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生甘草 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炒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生甘草的一些知识点,和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炒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医学经典著作中,在用甘草一药时,注明炙用者为数甚多,约有100多处,其中不注生用与炙用者,在《伤寒论》中有甘草汤、桔梗汤,在《金匮要略》中则为数更多,还有的注明要炒用。

2、近阅《五十二病方》一书,甘草凡四见,既没注明生用亦未注明炙用。由此看来远古时期甘草为生用,至汉代对于炮制已日趋完善,并提出了甘草的炙炒方法。

3、甘草一药,性味本属甘平,有通行十二经输,缓急止痛之功,而又善于调和诸药,故热药用之以缓其热,寒药用之则又善缓其寒,寒热相杂,入甘草一药而得其平。

4、例如附子理中汤,以甘草缓姜附之热;大承气汤以甘草缓硝黄之寒;小柴胡汤以甘草既缓柴胡、黄芩之寒,又缓半夏、人参之温。是故甘草,以味为治也。

5、至于甘草一药,是生用还是炙炒,必须从仲景组方法度方面加以分析探讨,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6、发汗解表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桂枝加附子汤;发散风湿的方剂,如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等,甘草皆炙用。

7、清热泻火的方剂,如白虎汤、芍药甘草汤、黄芩汤、调胃承气汤、栀子柏皮汤等,甘草亦炙用。

8、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之附子粳米汤,甘润补中、安神补心之甘麦大枣汤,温补冲任、暖宫散寒之温经汤等,甘草亦炙用。

9、若据甘草生则泻火、熟则温中的道理去分析经方,生熟其功效则大相径庭。解表用炙,清热亦用炙,温中用炙,散风湿亦用炙,统观经方,可见仲景用甘草时对生与炙,是没有严格的区分了。

10、三、汉代以后,医籍中多用炙甘草

11、自汉以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济生方》、《博济方》、《苏沈良方》、《伤寒总病论》、《本事方》、《三因方》、《局方》用治百病,几乎无不用炙。

12、《雷公炮制论》在论述甘草制法时总结了三种方法:曰酒浸蒸,曰涂酥炙,曰炮令内外赤黄。

13、《本草纲目》又多用长流水炙之,或用浆水炙之。后来竟发展到炒黄更以蜂蜜炙之。

14、可想而知,甘草一药,也不得不随着这些不同的、复杂的炮制方法,而改变其本来的性质了。

15、四、笔者对今人炙甘草的一点看法

16、所谓古人用炙甘草以治百病的说法,已经不成定论,缘何后人仍沿袭这种说法呢?

17、以愚之见,甘草一药,其主要产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甘肃、宁夏以及东北各省,春秋二月、八月为最佳采集季节,整个华北北部地区,二月尚未开冻,八月已下霜雪,这两个季节挖掘出来的甘草,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晒干。

18、况且甘草一药又多含粉质及糖分,如不及早使其干燥,则易于霉烂、虫蛀。古人为了尽快使其干燥,则分别铡成段,于火上烘烤或火炕上烘干,贮存于通风处。

19、古人不言烘而言炙,所谓炙甘草,实际上是经过烘烤而干燥的生甘草,其性味甘平冲和,故而古人有“热药用之以缓其热,寒药用之以缓其寒之说。”

20、然而今天的炙甘草,是把甘草一药炒成老黄色,然后再加蜜炒,这样炮制,甘草便失去了它的甘平冲和之性。所以今人有“生则泻火,熟则温中”的论点,是不足为怪的。

关于本次生甘草和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炒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