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中药白茅根(中药有故事)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药白茅根,以及中药有故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白茅根。“茅根止血与吐衄”(出自《雷公药性赋》)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出自《2020中国药典一部》)

白茅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茅根,是野外随处可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因其叶子形状如长矛,所以人们称之为“矛”;它的花和根是白色的,所以被称为“白茅根”。白茅根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它的根是用来治疗各种出血症的良药。

白茅根是药食同源的佳品。春天气温渐暖,人若调适不当、休息不好、压力过大等,很容易“上火”。而此时,正是白茅根旺长之季,路旁、山坡、草地上皆可见。中医认为,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二经,有清火生津,凉血止血等功效。因此常常有人采些新鲜茅根来煎水当茶喝。而在广东民间春夏间,人们也常常用白茅根入汤羹。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中药都很苦”不同,白茅根是甜味的,是农家儿时的零食。在贫穷的年代,富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以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的茅根,也算是大自然赋予穷苦孩子的一种“营养品”吧,宋人苏颂在《本草图经》中特别说明:“茅根,生楚地山谷田野,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

另外,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中西汇通医家张锡纯在他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特别提到:“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出自《2020中国药典一部》)

今天,我们讲一个张锡纯亲身经历的与白茅根有关的故事。(故事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篇名>论水臌气臌治法)

相传,有一年冬天,张锡纯邻村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得了水肿病,肚子肿得像抱了一个大瓦罐,有学问的人就说这是"腹如抱瓮"。夜里睡觉不能躺下,只能斜靠着墙在那里喘,一躺下就上不来气,觉得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难受得要死。

家里人请来了张锡纯为他看病。张锡纯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这姓毛的小伙子说∶"只觉得心中发热,小便不利,尿不出来。"

张锡纯看了以前医生开的方子,都是些利水的药,八正散之类的,还有用麻黄生姜桂枝发汗的。把了脉之后,张锡纯彻底晕了,小伙子的六部脉很细,跳得很快,还用麻黄桂枝。心中发热,还用热性药,这不是治反了吗!

张锡纯性格说:"你这是病久阴虚,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腹部过于肿胀,气息都无容息之地,吸得气几乎不能吸入,所以才发喘。"

小伙子听后,连连点头说:"先生说的极是,还望先生救我。"

张锡纯答应了下来,就叫他家里的人,到野外刨开冻地,找新鲜的白茅根当茶温饮。

当晚,小伙子感觉小便通畅,尿出来了。又经过张锡纯细心调理,小伙子慢慢病就好了。

最后,我们再欣赏一首与白茅根有关的古诗: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1916年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1928年定居天津,1930年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才。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代表作品《医学衷中参西录》。

[1]张建主编.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讲故事学中药第3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关于本次中药白茅根和中药有故事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