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胃药胶囊和这些药不可与胃药同吃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无论是烧心、胀满、喝酒胃痛,还是吃长期吃布洛芬,又或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们都会想到从楼下药店买一盒“拉唑”吃。有些朋友甚至将其列入家庭常备药物清单,胃口有不舒服时就来几片!
诚然,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一类疗效确切、相当安全的药物。要说它们的工作原理也简单,就是阻止胃壁细胞对于氢离子的转运,进而阻碍胃酸的分泌。
无论是哪种胃病,总是和胃酸扯不开关系。胃酸能促进胃蛋白酶正常工作,杀死随食物及水中的细菌,使食物蛋白变性易于消化,促进胰液、胆汁及肠液的分泌。正常情况下,胃黏膜细胞也能够分泌碱性物质,使靠近胃壁的环境呈中性,以保护机体组织不受胃酸的伤害,让胃酸不会把胃给“消化”了。
然而,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得了胃病,胃黏膜组织受损,局部对抗胃酸的能力也就随之下降,胃酸则会加剧局部组织的病变过程,引起胃痛、胃出血等症状,亦阻碍黏膜的自我修复。
PPls在减轻症状的同时,给胃黏膜以生长修复的时机,促进疾病的恢复。但是,好药也有三分毒,家里常备这类药的朋友们可要注意,服用的时候有四个“不合用”。
很多胃炎、胃溃疡的创面都存在慢性渗血、出血的情况,持续的血色素丢失将会导致缺铁,患者常常面临血色素偏低、乏力、精神不佳等贫血症状的困扰,需要服用有机或无机铁剂。此时如果不改变原有的PPIs方案,坚持其与铁剂合用,则会影响补铁的效果。
这是因为铁是以二价游离态的亚铁离子形态被吸收入体的,失去胃酸的作用后,大部分铁均处于螯合状态,吸收效果不佳。
人体对钙的吸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PPIs阻碍钙的吸收,机体得不到钙则转而利用骨骼中的钙,加重骨质疏松。遇到这种情况,则建议以不影响胃酸分泌的抗酸药替换,如硫糖铝片等缓解症状。
硫糖铝常用于缓解胃痛,在餐前或睡前服用最好,它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受伤的胃黏膜创面上。然而,这层“保护膜”在发挥保护作用的同时,也阻挡了PPIs接近胃黏膜,削弱了PPIs的疗效。
因此,如果同时选用这两种药物时千万不能同时吃,建议间隔服用。也就是说,先服用PPIs数十分钟至一个小时后再服用硫糖铝,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功能。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PPIs通过肝脏代谢的同时,将会影响代谢酶(P450)的表达。也就是说,拉唑类的药物将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使之的药理学作用增加或减弱。
这一点在抗凝药的合用上尤为明显。比如说,服用PPIs(尤其是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后者的代谢速度将加快,药效降低,对心脑血管栓塞发生的预防作用则下降。
又如轻度静脉血栓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因胃部不适而服用奥美拉唑影响了华法林的代谢速度,导致明显的出血倾向。
因此,需要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在选用拉唑类胃药的时候要谨慎,切忌自作主张,一定要经过医生评估后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虽然临床上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已经有规范、明确的规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管理相对不严格的地区,抗生素的持续应用情况还是存在的,长期使用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原来,这与肠道菌群有关。机会性致病菌原是人体肠道中的常驻居民,这些细菌在菌群平衡的环境下并不导致疾病。但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菌群因而失去原有的结构平衡,这些机会性致病菌就不安分了。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就是其中一个健康难题,它能够产生严重的肠道炎症,甚至感染性休克。
吃抗生素时间长了胃口不好,很多朋友希望能够通过PPIs改善这类不适症状。殊不知,过量、长期的使用PPIs将反而增加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病风险。
看来“拉唑”虽好,但也不能乱吃,更不能将其作为家庭常备药,有事没事就来一片。将胶囊放进嘴里之前,还是咨询一下医生意见,综合评估后再做决定!
OK,关于胃药胶囊和这些药不可与胃药同吃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