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复方甘露醇这个问题,复方氨基酸外渗竟会如此严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临床工作中,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经过局部处理或者自然吸收后没有不良后果。但是有一些药物引起的输液外渗,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将会发生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高度重视。
求助帖:输液外渗怎么办?
近日,笔者在微信群看到一则求助帖:
老师们,这种情况有好的方法处理吗?输的是复方氨基酸,静脉泵入尼莫地平。
从图片可见,输注部位在前臂,两路输液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局部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多个水疱,其中一个已经水疱已破皮。
群里有护理同行给出了处理建议:
当发生类似于求助帖中的药物外渗时,一般的处理原则是:
1清创换药: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用注射器将水疱中的疱液抽掉,尽量保持疱皮完整;如疱皮已经破损,局部用0.9%生理盐水冲洗,将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外敷在创面,外用水胶体敷料覆盖;视渗液情况,早期每1~2日换药1次,如无感染可适当延长换药间隔,直至伤口愈合。
2抬高肢体:抬高患肢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水肿对组织的压迫,保障创面的血液供应,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肢体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3预防感染: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污染。
4对症支持:加强营养,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饮食多样化,促进伤口愈合。如有疼痛,可给予药物止痛治疗。注意做好心理护理。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外渗后会有什么后果呢?输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复方氨基酸的pH值为5~6,呈酸性,含山梨醇和电解质成分,其电解质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钾、硫酸镁、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由于成分多,浓度高,能量大,对血管壁刺激大,应选粗大血管穿刺,输液速度不应过快,以不超过30d/min为宜。氨基酸具有渗透能力,当药液外渗或外漏到皮下组织时,其渗透压增加,使血管内水分渗透到皮下组织,因而会使水肿面积增大,使局部血管及神经受压而引起暂时性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皮下组织坏死。
2尼莫地平对血管壁刺激较大,须防止局部液体渗出,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宜选择粗大静脉输注,可采用PICC、深静脉置管输液;应用微量泵严格控制尼莫地平输注时间和速度,以0.8~1.6mg/h为宜;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尤其是躁动患者,必要时用约束带;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发现红肿,立刻停止注射,更换部位重新注入。
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建议:
1加强培训:对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掌握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可致渗透性损伤的药物有:
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溶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硫喷妥钠等;
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盖诺)、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
2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有计划地选择血管,尽量避免在下肢输液,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置管。
3履行职责:一般输液外渗多发生于手背、足背及肘前窝等处,所以在这些位置输液时需加强巡视,尤其是使用高风险药物时。外渗后必须积极观察,正确处理。
4宣教指导:在输注特殊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风险因素,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自我观察重点,出现注射部位异常情况,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药物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渗出的分级标准
来源:操作标准修订版(2000)美国静脉输液协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