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焦虑症能治愈吗(这5件事能治愈你)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焦虑症能治愈吗这个问题,这5件事能治愈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我时常感觉到,生活的动荡让人沮丧。

焦虑只在一瞬间:前同事裸辞找不到工作,面对无法断供的房贷,他很是慌张。

崩溃只在一瞬间:我工作陷入瓶颈期,改了20遍的PPT,客户还不满意,既痛苦又自我怀疑。

抑郁只在一瞬间:朋友跟恋爱5年的男友分手了,因为失恋的打击,抑郁了一整年。

工作不确定、未来不确定、爱情不确定,连情绪也不确定。

我们并不坚定,我们总是摇晃的。

像漂在水里的浮萍,经历着人生的浮沉。

却也发现“浮起来全靠运气,沉下去才是常态”,这挺让人无力的。

今天,壹心理原创视频节目《人生七年》,带大家认识原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原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一起聊聊当下困扰年轻人的现实,也想趁这个机会向所有人发起呼吁:

请拉住那个摇摇晃晃的年轻人。

如果你也经历着生活的动荡和不确定,读完本文,或许你会找到一些出路。

想了解更多刘铁榜的故事,上腾讯视频搜索【人生七年】,直达对话现场。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刘铁榜大学毕业后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他被分配到精神科后,心里很不舒服。因为80年代的中国,很少人知道什么是精神科,只觉得可怕、神秘、充满恐惧,带着一些传统的偏见,认为精神心理是唯心主义的东西。

甚至还有职业风险,比如你可能会遭遇“职场暴力”——

被病人捶打,承受病人的负面情绪,他们无助的眼神,谁看了都忍不住沮丧,似乎“人生无望,充满苦难”。

想到这里,他整个人一下子就掉到谷底。

那时候他梦想做什么呢?当一名神经大夫。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哪个地方损害了,你去定位诊断,特别像侦探去破案,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判断病人在哪里出了问题”。

“我要离开这个专业,我要考研究生,重新考到神经科去”,这成了他最迫不及待的第一件事。

但未曾想,命运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当时湖南医学院的杨德森教授,是写过很多心理学经典教材的大师,招会英语、俄语和日语的研究生,刘铁榜会日语,有人把他推荐到杨德森教授门下。

师从心理学泰斗的机会,对普通人来说碰上的概率几乎是零,他很珍惜,就这样误打误撞留在精神科领域,一干便是40多年。

他开玩笑说,这是“先结婚后恋爱”。

杨德森教授知识面很开阔,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跟着他读书,刘铁榜觉得很幸运。

文学是他上大学前的兴趣爱好,而精神科因为跟人文学科更为接近,谈论人的精神世界也时常要和社会联系起来,这成了他过去一些兴趣爱好的施展和延续。

他在精神科待久了才觉得:“我真适合做这件事,因为我感兴趣的事在这里可以得到。"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人对现实的妥协。

但很多时候,我们总痛苦于学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不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做不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担心人生就此完蛋了。

但谁说误打误撞的羊肠小道,不是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连接自我的另一条路呢?

“18岁考不上好大学,人生不会就此完蛋。30岁没结婚,也不会孤独终老。40岁买不起房,也没什么丢脸的。人这一辈子除了死亡以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当你焦虑、迷茫、痛苦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

人生不会轻易完蛋的,专注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年轻人在摇晃,青少年也在摇晃。

刘铁榜告诉壹心理,最近他发现青少年里有个新问题,叫“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他们把自己划伤,但目的不是自杀,是发泄。

那些没被看见的烦恼和委屈,他们只能试图用各种方式自我伤害。

他们并不觉得疼,看到受伤的自己,反而有种轻松感、宣泄感,就像我们在大雨滂沱时去淋雨般畅快。

而这种不被期待的行为,其实是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

求你们关注我。

求你们帮助我。

除此之外,青少年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厌学

刘铁榜经常接到朋友、熟人的求助电话:“你看本来好好的,孩子却不愿上学了。”

过去3年,很多孩子抑郁、焦虑,原以为如今会好转,却发现情况比以前更糟糕。

无奈的是,学校也担心出现“模仿犯”,往往会建议说“你们到医院去看吧”“干脆你们回家吧”。

父母束手无策,也不放心让孩子在家,担心一旦孩子休学跟原来的伙伴失去联系,也就跟外界断联了。

当其他人都往前走,他还愿意回到学校去吗?

这会改变一个家庭,改变一个孩子。

所以不要把一个抑郁、厌学的孩子简单粗暴地划分为“非正常人类”。

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异类。

很多人并不知道,抑郁症并不用休学,轻中度抑郁症是可以通过4-6周进行恢复。

恢复后就可以上学,我们并不能强行把他们脱离社会环境,帮他回到学校,回到伙伴中去。

他回不去当时的环境,很少是因为同辈关系,更多的是“人为隔离”,他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我们要让他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背后还有支撑。

但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这是一场剧烈的震荡。

刘铁榜和壹心理分享了一个数据:

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概率是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八,可双相障碍在人群中的概率是2%-3%。

然而,很多人仍然无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

“单纯的抑郁往往比较晚,学界认为抑郁症平均发病年龄是25岁以后。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比较早,比如初高中的孩子得了抑郁症,要想到他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因为一些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平均发病年龄是19.5岁,发病可以持续到30多岁以后。”

刘铁榜发现,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特点是一年多次发病,而单向抑郁就没有这么频繁,病期比较久。

双相情感障碍不会老是情绪低落,ta们也会情绪高涨。比如孩子这个礼拜精力很旺盛,睡眠需求很少,讲话口若悬河、喜欢挑战权威,每天睡两三个小时,吹牛很膨胀,他就不是抑郁了。

还有一个特点是,双相抑郁的表现也叫“不典型的抑郁”,因为典型的抑郁是吃不下饭,双相抑郁就吃得多;单向抑郁会睡不好觉,双相抑郁会睡得多……

他还叮嘱我们,当你发现初高中生的抑郁情况,包括青春期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双相。

因为ta们往往以抑郁的形式起病,过一段时间以后躁狂就出来了。

双相抑郁是跟我们的内因关系更密切,单向抑郁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单纯的抑郁往往是我们跟创伤精神的压力环境有关系。当你在某个环境里积累了很多导致抑郁的精神损伤后,创伤会让我们开始有个适应过程,适应不了,可能就抑郁了。”

那我们怎么去帮助自己或身边的人,及早发现自己的情绪呢?

1、要有自我觉察

通过我们的行为、情绪、认知来进行自我检视,看看自己最近是不是有些什么情绪问题,或者记忆出了什么问题。

比如最近特别焦虑,情绪比较低落,总是无精打采,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是不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然后去寻求一些帮助。

2、靠周围的人

比如一个妈妈发现,孩子最近和平常很不一样,折腾得有点费劲。

这时就得想想:“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我们要帮助周围的人,多一个心眼。

“心理上有个概念叫‘守门人’,就说你要守护好你的亲朋好友,守好他们生命的大门。”

如果你身边有青春期的孩子,刘铁榜说的这个办法,挺新鲜的。

他说有矛盾的时候,给你的10个朋友发短信、打电话,问他们:

“你和你孩子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

那你就有10个办法了,看看他们是怎么样跟孩子打交道的,就可以学习。

预先习得这种应付手段,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不至于去伤害自己、拼命吃东西、逃学或逃避。

那没事的时候呢?也建议父母多跟孩子建立连接。

例如父母利用晚饭1小时,讲讲工作单位里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接着也可以引导小孩:“你在学校遇到事情是怎么解决的呢?还有什么预案吗?还有其他选择吗?”

这样就可以不断让孩子越来越有本事,越来越有办法,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也可以促进亲子交流。

刘铁榜还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跟孩子的互动都是什么呢?我送他上学,在车里的半小时我觉得很宝贵,他会和我沟通,我会告诉他一些事情,每个家庭要有自己的这样一些沟通模式。”

在刘铁榜看来,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的老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

所以必须要和孩子建立一个正常的沟通机制。

更严重一点的,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我们要如何面对这种动荡呢?

很多孩子在抑郁早期,都有个“代偿期”,他们可能会写日记自我激励,把一些名人名言挂在床头。当他们内心痛苦的时候,可能会说:“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要饿其肌肤,苦其心志……”

所以刘铁榜提醒大家,要让他们体会到宽容和温暖,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而不是灌鸡汤。

刘铁榜前几年做过一个调查,深圳有精神疾病需要就医的人,就诊率是多少?

他发现,89%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本没去医院。

深圳2000多万人口,去过精神病院、接受精神心理专业帮助的人,只有4%。

这出于很多原因,可能是病耻感,可能是经济因素。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得有一些应付自己不良情绪的技巧。

“父母亲要经常和自己的孩子来讨论,当你受委屈时你可以怎么办?可以做些什么?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比如说我们受了委屈,我找你对话,我来陈述事实的本身是什么。

然后我们来分析,这里头我哪些做得不够,我今后改进。你造成误解的,你来改进,这样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还有一种方式是:“我受点委屈,对方也很难沟通,那我去操场跑两圈,我去和朋友打场球,出个街,听场音乐会,我心里舒服了。或者找一个很好的朋友,当着他的面发泄一下,或者是找心理咨询师,写日记等等。”

当然心理学中还有“空椅子技术”“枕头技术”:你当着那个人的面坐在椅子上,他让你不快,你跟他说,我们再摆一个玩偶,写上那个人的名字我去拳击发泄一下,这也可以。

刘铁榜认为,人生总是会遇到一些不能完全为自己左右的事情。

当我们通过学习来习得这些手段,会使我们有这个本事应对,也建立一个意识:

除了生死,任何事情都有解决方法,一定要去找这些办法。

我想起余秀华在写《摇摇晃晃的人间》时,说过一句话:

“把最好的光阴攥在手心里,我知道,我去了远方,能够再回来,就会离自己更近。”

那么现在,我们重新站在一起,靠近彼此的内心。

我们重新连接在一起,便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风雨飘摇的世界。

编辑:Keane、笛子

图源:unsplash、刘铁榜

OK,关于焦虑症能治愈吗和这5件事能治愈你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