张锡纯认为以生用为宜。龙骨、牡蛎在治疗汗症时,单纯阳虚汗出者,宜煅用去性取用;如兼有热象或邪气,以生用为宜。金樱子“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补五脏,养气血”(《本草正》),功专固涩,适于各种虚汗的治疗。麻黄根“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本草经读》),常配黄芪、当归治自汗不止;配牡蛎、五倍子研粉外用,治产后虚汗不止;配生地、熟地、萸肉、龙骨、牡蛎等治阴虚盗汗。
OK,关于止汗最强的西药和常用止汗药列举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