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真菌感染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真菌感染的知识,包括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真菌感染?您一定听说过。没错!就是那些人们会常常遇到,而且还颇有些“棘手”的小病症——比如,反复发作的脚气、久治不愈的皮肤癣症,以及“一个传染俩”的灰指甲,等等。
其实,你了解得并不完全,这只是“冰山一角”——浅部的真菌感染症状。作为一种真核生物,真菌区别于植物、动物、细菌,自成一门。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蘑菇,另外它也包括霉菌和酵母。
真菌“家族”中的致病菌,主要是霉菌和假丝酵母菌,又称念珠菌。因为生物抵抗力,环境差异的不同,真菌感染又可分为真菌浅度感染和真菌深度感染。
如果真菌感染深入人体内部,就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比如它感染肠道、肺部、肾脏等器官,人体就会罹患肠炎、肺炎、内脏感染,还会引发败血症,摧毁我们的免疫系统,甚至夺走我们的生命。
今年4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以“致命真菌,治疗无解”为引子报道了一种真菌。短短10年内,这种真菌在世界各地相继现身,并且仍然在不断开疆拓土。约有50%的感染者在90天内死亡,最终死亡率达到60%,且目前仍无特效药物,甚至全世界顶级的医疗机构都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更加令人忧心的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以及艾滋病感染等因素,近年来,人类真菌深度感染的患者逐渐增多。
这样的真菌深度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发。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侵染性真菌感染,是人体最难治疗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它能够在肾脏中持续存活和富集。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药为两性霉素B,但其对肝肾的毒副作用非常大,而且容易引发病原菌的耐药性。
如果能找到一种既能根除真菌感染,又能避免肝肾等脏器损伤的天然物质,将极大提升人类抵抗真菌侵袭的能力。
面对这样顽固又“可憎”的真菌,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师俊玲教授团队亮出了一记“撒手锏”——一种可以抑制真菌深度感染的伊枯草菌素。
实验中,研究团队以昆明小鼠为材料,构建了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结果发现,15mg/kg的伊枯草菌素处理组治疗效果较好,且对小鼠脏器损伤较小;30mg/kg的伊枯草菌素处理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会产生急性毒性;两性霉素B(0.5mg/kg)治疗组有严重的急性毒性,而且不能有效杀死和抑制白色念珠菌在肾脏的生长与富集。
如果将伊枯草菌素(15mg/kg)与两性霉素B(0.5mg/kg)按照2∶1的比例混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用其治疗后,小鼠的各项血液指标、脏器形态与功能,和正常未感病组相近。
实验证实,伊枯草菌素能够显著抑制游离的和成熟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细胞活性,对游离菌体的最小抑制浓度为32微克/毫升。抑菌机制研究发现:除了能增加病原菌细胞膜通透性,伊枯草菌素还能提高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引发细胞核固缩,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和杀死病原菌。
此项科研成果可谓“真菌杀手”:在实验室状态下几乎可以完全消灭真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此外,因其独特的功能活性,脂肽类化合物还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环境处理、生物医学、化妆品、农业等领域。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由于伊枯草菌素主要由生物方式提取,不同于市面上的化学制剂,所以,“如何实现伊枯草菌素的量产,是未来我们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伊枯草菌素对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尚属动物实验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实验,确保研制出的药品更安全、有效。(张亚男记者孙海华)
关于真菌感染和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