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五龙根,白河第一峰五龙尖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五龙根,以及白河第一峰五龙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白河县境最高峰五龙尖,位于茅坪镇田湾村南岔河源头,海拔高1901米。其峰险山奇、林深川秀,常有野猪、麂和林麝出没,且人文记载丰富。有十天高速和镇道茅南路连接,为旅游探险的绝佳地。

清嘉庆、光绪《白河县志》记载:五龙峰五峰相连,形若竖指,故名。五龙第一峰上盛产苦竹和神蒜仙韭,有云根石和龙池泉。苦竹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实,是酿酒做饼的绝佳食材。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饥荒。峰顶苦竹结子如麦,附近居民采摘五六石(按清中期白河南乡民间通用1小斗玉米衡重18千克,1石约合180千克。下同),得以渡过饥荒。同时,遇云雨时,峰上云根石直刺天际,只能看见石头根部,蔚为壮观。每年逢干旱,陕西、湖北两省民众都来云根石祈雨。

五龙中峰顶部宽平,有一块很大的平坦场地,可播种粮食2斗多(约合36千克多)。清、民国时期,峰顶常备有千余人用的饮用水和柴火,今寻迹仍可见清龙泉寨遗址。清嘉庆三年(1798)夏至嘉庆六年(1801)春,为防范白莲教农民起义军,白河县南乡乡总马之聪奉知县严一青令,与兄马骥德、马明良等率乡民在峰顶原安成寨旧址,筑起避难的龙泉寨。龙泉寨为双寨,可容纳153户人家居住。寨外二水交流,内寨周二百二十丈(按清1营造尺今32厘米算,约合704米。下同)、高一丈八尺(约合5.76米)、女墙(三尺(约合0.96米);外寨周五百丈有奇(1600多米)、高9尺(约合2.88米)、女墙三尺(约合0.96米)。龙泉寨筑起后,马骥德到兴安府(今陕西省安康市)找到儿子马二南的老师兴安关南书院讲席董诏(1732--1810),请求为修筑龙泉寨作《记》。董诏欣然提笔作《新修龙泉寨记》,结尾说:“惟钖穴,麇旧疆,锁秦雍,控荆襄。矗五龙,汇二水,昔之人,已营此。因旧贯,廓而新,联双堡,启重闉。倚嵯峨,严守御,何辛螫,敢予侮?食旧德,服先畴,修里社,燕春秋。”(清嘉庆《白河县志》卷七《寨堡志·新修龙泉寨记》)。

五龙第五峰一峰独秀,超然天际。明清时,半山腰有通向湖北竹山的大道。道路中有可容数人的石洞,南来北往的行人至此,都到石洞中歇歇脚。清乾隆年间,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迁白河儒生熊颖斋(字云龙),游南岔沟五龙峰至中峰,题写“快哉峰”3字于崖壁。熊颖斋子熊飞,原为蒲圻县佾生(古代文庙庆祀活动中,充任乐舞的童生),善长写诗和古文词,淡泊名利,曾协助严一青编写清嘉庆《白河县志》。清嘉庆年间,熊飞游五龙尖到五龙中峰,偶遇父亲题写的“快哉峰”3字,有感而发题诗一首,并命工匠刻于石壁。由此,人们都称第五峰为快哉峰。

1958年11月,为推进白河县中药材生产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由国家拨款5000元、县商业局投资万余元,在茅坪公社南岔生产管理区五龙尖(1962年8月后,为茅坪区南岔公社五峰生产大队)筹办国营药材场。至1960年9月,白河县国营药材场建成,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左右。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干部和职工几十人,主要种植黄连、牛膝、黄柏、生地、丹皮、天麻等中药材,尤以种植黄连和人工采制麝香而远近闻名。人工采制麝香一般在冬春季节,捕猎林麝后割去香囊阴干为“毛壳麝香”,或取出香囊中的分泌物为“香囊仁”。黄连的种植周期一般3—5年,中药材收获后由县药材场人工挑到茅坪区,再装上骡马车运到县药材公司。至1962年,兴办县药材厂辐射带动了全县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1960年代,白河县年收购苍术、五味子、山楂、夏枯草、丹皮、茯苓、二花、柴胡、黄连、木瓜、杜仲等中药材近7万千克左右,麝香120多市两,白河麝香除自用外还上调外销。

改革开放以后,五龙尖所在的南岔公社(今茅坪镇田湾村、义和村)又成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先锋。1979年春,中共白河县委农工部与南岔公社党委根据《森林法(试行)》,以及陕西省内部分县区开始搞生产责任制的情况议定:南岔公社发展油桐产业,连片的300亩以上林地属集体,各小队分十几亩林地、耕地给农户作自留山、自留地,让农户烧柴用、种菜吃。时南岔分自留山、自留地给农户的事汇报到县委后,县委书记到南岔实地查看后问:为什么借林、借地?当听到《农业六十条》(指1961年3月22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四十条规定,社员可以经营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5%~7%,归社员家庭使用,划定后长期不变。可以分给适当数量的自留山,由社员经营,划定后也长期不变。我们分得自留地、自留山未超过5%~7%的面积。同时,《森林法(试行)》中规定“谁造谁有”“保障个人的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等等回答后,书记默许了试点探索。至1980年1月,县革委依据《森林法(试行)》等,向全县农户制作颁发《社员自留柴山使用证》,肯定了南岔公社的改革探索。1983年底,白河县所有生产队全部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同时,给农户制作发放《林权证》,规定承包期50年不变。其间,白河县国营药材场于1983年10月撤销,所属35亩黄连等药材承包给当地农户经营。同时,由于猎杀采制麝香致五龙尖野生林麝资源枯竭,麝香产量逐年减少,至1980年代末收购量仅为一二两。

2012年11月以来,白河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按国家限制开发区域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等主体功能区定位,奋力追赶超越,加快推进“生态美、城乡美、和谐美、产业强、百姓富、保障好”的美丽富裕新白河建设,决胜脱贫攻坚。种植中药材已成为五龙尖乃至全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林麝又重现五龙尖。

2.白河县档案史志馆:《白河县“三秦红色地标”汇编》(1949--1978),2019.07.

3.白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编《白河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07。

4.董先根口述、蔡建中整理:《白河县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琐忆》,《陕西党史》,2016年第5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