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如何治疗肝(治肝三十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如何治疗肝,治肝三十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医治疗肝病的思路。出自晚清肝病专家王泰林《四溪书屋夜话录》。王氏认为肝病最为复杂而治法最广。临床以肝气、肝火、肝风为纲,论治肝病。对于肝气病,王氏运用八法:一是疏肝理气法,用于肝气自郁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药如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二是疏肝通络法,用于肝气郁结,络脉瘀阻,两胁疼痛,药如旋覆花、新降、归须、桃仁、泽兰叶;三是柔肝法,用于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药如当归、枸杞、柏子仁、牛膝;四是缓肝法,用于肝气甚而中气虚者,药如炙草、白芍、大枣、橘饼、浮小麦;五是培土泄木法,用于肝气乘脾,脘腹胀痛,药如六君子汤加吴萸、白芍、木香;六是泻肝和胃法,用于肝气乘胃,脘痛呕酸者,药如二陈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铃子;七是泄肝法,用于肝气冲心,热厥心痛者,药如金铃、延胡、吴萸、川连;八是抑肝法,用于肝气冲肺,猝然心痛,暴上气而喘,药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对于肝风,则有五法:一是熄风和阳(即凉肝)法,用于肝风初起,头目昏眩者,药如羚羊角、丹皮、甘菊花、钩藤、决明子、白蒺藜;二是熄风潜阳(即滋肝)法,用于阴虚阳亢,肝阳化风,药如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阿胶;三是培土宁风(即缓肝)法,用于肝风上逆,中虚纳少,药如人参、甘草、麦冬、白芍、甘菊、玉竹;四是养肝法,用于肝风走于四肢、经络,牵掣或麻者,药如生地、归身、枸杞、牛膝、天麻、制首乌、胡麻;五是暖土以御寒风法,用于风寒头重目眩苦极,不知食味,方如白术附子汤。对于肝火,其治有七法:一是清肝法,用于肝火犯上犯外,药如羚羊、丹皮、黑栀、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等;二是泻肝法,用于肝火在下在内,药如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三是清金制木法,用于肝火犯肺,药如沙参、麦冬、石斛、枇杷叶、天冬、玉竹、石决明等;四是泻子法,用于肝火盛实者,药如甘草、黄连;五是补母法,用于水亏而肝火盛,方如六味丸、大补阴丸;六是化肝法,用于郁怒伤肝,气逆动火,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用景岳化肝煎,药如青皮、陈皮、丹皮、栀子、芍药、泽泻、贝母等;七是温肝法,用于肝寒呕酸上气,药如肉桂、吴萸、蜀椒。

2、除此二十法外,尚有补肝法,药用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酸枣仁、山萸肉、芝麻、沙蒺藜;镇肝法,药用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金箔、青铅、代赭石、磁石;敛肝法,药用乌梅、白芍、木瓜;平肝法,用金铃、藜、钩藤、橘叶;散肝法,方用逍遥散;搜肝法,用天麻、羌活、独活、薄荷、防风、僵蚕、蝉蜕、白附子等;补肝阴法,用地黄、白芍、乌梅;补肝阳法,用肉桂、川椒、苁蓉;补肝血法,用当归、续断、牛膝、川芎;补肝气法,用白术、天麻、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

3、另外,清·程文囿《医述·治法》指出:“治肝病有三法:辛散以理用,酸泄以体用,甘缓以益用。”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郁之则病,散之则安,故辛散之品,乃顺肝脏本性之理而用,常用药物如香附、郁金、青皮、橘叶之属;肝在味为酸,酸主收敛,与肝喜条达升散之性相逆谓之泻,诚如张锡纯谓:“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酸味之品,依其体而用之,药如吴萸、芍药之类;肝为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而甘药性缓,缓急和中,扶脾缓肝,故谓“益用”,此亦《索问·藏气法时论》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义。辛散、酸泻、甘缓,为治肝之基本三法,临床常合而用之,如王泰林治肝气甚而中气虚之缓肝治法,药用炙草、白芍、大枣、橘饼、浮小麦,即是融三法于一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