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苦荞麦茶,以及金融如何在大凉山种下善的种子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浙商银行一直都在,社会各界的善意和关怀一直都在,这让前方的路不再难行。
很多年以后,面对园田小学教学楼里传出的朗朗书声,学校负责人马永胜总会想起,小时候父亲马阿牛在家里土坯房教书的那些日子。
上世纪80、90年代,海拔约2000米的大凉山深处,盐源县平川镇园田村里还没有一所学校,最近的小学在镇上,住得远的学生往返要徒步八九个小时。上过几年初中的马阿牛不忍心村里的娃娃成为文盲,决定自办一所小学。
先借邻居的废牛棚,打扫出来当教室。直到牛棚里再也塞不下新学生,马阿牛打起自家房子的主意。不足六十平米的家,被分成了四间。一家四口挤在其中一间,另外三间则改为一二三年级的教室。人最多时,屋里挤满了53个瘦瘦小小的学生。一个孩子扭下屁股,一排孩子的字都会写歪。学校仅有马阿牛一个老师,孩子们便轮流上课——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二三年级就在旁边做作业。
“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马永胜感慨。这所承载了他童年记忆的村小,历经牛棚、土坯房、铁皮房等各种形态后,这些年来不仅在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修起新校舍,引进支教老师,还从2016年起因为结识浙商银行,迎来许多令人欣喜的改变:家境困难的学生,哪怕毕业,都有助学金持续支持;学校厨房新添了洗碗机、净水器;水泥操场也变成塑胶场地……
2021年父亲马阿牛因病突然离世,马永胜接管了他倾尽一生心血的园田小学,也逐渐理解父亲的不易。自己在外打工就干一份活,可父亲办学则什么都要管,“一个人怎么能扛这么多事情?”令他宽慰的是,浙商银行一直都在,社会各界的善意和关怀一直都在,这让前方的路不再难行。
在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志愿者文军看来,只要听过马阿牛一家办学的故事,就很难不和他们站在一起。
2016年,成都分行因为帮扶山区困难学生的“彩虹计划”与园田小学结识。“一开始主要是捐赠学习用具、孩子的衣物,帮忙销售学生家里采摘的蘑菇、核桃、花椒等山货”,文军回忆。
直到从成都辗转7个小时到达园田,文军被眼前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校”震撼了。一方面,这是他见过“最袖珍”的学校——半山腰900多平米的一块空地上,一栋两层的教学楼、一间不足60平米的食堂、几间教师宿舍,就是学校的全部。
另一方面,文军看到,眼前这个面容黝黑高高大大的彝族汉子马阿牛,为了园田村孩子们的教育,三十年来倾尽全力。“他管行政,还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来帮忙,老婆和儿媳负责学校后勤,阿依土豆的支教老师负责教学。马阿牛校长甚至亲自带着我们走访困难学生家庭。他一边递助学金,一边对学生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务必把钱用于孩子的学习。”
于是,当2019年浙商银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行一校”(一家分行结对一所学校),升级打造教育帮扶长效机制,园田小学首批被列为成都分行的结对帮扶校点。
但具体怎么帮扶?在“成长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改变一代人”的总体目标下,成都分行决定让园田小学自己“说话”,力求让帮扶更为精准和务实。
他们去园田的日子越来越多——每年春季开学前、六一儿童节、秋季开学前、冬天来临时……每次探访,除了给学生们带去礼品和衣物,给支教老师们带去生活日用品,文军和同事们也会自动带上“发现的眼睛”。
和学生们用餐时,发现用餐区只有几张东拼西凑的桌椅,下一次就安排运送不锈钢桌椅到学校;和支教老师们聊天,听到女老师们不得不深夜穿过操场去学校外面上厕所,没多久,教师宿舍的卫浴改造就提上日程;考虑到学生们容易在水泥地上磕伤,2022年暑假操场就用塑胶全面焕新;了解到学生们较少接触卫生知识,便向学校捐赠洗漱套装,引入护眼护牙行动,改造护眼灯具等;考虑到凉山处于地震带,学生们安全防护意识较弱,便开设安全教育培训和地震火灾应急演练……
几年来,成都分行陆续投入资金,帮扶资助困境学生、解决学校急难点问题、改善教学条件、关心教师生活、提升学生精气神。马永胜觉得,父亲曾写给浙商银行的感谢信中有一句话是对此最好的总结,“对园田小学的帮扶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已在园田小学支教七年的韦富宝而言,更可贵的是,浙商银行的陪伴始终如一,“如果说支教老师是太阳,学生们是星星,那浙商银行就像是月亮,一直在背后给与很大的支持”。
在他看来,这些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在马阿牛校长一家的感染下,支教老师和浙商银行就像“前线”与“后方”,各自为园田的孩子们竭尽努力,已形成一种“战友”式的默契。
因此,尽管村里人口外流为园田小学的未来增添了一丝不确定,他们仍不约而同地保持乐观。
韦富宝相信,得益于这些年来爱的灌溉与习惯培养,当园田的孩子们走出乡村,也将继续发光,“就像阿牛校长以前常说的,也许孩子们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他们听话、懂事、勇敢、乐观,就像大凉山的索玛花一样,不管身处什么环境,依然能开出最鲜艳的花”。
而文军也深信,园田孩子们的未来会更加光明,“村里的情况、教育的情况都会更好。就像这些年咱们园田小学门口的那条路,越来越宽”。
“守望”麦田里的守望者
前路越行越宽的,不只有园田小学。
几百公里外的螺髻山上,当看到苦荞麦苗随着山风轻荡,刚渡过企业危机的汪辉鳌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用优良的苦荞种子,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做出优质的苦荞产品,把健康带向世界,也让凉山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汪辉鳌十几年前就立下的心愿。
作为三线建设支援者的后代,汪辉鳌自幼在凉山长大。90年代初大专毕业后,他曾到东南沿海的贸易公司闯荡,后来为照顾父母又回到凉山。但不甘平凡生活的他,在事业单位没做几年还是辞职了。先后从事钢材、焦炭贸易,积累了最初的财富后,三十多岁的汪辉鳌一度迷茫:如果做企业只求自己温饱,那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为止,而这并非自己所求。有没有能让自己投入一生、既利人利己又利于社会的事业呢?认真考察了各类产业后,汪辉鳌把目光投向凉山地区普遍种植的苦荞。
相传公元前二世纪,凉山彝人先民从原始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游牧走向定居。大凉山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广袤山区,气候寒凉,土地贫薄,不适合种植普通粮食作物,但尤为适合苦荞麦的生长。聚居高山的彝人先民发现了苦荞麦这一物种,于是种植苦荞麦,以之为主食,并视之为神物。《彝族古歌》称颂,“人间母为大,粮食荞为王”。
但苦荞麦产量极低,很长一段时期深藏大山鲜为人知。直到80年代末,人口普查显示凉山地区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低,研究发现这与苦荞中含有丰富的天然芦丁、微量元素硒、亚油酸及膳食纤维有关。围绕苦荞的研究与产业开发逐渐兴起,凉山也被认定为“苦荞之乡”。
以打造“中国苦荞之都”“世界苦荞之都”为目标,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苦荞产业,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制定和出台了苦荞麦生产技术标准。
乘着政策的东风,2009年汪辉鳌成立了凉山州惠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早年对外贸易的经验,他认为苦荞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标准化。于是惠乔从基础研究开始,先研究选育抗倾倒高产量的品种,再探索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种植,最后根据不同市场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研发并加工生产有针对性的苦荞产品。
朝着曾经的梦想,这些年,惠乔一步步成长为凉山地区苦荞开发的省级龙头企业之一,并响应政府的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号召,上游带动了美姑、越西、昭觉、盐源、甘洛等县份4800多户农户增收,下游与各类中小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但一次新厂建设意外地扰乱惠乔的步伐。
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惠乔入驻成凉工业园区,并开始建造集研究、生产和办公于一体的新厂房。但由于建设标准较高,后期叠加疫情影响,预算大为超支,一度引发企业的流动资金危机。
“苦荞产业对季节性的流动资金要求很高。我们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要保证原材料的供应,每年3月开播之前,就需要预付大量定金给农户”,惠乔常务副总经理马虹回忆。最困难的时候,高管们两年没有领工资,有些甚至抵押了自住房产,将一切资金尽可能用于生产。
所幸,那个严冬,浙商银行递来橄榄枝。
“分行行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结合我们的实际,制定了全新的授信方案。一方面,给我们贷款,把固定资产贷款还款周期拉长;另一方面,还额外给我们补充了一些流动资金,进一步减轻了短期的资金压力”,汪辉鳌回忆起那次“雪中送炭”,至今充满感激。
此后,走出困境的惠乔,重新启航,一路越做越大,成为当地龙头企业。
汪辉鳌仍抱负远大。他想带领企业,一从文化上溯源,在凉山打造一个苦荞博览园,展示苦荞由古至今的文化历史与不同时期的应用工艺;二想通过拳头产品,在3-5年内在国内成为领军品牌,继而向全球输出苦荞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龙头。
而在此之外,他还有朴素的愿望——希望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农户可持续地保收增收,“毕竟我们的根在这里,梦想从这里开始,产业也从这儿萌芽,对这片土地,我们怀有最深切的感情”。
从金融顾问到金融向善
让汪辉鳌感到更有“底气”的,是浙商银行新近在凉山开始的一项探索。
2023年5月,浙商银行正式在凉山挂牌金融顾问工作室,并大力推进金融顾问制度。这项2018年肇始于浙江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突破金融从业人员所属机构与市场化考核目标的限制,以公益顾问的形式,立足地方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的需要,融合担保、金融、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力量,形成“1+N”的合力,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汪辉鳌对此充满了期待。即使打造出苦荞产业的区域龙头,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和团队在金融领域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比如以前跑银行,不知道为什么有些银行贷款容易,有些则很难。后来经金融顾问解释,才知道不同银行也术业有专攻。“以后有了金融顾问,不仅给我们融资,还能给我们融智”。
“目前凉山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解释将金融顾问制度引进凉山的初衷。在他看来,金融顾问制度,是一件让金融回归“政治性”“人民性”的义举,希望这项在浙江经过实践验证的创新,能提升偏远地区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激活地方实体经济,帮助凉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正在从以股东价值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利益攸关方为导向的经济进行转变”,南方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局董事吕建中认为。
身处这一时代,从“一行一校”到“金融顾问”,浙商银行的实践正体现出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到与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演进:先是在企业自身业务之外,持续多年践行公益慈善,再到如今立足金融产业自身特点,将核心价值、主打领域、关键技能和综合资源对接到小微企业的服务、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但不管是浇灌牛棚里开出的索玛花,还是守望麦田里的守望者,陆建强指出,其核心都是浙商银行所秉持的“金融向善”“正向正行”价值,而这也正是企业在大凉山上播撒下的最珍贵的种子。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