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陷胸汤,以及大陷胸汤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陷胸汤,中医方剂名。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逐水之功效。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肿、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擅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1]
大黄(去皮,10克)、芒硝(10克)、甘遂(1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本方因表邪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所致。治疗以泻热逐水为主。水热内结,气不得通,轻则但见心下硬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邪热与水饮互结,津液不能上承,故舌燥口渴;此时燥热已累及阳明,因水热互结,故日晡小有潮热;方中甘遂功逐水饮,泻热破结,为君药。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为臣佐之用。
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去。
本方用于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临床应用以心下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苔黄,脉沉而有力为辨证要点。
凡素体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此方。因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下利过度,伤及正气;又要利下及时,以防留邪为患。
本方与大承气汤虽同为寒下峻剂,都用大黄、芒硝以泻热攻下,但二方主治证之病因、病位不同,故其配伍及用法均有差异。尤恰在《伤寒贯珠集》中曾说:“大陷胸与大承气,其用有心下、胃中之分。以愚观之,仲景所云心下者,正胃之谓,所云胃中者,正大小肠之谓也。胃为都会,水谷并居,清浊未分,邪气入之,夹痰杂食,相结不解,则成结胸。大小肠者,精华已去,糟粕独居,邪气入之,但与秽物结成燥粪而已。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并主心下水食;燥粪在肠,必借推逐之力,故须枳朴;水饮在胃,必兼破饮之长,故用甘遂。且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大陷胸先煮大黄而后内诸药。夫治上者制宜缓,治下者制宜急,而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盖即一物,而其用又不同如此。”
本方煎煮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治宜缓”,此煎煮方法与大承气汤有别,应注意区分。
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2、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治太阳表邪不解而反下之,热陷于里,其人素有水饮停胸,以致水热互结心下,满而硬痛,手不可近,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成结胸胃实之证。以甘遂之行水直达所结之处,而破其辟囊;大黄荡涤邪热;芒硝咸润软坚。三者皆峻下之品,非表邪尽除、内有水热互结者,不可用之。”[2]
[1]汪昂(清).《汤头歌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2]张秉成(清).《成方便读》.学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3]邓中甲.《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9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