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痛经如何中药调理,以及科普天地 | 痛经的中医药防治与调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女性生活习惯改变及心理压力增大,以及经期常常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或剧烈运动等,均易引发痛经。许多女性受到此病困扰,但是几经检查却无结果。中医历史上,针对女性痛经有一定的防治和调养措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有哪些中医药防治与调养方法吧。
中医认为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肝郁气滞、寒邪凝滞、湿热郁结等因素导致的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瘀止痛。
中医防治痛经的方法较多,外在因素主要是经期前注意防寒保暖,日常注意气血充盈,疏肝补肾等。中医防治痛经,需要坚持调理原则,结合女性痛经的症状,运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行气活血、调补气血及肝肾、清热除湿等方法,并了解患者的痛经特点,在经期前的1~7天为最佳防治时间,本着治标治本的原则防治,可以有效治疗痛经。
1.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拒按、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观患者其他症状,会发现患者舌紫暗,或有瘀点,诊脉弦涩。治疗中,患者如有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等症状,可辨证为肝郁血瘀。中医治疗时,医生一般会采用逍遥散与失笑散,联合三七粉、益母草及延胡索等进行治疗。若伴呕吐者,可加入吴茱萸、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平素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2.寒凝胞中型痛经。中医辨证时,根据患者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以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等症,可断定患者为寒凝胞中型痛经。主要表现为患者月经时有推迟,伴有暗色血块、舌暗苔白、脉沉紧。治疗时,一般会为患者提供温经汤、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止痛,根据患者病症加减药方。若冷痛较甚,加艾叶、吴茱萸散寒止痛。平素食疗可予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非常有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3.气血两虚的治疗。患者经期前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治疗时,中医一般建议使用圣愈汤、乌鸡白凤丸等,既能达到调经止痛、补血益气的功效,还能缓解患者肝肾不足等症。平素食疗可多吃当归羊肉汤。
4.肝肾虚损:患者经期或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如益肾调经汤加减。平素多食川芎丹参煲鸡蛋。
除中医药治疗方法外,中医还讲求日常护理和中医理疗。日常护理一般采用饮食疗法,取益母草、鸡蛋、红糖调水同煮,经期前1~7天每日服1次,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也可使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根据患者的痛经类型服用,有湿热下注症状患者忌服,适用于寒凝胞中痛经。中药理疗中一般会采用灸贴、针灸方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痛经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加强锻炼、定期体检;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冷刺激;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戒烟戒酒;定期行妇科普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对于痛经的治疗与防治,还需要根据医生辨证,患者切忌擅自诊断用药,以免耽误病情。(雨花区洞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许辉)
痛经如何中药调理和科普天地 | 痛经的中医药防治与调养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