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盐杜仲和杜仲有什么区别(写在处方笺上的中药,炒的、炙的有什么区别?)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盐杜仲和杜仲有什么区别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盐杜仲和杜仲有什么区别以及写在处方笺上的中药,炒的、炙的有什么区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导读:今天复习中药的几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非常多,有几十种,目前一般分为了五类: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修治和水制的具体方法很多,但很简单。

水制里面大家应知道什么叫水飞。

简单地讲水飞就是在水当中来加工很细的药材粉末的一种炮制法,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药能够在水当中粉碎,一般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在水中都有吸水性,韧性反而增加,不可能在水当中粉碎,能够在水中进行粉碎的是矿物药,但也不是所有矿物药都能够水飞。

我们虽然对矿物药不熟悉,但是对矿物类的一些物质应该是很熟悉的,比如说食盐也是一个矿物药,当然它不能水飞,因为它的水溶性很强,在水里面就完全溶解了。

今后要学的芒硝,为什么前人把它叫消,是因为前人没有“溶解度”这样的一些语言,是说它放在水里面就不见了,遇水则消,它也是不能够水飞的,所以能够水飞的矿物药必须是非水溶性的,这也是一个前提。

有的动物药类似于矿物,主要是一些海产动物的贝壳,像牡蛎、石决明、珍珠母,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很多矿物没有两样,它虽然来源于动物,但理化性质和矿物是一样的,所以也可以进行水飞。

书上说水飞是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贝壳类的药材敲碎到一定的程度,再加适量的水,在乳钵里面用力地研磨,研磨到比较细的时候,再加比较多的水来搅匀,很细的粉末就悬浮在上面,然后把上面悬浮有药粉的药液倾倒出来;

由于它不溶于水,静置一段时间以后,水里面的矿物细粉就慢慢地沉淀在容器的底部,然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再把剩下的很细的矿物药晒干。

能够悬浮在水当中的粉末,一般都非常细,剩下来的再研磨,再加水,经过多次,主要的药材都变成了很细的粉末。这样得到的药粉就便于服用或制剂。

另外,有些动物的贝壳或者矿物药里面还含有一些水溶性的非药用的成分,甚至是有害的成分,比如外用药当中的雄黄主要是硫化砷,里面还有氧化砷,而氧化砷就是砒霜,水飞雄黄的时候,氧化砷在水里面能够溶解掉绝大部分,这样就使毒性降低。

又如石膏里面有的也含有害成分,除了铅还有砷化物,在水飞的过程当中也会溶解一些,可以降低毒性,或使它更加纯净。

如果是干的状态粉碎呢?尤其是在大工业生产的时候,粉尘容易飞扬,人体吸入以后对身体也有危害,水飞则可避免之。

所以说水飞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便于加工成很细的粉末,便于制剂;二是有利于除掉一些水溶性的有害成分或者无效成分;三是避免粉尘飞扬吸入后对人体造成损伤。

药房里面用的是小乳钵,人工研磨比较慢,工业化生产用的是球磨机,也是在有水的情况下磨粉,产量大又能环保,可避免粉尘飞散。

火制当中的炒法,大家都很熟悉。炒是烹饪当中很常见的方法,中药炮制当中的炒和烹饪中的炒,基本操作方法是一样的,就是把药物放在锅里面加热并不断地翻动。

中药炮制当中的炒又分两类,一类叫清炒,另一类叫辅料炒。

清炒,就是把药材直接放在锅里面,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地翻炒。根据火候的不同,清炒又有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方法。

一般药材炒到表面微微带黄色为度,称为炒黄;炒到药材表面焦黑,但是里面还有原来药材的颜色,叫做炒焦;炒炭就是让它表面基本上炭化,但是里面还要“存性”,就是还有原来的颜色或气味,也就是还有原来的药性。

这是三种不同的程度,根据药材的不同需要,要掌握这三种不同的火候。

哪些药材需要炒黄,哪些需要炒焦,今后会涉及很多的具体药物。

如荆芥一般就是炒炭,当然这个炭也不是完全炭化,所以有的医生处方的时候写焦荆芥,实际上它是介于焦和炭之间的,这就是一个例子。

又比如说焦栀子,是把这个药的果皮炒焦,但是里面的果仁并没有变焦。

辅料炒,不是只放药物在锅里面,而是要加药物以外的一些原料,这些原料统称辅料。常用的辅料有沙、土、米、麦麸、海蛤粉、滑石粉等颗粒或粉末。

加这些辅料的目的主要是这些辅料的温度会加热到很高,药物放在里面去共炒,就能够使受热均匀,表面又不会变焦。土炒、米炒都是同样的道理。

大家应当注意到,辅料炒选用的沙、土、米、麦麸、海蛤粉、滑石粉等都是固体的,所以说辅料炒的辅料都是固体辅料。

固体辅料除了能使药物保持很高的温度,以达到炮制的要求外,有的辅料本身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比如用土炒,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止泻或温中止呕效果;加米炒,能增加和胃健脾的作用,也含有增效的因素。

但是相对来说,辅料的增效作用是次要的,增加药物的温度且受热均匀,达到炮制的要求,这是最主要的。

炙也是把药物放在锅里面,也要加辅料拌炒,但是加的辅料与辅料炒用的固体辅料不同,它加的是液体辅料,所以书上说“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叫做炙”。

加进去的辅料是液体,如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

蜂蜜在冬天可能有一定的形状,不是液体,但是放在锅里面受热以后它是液体状的;

盐可以作为固体拌炒药物,也可以把它化成盐水炙药物,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就看它是以固体状态加热药材,还是以液体状态让它进入药材,它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炮制方法。

这些液体辅料中,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都是传统的中药,本身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它有自己的功效,和被炒的药物之间往往要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就是炮制目的的第一点。

当然也有少数情况,在于降低毒性或者副作用,比如常山用酒炒,是用来减轻其引起呕吐的作用。

第一点,在处方的时候,凡是用蜂蜜来拌炒的药物,可以把这个辅料的名称省掉,只写炮制的方法,如炙麻黄、炙百部、炙冬花,都是指的蜜炙,所以今后见到只写一个“炙”字,没有写明辅料名称的,一般指的是蜜炙。

其他的在处方的时候要写清楚辅料的名称,如处方用姜汁拌炒厚朴,要写姜汁炙,或者姜厚朴;川芎用酒炙,应写明酒炙川芎,或者酒川芎、酒炒川芎。

炙制的药有时候也可以称为炒,如酒炒川芎,用的炮制方法也是炙法;盐杜仲,实际上用的是盐水拌炒,那也不是炒法,是炙法。

第二点是关于炙法的归类,炙法一直被放在火制当中,但严格地讲,炙应该是水火共制,因为它加的辅料是液体,它不但用火炒,也有辅料中的水,所以它的归类就有一定的问题。

现在我们《临床中药学》,已经把炙法放在水火共制里了,这样可能更加严谨一些,当然放在火制法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它主要是用火。

煅又分两种,一是直接煅,另一个是间接煅。

直接煅就是把矿物药或者动物的骨骼、甲壳暴露在空气当中,没有用容器装上,直接放在火上煅烧,比如我们把磁石或者牡蛎放在炭火上灼烧,这就叫直接煅,也叫做明煅。

这样煅的目的,有的是去掉里面的有机成分,有些土类的药材,比如炉甘石这一类,可能里面的有些有机物煅烧了以后会被破坏;

另外,也可能让它的化学成分改变,比如含碳酸钙的动物贝壳,煅烧了以后成了氧化钙,就更容易粉碎,而且药效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它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另外一种煅叫间接煅。就是把药材放在一个容器当中,再把容器密闭起来,药材间接加热,不直接和火接触,这种煅又叫焖煅。

一些动物药和植物药,直接煅会完全成为灰烬,失去药物价值,如止血药中的血余炭、棕桐炭,就必须采用间接煅的方法。

棕榈就是用它的叶柄或者叶鞘纤维,清洗干净晒干以后,放在一个容器当中,把这个容器密闭起来加热,隔绝了氧气,不让它氧化,避免它成为灰烬。

同样的道理,把人的头发清洗干净晾干,然后放到密闭容器当中,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加热,让它变成炭,就是血余炭。头发没有止血效果,煅炭以后就有了止血作用,性能功效都改变了。

煨就是用湿润的纸或者湿润的面粉把药物包裹起来,放在火灰里面去烧烫。

过去做饭用的是柴或者草类,会有很多的火灰,放在火灰里面煨出来效果更好,但是现在已不用柴来做燃料,只有一些偏远山区还可能烧柴。

所以煨这种方法,现在就和传统有些区别了,可以用湿润的面粉或者纸包裹药物放在火炉上面烧,也可以达到相似的目的;

也可以在锅里面把麦麸等炒烫后,把包好的药埋在里面,必要时再翻动,直至外面的包裹物焦黄时,将药取出,这更接近传统的煨法。

要煨的药,如葛根、生姜、木香、肉豆蔻,其目的根据药物不同而不完全相同,但是很多是降低刺激性,有利于止泻,肉豆蔻和木香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淬来源于金属煅铸,与工业上的淬火是一回事,先把药物烧红,其实是经过了明煅的阶段,然后把明煅了的矿物药或者动物甲壳、骨骼,马上放在冷的液体当中去,让它马上受冷、收缩,它就产生很多裂口,会破碎崩解,就便于把它捣碎,便于制剂。

可见淬是两个过程,是煅了以后再放在冷的液体当中,用得最多的是醋淬。

比如磁石,放在火上烧红后,马上放在醋里面,磁石就裂成很多小块,很容易捣碎,它含的四氧化三铁就部分变成了醋酸铁,溶解性增加,所以作用也增强。

动物药中的贝壳也可以淬,但是比较少,比如说龟甲、鳖甲,但它主要不是为了粉碎,而是为了增强作用。

这个燀字,有的书上是水字旁的,但是经过考证,应该是火字旁的,这是中药学当中一个特殊的字,一般的工具书上都很难査到。我建议以后这个字应逐步改为火字旁。现在炮制学好像已经改了,中药学也改过来了。

燀法,是在大量的沸水当中,放少量的药物烫煮一下,马上把它捞起来。

比如马齿苋,燀一下它容易干燥;像桃仁、杏仁燀了以后容易去皮,去掉非药用的部分。

这个燀法,也用在烹饪当中,有的把菠菜燀一下,然后拌来吃,也是同样的方法。

有的地方就是说把这个菠菜焯一下,那是在烹饪里面常用,中药炮制里面不这样讲。

也有的说在水里面氽一下,就是一个入字下面一个水字,氽也是放在开水里面很快地捞起来,也是在烹饪学里面使用。

《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总结了药物对剂型有选择,书中说:“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意思是水溶性好的就入汤剂,醇溶性好的就入酒剂,易于粉碎的就可作丸、散等。

其后,陶弘景又补充了患者病情对剂型的选择,他说:“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

对于水溶性好的药,汤剂比丸剂起效快,适合于外感等新起之急性病;不能溶于水的药,用于汤剂那就不如用于丸、散了;慢性久病或体虚者,宜服丸、散或膏煎剂等。

给药途径也是如此,有的药的某一功效,只有在特定的给药途径下才有效,如乳香生肌必须外用。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张廷模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7。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盐杜仲和杜仲有什么区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写在处方笺上的中药,炒的、炙的有什么区别?、盐杜仲和杜仲有什么区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