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麻黄汤?发表之剂

很多朋友对于麻黄汤和发表之剂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麻黄汤历来为治疗外感病的常用方,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它不仅治疗外感疾患,还可广泛的用于其他科疾病。

2、【药物】麻黄(去节)三两(五分至一钱半)桂枝(去皮)二两(一至二钱)光杏仁七十个(二至四钱)炙甘草一两(一钱)。

3、【用法】水煎,分二次服,一服得畅汗,就不需再服。

4、【适应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疼酸楚,无汗,口不渴,脉浮紧,或伴有咳嗽喘促、气逆。

5、【禁忌】①表证兼见阴虚、阳虚,或亡血等症状时,禁用本方。②表证有汗,或无汗而不属风寒所致者,或表证虽见无汗,但脉不紧而涩者,一律忌用。

6、【证治机理】本证系由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当其冲,寒性收引凝滞,致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即卫闭营郁。卫气抗邪,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营卫不畅,腠理闭塞,经脉不通,则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皮毛内合于肺,寒邪束表,肺气不宣,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束表之象。法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7、【方解】方中麻黄辛温,主入肺经,为发汗之峻剂,既开腠理、透毛窍,发汗以祛在表之风寒;又开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风寒外束,卫闭营郁,仅以麻黄开表散寒,恐难解营郁之滞,遂臣以辛温而甘之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既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又可温通营卫之郁。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肺主宣降,肺气郁闭,宣降失常,故又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宣降之权而平喘,又使邪气去而肺气和。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四药相伍,风寒得散,肺气得宣,诸症可愈。

8、麻黄(发散风寒药)、桂枝(发散风寒药)、杏仁(止咳平喘药)

9、《名医类案》:一乡人邱生者,病伤寒,许为诊视,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许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用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许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为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须察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10、《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名曰麻黄汤者,君以麻黄也。麻黄性温,味辛而苦,其用在迅升;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其能在固表。证属有余,故主以麻黄必胜之算也;监以桂枝,制节之师也。杏仁之苦温,佐麻黄逐邪而降逆;甘草之甘平,佐桂枝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行气于元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必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须啜粥而借汗于谷也。必须煮掠去上沫者,恐令人烦,以其轻浮之气,过于引气上逆也。其不用姜、枣者,以生姜之性横散于肌,碍麻黄之迅升,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少缓则不迅,横散则不升矣。然此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汗,如单刀直入之将,用之若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而不可再。如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代之。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

1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12、《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古人用药法象之义。麻黄中空外直,宛如毛窍骨节,故能祛骨节之风寒,从毛窍而出,为卫分发散风寒之品。桂枝之条纵横,宛如经脉系络,能人心化液,通经络而出汗,为营分散解风寒之品。杏仁为心果,温能助心散寒,苦能清肺下气,为上焦逐邪定喘之品甘草甘平,外拒风寒,内和气血,为中宫安内攘外之品。此汤入胃,行气于玄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而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其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烦啜粥而藉汗于谷也。”

13、《方论》李时珍:“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名医解释,皆随文傅会,未有究其精微者。时珍常绎思之,似有一得,与昔人有所不同云。津液为汗,汗即血也。”

好了,关于麻黄汤和发表之剂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