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生半夏为什么要慎用,中药知识必学:半夏之功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生半夏为什么要慎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知识必学:半夏之功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在2007年南宁第一届扶阳论坛上,名中医李可谈到对生半夏的应用体会,“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的是1吨,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kg,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再一个问题,根据《神农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它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他可以生津液。左季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阳生津液,阳生阴长。我知道卢老师的观点也是,阳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民初的张锡纯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刚才介绍的这两种病用制半夏完全不会起作用。”

2、由于古今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差异较大,现代临床使用半夏已不能完全照搬东汉剂量了,而李可先生用药量比一般的中医用量要大很多,生半夏的临床用量分为四类:小剂量10g;平剂30g;中剂45g;大剂60-135g。现在很多医者认为生半夏治疗恶性肿瘤临床效果较好,经过水煎,毒性降低,服用时较为安全。

3、据统计,在558种中药处方中,半夏使用频率居第22位。但半夏毕竟为有毒药物,古今用药在配伍、炮制、用法、人的体制、古今气候等方面有别,现代临床要慎用如此大量。《药典》半夏用量为3~9g,据考证,将仲景原方中半夏剂量缩小7倍即为临床安全用量。以半夏泻心汤为例,将原方各药物剂量等比缩小7倍,得出的半夏泻心汤现代用量的配伍比例为:半夏9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2g,大枣5g,甘草6g。张仲景所用半夏是用热水淘洗几遍的洗半夏,后世担心半夏毒性,炮制繁琐,功效也随之降低。

4、我国半夏药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入药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第376号方,处方用名为制半夏(即用半夏粉),与牛脂、醋合煎服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5、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半夏辛燥用在“痰”字,风痰、寒痰、湿痰、食痰、冷痰相宜,也因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张元素曰:“半夏,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

6、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半夏的镇咳作用远比镇吐作用强,对其镇吐药效说法不一。

7、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8、此外,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半夏具有抗肿瘤、抗生育、降血脂、护肝和治疗冠心病等多种重要的作用。

9、传统中医理论中有“半蒌贝蔹芨攻乌”之说,既乌头类药材都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合用,认为与它们为“相反”药物。配伍前后药液中毒性成分的增减以及影响毒性变化的因素成为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许多工作也是围绕着这个思路展开的。乌头和半夏本身都是有毒中药,乌头中有毒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其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毒性最强,半夏中的毒性成分至今尚不明确,而且毒理实验数据表明其毒性远低于川乌。无论对于生川乌还是制川乌,在其与生半夏共煎后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都明显高于单煎液的,而其与法半夏的共煎液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则明显降低甚至检测不到。另外,生川乌单煎及其与“半蒌贝蔹芨”配伍经不同时间煎煮结果显示药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10、乌头与半夏两种中药不可同用或应慎用,但有些学者认为两药合用并无毒性,在临床上也有两药合用的例子。二者合用是否安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合用才安全,需要对其合用后产生的有毒物成分的种类、含量和其转化的途径进行研究。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在一般临床剂量范围内,半夏配伍川乌、草乌或附子不会出现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但临床应用时还需慎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在运用乌头类药材与半夏配伍时,只要抓住患者阴盛阳虚、寒痰湿阻的中医病机,合理运用,煎煮方法得当,两者配伍能大大提高疗效,配伍相反不是绝对禁忌。

11、半夏是临床当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由于古今差异,现代用量应结合国家药典,正确用药;半夏入丸散要注意用法,应炮制后用;不是所有呕证、饮证都能应用半夏,临床还需根据辨证论治;最后切忌不用半夏伪品,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12、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