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白茯苓的作用与功效这个问题,原来作用这么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茯苓历来都是健脾的常用药材和食物,它的健脾作用源于它的去湿效果非常好。
2、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的时候,小雨连绵不断地下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风湿病。眼看临城兵败,成吉思汗十分着急。后来有少数几个士兵因偶然服食了茯苓,风湿病得以痊愈。听说此事后,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罗田县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兵将们吃后风湿病好了起来。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治疗风湿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广为传诵。茯苓之所以能治疗风湿,说明它有去除风邪湿邪的作用,能健脾利湿,消除水肿。
3、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茯苓”字画
4、现在,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可见,茯苓去湿的功效不仅被中国人认可,国外也是认可的。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
5、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削下的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去皮后切制的茯苓,称茯苓块。内层白色部分叫白茯苓;近外皮部淡红部分叫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叫茯神。一般茯苓常用者即白茯苓,加工为白茯苓片。
6、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7、《伤寒论》用茯苓方法
8、《伤寒论》用茯苓共15方,24次。用于健脾利水、消饮定悸、宁心神等几个方面。
9、(1)健脾利水:《伤寒论》有8个方子用茯苓健脾利水,主要配伍白术及猪苓、阿胶。方子是:五苓散、附子汤、真武汤、猪苓汤、麻黄升麻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四逆散的加减法及小青龙的加减法。
10、(2)消饮定悸:《伤寒论》用茯苓消饮定悸有5个方子,主要配伍亦是白术。方子是: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理中丸加减法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另外,在真武汤中,茯苓不仅是健脾利水,也还有消饮定悸的作用。
11、(3)宁心安神:《伤寒论》用茯苓安神的有两个方子,主要配伍也是白术。方子是:茯苓四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另外,猪苓汤中茯苓除健脾利水外,也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12、《金匮要略》用茯苓的方法
13、《金匮要略》之用茯苓与《伤寒论》一样,也是用在健脾化饮,其运用变化从原则到具体,各臻化裁。
14、(1)治疗痰饮的原则:治痰饮病,《金匮要略》指出:“当以温药和之。”又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按胸胁支满,目眩,是痰饮病的主症,饮为阴邪,得阳则化。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即“温药和之”之意。而此方中茯苓用4两,桂枝3两,白术3两,甘草2两。以茯苓淡渗以利水饮,桂枝宣导以行阳气,白术祛湿健脾,甘草和中益气。同为补土制水之剂。
15、(2)治疗痰饮的具体方法及变化:《金匮要略》对内饮外寒证候的饮病,有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但服用以后的辨证,有一系列的治法:如气冲的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本方茯苓又是主药之一);而气冲已平复,饮邪复动,则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本方茯苓用4两,为各药之冠);咳满平止,又出现口渴,冲气又有复发,则当作支饮论治,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本方茯苓用量4两,为主药);当水去形肿,面热如醉,则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仁黄汤(本方茯苓亦用4两,为主药)等。从这些饮病变证变方来看,方中用茯苓是不可少的,值得重视。
16、(3)治胸痹证:《金匮要略》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这种胸痹是由饮气阻塞所致。除用杏仁宣肺利水外,方中用茯苓淡渗利水,导水下行(本方茯苓用3两,为主药)。
17、(4)治“咽中有炙脔”:《金匮要略》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炙脔”是烤肉。咽中像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证多得于七情郁结、凝痰结气所致。用半夏厚朴汤调气散郁。半夏厚朴汤虽以半夏、厚朴名方,而茯苓用量为4两,仅次于生姜。
18、(5)治“寒气厥逆”证:《金匮要略》说“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证为寒气夹水饮闭阻阳气所致。故重用茯苓配合乌头、半夏、细辛等以散沉寒痼冷。
19、(6)治“心下痞坚”证:《金匮要略》治“心下痞坚,支饮喘满之证,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本方用茯苓4两渗水下行,以治痰饮凝滞成实之证。
20、(7)治“反胃”证:《金匮要略》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此为脾虚不运,胸中停饮,胃失和降所致之吐而渴证。方茯苓半斤为主治之。
21、(8)治“悸”证:《金匮要略》治心下悸,脐下悸之方中用茯苓者,茯苓甘草汤外,尚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五苓散、真武汤及用方后说:“悸者加茯苓2两。”之所以用茯苓者,均取茯苓利水定悸之功。
22、(9)治皮水证:《金匮要略》用茯苓治四肢肿,四肢聂聂动的皮水证之方为防己茯苓汤。此方茯苓用6两,防己、黄芪、桂枝各用3两,甘草2两。用茯苓之利水渗湿以配合他药之发汗、行阳、养正、实表。
23、(10)治小便不利证:《金匮要略》用茯苓治小便不利证,包括由痰饮、水肿、消渴、淋证及虚劳所致的小便不利。各证病机不同,病情轻亦异。故而用茯苓所配组之方药亦不同。用茯苓以通利小便之方有五苓散、茵陈五苓散、猪苓汤、栝楼瞿麦丸、真武汤、肾气丸等。
24、(11)治虚劳不得眠:《金匮要略》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方中用茯苓安魂养神,以助酸枣仁养血镇静安神之功,并有导热下行,清热除烦之效。
25、(12)治肾着证:《金匮要略》所说“肾着”证,是指病人身体重,腰冷如坐水中,腰重如带五千钱,用甘姜苓术汤(即肾着汤)。方中茯苓、干姜各用4两,以除蠲。全方用治脾湿寒阻于腰所致之肾着证。
26、(13)治虚劳风气及妊娠病症:《金匮要略》有薯蓣丸治“虚劳”,而“风气百痰”丸中亦用茯苓,再是治妊娠症病用桂枝茯苓丸。
27、除以上仲景方有茯苓外,历代医家用茯苓的更是不胜枚举。总不外乎以茯苓健脾渗湿、消水宁神之作用。
28、茯苓是我常用、喜用之佳品,健脾和中、渗湿利水固是主要功能,关键还在于配合他药之适宜。
29、如用其补脾则常与白术同用;中阳虚者常与干姜配互;用于固摄治下利,则常与苍术、薏苡仁同用,用于宁心安神,则常以朱砂拌后与酸枣仁、灯心、柏子仁合用,这些也是人所皆知的常用法。
30、而治肿瘤,我亦常用茯苓合猪苓,每剂用量都在15~20克。这大概是因为茯苓和猪苓的水溶性葡聚糖都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31、历来都视茯苓为常用补药,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汤等各类补药多用之。《本草正》说:“茯苓补少利多,多服最能损目。久弱者极不相宜。”此虽为一家之言,但“补少利多”一语,可以说明茯苓所以列入利水渗湿药章内而不列入补药章内之原因。
32、项目名称: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项目大众传播系列活动之——《杏林大观园·杏林趣事》
33、实施主体:云南石林杏林大观园
34、编审:蓝桂华、李兴德、刘平、赵廷龙
35、总编:张小贝责任编辑:陈思思
关于白茯苓的作用与功效,原来作用这么大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