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睾丸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睾丸小石头,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睾丸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结石是人体管、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胆囊、膀胱、肾盂、输尿管中的结石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但是,睾丸这个看似并非中空的器官,也会长结石,又是怎么回事呢?先来看看这几个病例:
例一:6岁男孩,双侧睾丸大小只有3毫升左右,阴茎发育不良,外观仅见包皮外露,上推脂肪后阴茎仅2.5厘米长。做双侧睾丸彩超时发现睾丸内有多个微小结石。
例二:病人本身是医生,35岁,双侧睾丸阵发性胀痛已经半年。B超提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双侧睾丸有多个微小的结石。
例三:27岁的青年,结婚两年,妻子尚未怀孕。精液检查显示精子成活率低;B超提示前列腺结石,伴有睾丸微小结石。
例四:16岁男孩,病史有1年多,期间睾丸反复发炎,肿大,应用抗生素后睾丸就回缩,然后又慢慢变大,一直不能根治。最后做了彩超,诊断为睾丸微石症(以下简称TM)。
其实,睾丸并非完全是个实质的器官,它内含许多盘曲的曲细精管,其上皮能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睾丸微石症,就是指弥散分布于曲细精管内、直径小于3毫米、由钙化灶形成的病症。
通过上面几个病例,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TM通常不是首诊病因,它多与其他疾病同时被发现。TM一般与下列睾丸内外病变相伴:男性不育症、隐睾、睾丸萎缩、睾丸发育不良、睾丸肿瘤、睾丸炎、附睾炎、睾丸或睾丸附件扭转、附睾或精索囊肿、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艾滋病、神经纤维瘤、克氏征、唐氏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等。
TM的发病率并不高,约为2%~3%,平均发病年龄31.86岁(年龄范围2~74岁)。有学者调查了一组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和受训陆军军人后发现,他们患阴囊疾病,包括TM在内,几率较普通人群高。究其原因,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及参训士官平时运动量大、特殊的运动及训练方式,导致会阴部,特别是睾丸,受到损伤的几率较普通人群高。因而,可以把TM看作是睾丸受到外伤后的标记,睾丸内外各种病变也会引起睾丸组织损伤,最终出现TM。
通过显微镜观察这些小结石及周围组织,可见多层排列的非晶体物质环绕着钙核,周围是退化中的细胞,偶可发现一些囊泡。可以推断,当睾丸组织(曲细精管上皮)受损脱落到曲细精管内后,糖蛋白和钙盐呈环形分层状逐渐沉积在碎屑上,形成同心圆状的钙化团核心,接着胶原纤维组织环绕核团沉积,阻塞曲细精管,最终形成TM。
尽管TM的发病率并不高,本身也不会导致严重症状,但遇上它的人都必须小心。
据统计,TM患者睾丸肿瘤的发生率在31%~46%,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30%,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2~21.6倍,其中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高,多为精原细胞瘤;在有睾丸微结石的活检组织中,尤其是双侧都有的情况下,原位癌(编注:癌症的最早期状态)非常常见。这使得医学界很多人推测睾丸小结石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
可是,目前还不能确定睾丸微结石是出现在肿瘤之前还是之后;另一方面,睾丸微结石更常见于其他睾丸良性病变中,也没有证据说明微钙化本身是恶性肿瘤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断定它是睾丸生殖肿瘤的癌前病变或发生前的标志,还言之过早。但是,因为TM与睾丸恶性肿瘤的确有很大的相关性,TM是睾丸“潜在危险分子”这顶帽子是脱不掉的了。
而TM患者中,不育症的发生率为17%~23%,一般男性中不育症的发生率约为10%。通过睾丸活检,发现TM伴不育症的患者的曲细精管萎缩,30%~40%曲细精管中存在结石灶。萎缩退化的曲细精管影响精子的产生,而萎缩的曲细精管、细胞碎片和微结石也会妨碍精子的运动和排出,从而导致不育。
另外,TM患者睾丸扭转的发生率为17.2%,附睾炎10.3%,精索囊肿6.8%,都比一般人群高,可能跟曲细精管堵塞后,容易导致炎症有关。
TM一般不需要治疗。但由于TM与多种睾丸疾病有关系,特别是有睾丸肿瘤和不育症的倾向,一旦发现本病,应每隔6~12个月随访1次,儿童患者也同样。随访内容应包括全身体格检查、睾丸触诊、阴囊超声检查和常规胸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睾丸肿瘤和转移灶;而肿瘤生化指标,腹部和盆腔CT、MRI,睾丸活检则没有必要常规检查。
TM的超声表现很有特征性,常被用作确诊的指标:多数为双侧睾丸内弥散分布、直径小于3毫米的点状强回声,类似暴风雪,也有单侧的,还有累及附睾者(下图)。每个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上这样的“雪花”,有些甚至多达60个以上,是为钙化灶。其他睾丸疾病很少与之有相似的超声图像,因此诊断并不十分困难。
若对TM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或超声检查发现有可疑时,则需要做睾丸活检或睾丸切除术。由于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睾丸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因此,对于双侧都有睾丸微结石的不育男性,也最好能进行睾丸活检。不育者可以考虑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男性健康#\u0002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