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三伏的前一个季节是,“三伏”的来历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三伏的前一个季节是的问题,以及和“三伏”的来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从今天开始,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农历的六月。有种说法说“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其实,“伏”的来历和春秋时期秦国的秦德公有关。

2、“三伏”之说,原自秦人。《史记?秦本纪》云:“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以狗御蛊。”同书《十二诸侯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秦德公(前677——前676年)只做了短短两年国君,35岁就早逝了。秦德公即位以后,发展生产,将秦国的国都从平阳(一般认为在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一带)迁至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区),自后秦国在此设都290多年。秦德公二年他下令设立伏日,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当时的人认为热毒恶气会产生蛊,需要用狗血禳除,把狗杀死肢解,将狗的肢体悬挂在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避邪气。

3、一般认为,《秦本纪》中所谓“初伏”,即初于伏时祠社。因伏祭在夏,故称六月为“三伏”,后来农历六月三伏天的说法就起自秦德公时期的秦国。在此之前,秦国没有伏天的说法,周朝和其他诸侯国也不存在;在此之后,人们特别重视伏天的来临,汉朝初期,朝廷甚至明确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伏日,不必求同。唐朝时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始为之”。

4、现在我们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就是秦德公从陕西宝鸡的凤翔开始规定入伏的。

OK,关于三伏的前一个季节是和“三伏”的来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