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中药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三棱

其实中药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三棱,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药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凡药性峻猛,以破血逐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破血逐瘀药。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虫类药居多,兼有咸味,均主归肝经血分。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癥瘕积聚。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

应用本类药物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其破血消癥之效;或配伍攻下药以增强其攻逐瘀血之力。

本类药物药性峻猛,大都有毒,易耗气、动血、伤阴,所以凡出血证,阴血亏虚,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来源: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冬季至次春,挖取块茎,去掉茎叶须根,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后附鉴别)

相关名字:萆根(《抱朴子》),京三棱(《开宝本草》),红蒲根(《本草图经》),光三棱(《药材资料汇编》)。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等地。野生或栽培。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药材均已削去外皮,呈倒圆锥形或卵圆形,略扁,上圆下尖。长2-6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密布小点状须根痕,两侧面有突起,凹凸不平,质坚如木质,体重,极难折断,入水沉于水。

饮片个子为类圆形的薄片,外表皮灰棕色。切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粗糙,有多数明显的细筋脉点。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醋三棱形如三棱片,切面黄色至黄棕色,偶见焦黄斑,微有醋香气。

此外,尚有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在东北及内蒙古、陕西、新疆、江苏等地亦作三棱使用,商品习称带皮三棱。荆三棱表面黑褐色或红棕色,有皱纹,须根痕较少;去皮者外形与上述品种相似;质轻而坚,入水漂浮于水面。横切面平坦,黄色,有散在的维管束;气微味淡。另细叶黑三棱和小黑三棱与正品黑三棱相似,唯块茎较小。

三棱与莪术为临床常用药对,二者皆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效。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两者相须为用,既入血分破血逐瘀又入气分行气止痛。常用于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心腹疼痛、妇科病、跌打损伤等病。

名医张锡纯说,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临床在闭经、输卵管不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中,宜习用二药,并与相关药物配合施方。如输卵管阻塞配合四物、路路通、皂刺等,养血和血、化瘀通络;三棱、莪术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仅此数言,简明概括,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正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闭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临床应用:基本上与莪术相同,两者常配伍同用。其区别是:活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功莪术胜于三棱,故祛瘀消积用三棱,行气止痛用莪术。两者配合同用,能加破血行气作用,治癓瘕积聚、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方如莪棱痛经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1.《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晕并宿血不下。”

2.《本草经疏》:“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对苯二酚、十六酸,去茎木香内酯等以及多种有机酸。

2.药理作用:水提物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对人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水煎剂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能抗体外血栓形成,并使血栓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重量减轻,能使优球蛋白时间缩短。水煎剂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

3.临床研究:用复方棱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5例,每次2ml,每日2次,结果总有效率82.8%(中草药通讯,1978)。以三棱、莪术、丹参,配合川芎、地龙等,煎汤内服,共治疗中风不遂患者22例,一般服药7天,患肢开始有自主活动,二至四周可下床扶杖行走,上肢功能也随之恢复(四川中医,1990)。以化瘀尿石汤(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等)为主治疗上尿路结石,7天为1疗程(每次用药须间隔3天),共治100例,结果治愈7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7%(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三棱还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盆腔炎、宫外孕等。

黑三棱:茎圆柱形,叶宽,剑脊,花单性,头状花序为刺球状。

荆三棱:茎三角形,叶窄,折状,花两性,聚伞花序椭圆形。

黑三棱块茎呈圆锥形而略扁,较大,长3-7cm,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体重,质坚实。放入水中下沉。

荆三棱而荆三棱的块茎类球形或短倒圆锥形,较小,长2-3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皱缩,略有光泽。质轻而硬,入水一般不沉。

三棱的药源一直以来比较混乱,历届药典均规定,中药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地下块茎,但有学者实地调查全国所有产区和大部分销区,在采集植物标本及购买生药样品中发现,目前市场上黑三棱和荆三棱均有流通。且通过本草考证,荆三棱作为三棱入药是从唐代开始,黑三棱入药最早从宋代开始,二者历史上长期平行药用。现在小慈就带大家扒一扒两种三棱的入药历史。

唐代,唐代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曰:“本草经无传,三棱总有三四种,但取状似乌梅而稍大,体轻有须相蔓延,作漆色。”可以看到,书中对于三棱块茎“似乌梅、作漆色”的描述十分符合荆三棱的特征,可以判定,这时入药的是莎草科荆三棱。

宋代,三棱的入药至宋代就开始十分混乱了。《本草图经》中称三棱为京三棱(荆三棱),并解释说“三棱生荆楚,字当作荆,以著其地,本经作京,非也。”可见湖南湖北地区是当时三棱的产地,京三棱是对荆三棱的误称。其书中对京三棱(此处要注意,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此京三棱就一定是莎草科荆三棱植物哟,待我们看完描述再下结论)的描述为:“草黄紫色,霜降后采根,削去皮须,黄色微苦,以小卿鱼状,体重者佳。”仔细看对块茎的描述,很像是黑三棱科黑三棱,理由有三:1.加工炮制时荆三棱常不去外皮,因其外皮较硬,去皮困难,而黑三棱去外皮,去皮后呈黄白色;2.黑三棱块茎似小鲫鱼状,荆三棱似乌梅,我们在前面已有介绍;3.黑三棱块茎体重,质坚实。放入水中下沉。而荆三棱质轻而硬,入水一般不沉。

再让我们看看《本草图经》中对于“所谓”黑三棱的描述:“叶如莎草极长,茎三棱如削,大如人指,高五、六尺,茎端开花,大体皆如莎草而大……苗下即魁,魁上发苗,一小圆如乌梅者,黑三棱也。”很类似莎草科荆三棱。可见古人之所以将现在的莎草科荆三棱称为黑三棱,是因其入药部位块茎的外皮色黑。

《本草图经》中认为,三棱的正品当为京三棱,经我们考证也就是现在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而当时所谓黑三棱(即现在莎草科荆三棱)也作药用,可见,到宋代时,黑三棱科黑三棱已作药用,并且成为正品。

明代,明朝弘治年间的《本草品汇精要》对三棱药材进行了多项记述:“〔用〕根,体重者佳。〔质〕形扁如鲫。〔色〕黄。〔味〕苦。〔制〕火炮去皮须。〔道地〕荆州、随州。”所指为黑三棱科黑三棱。

另外,明朝的《救荒本草》描述黑三棱:“苗高三、四尺,叶似营蒲而厚大,背皆三梭,剑脊,叶中扳攀,上结实,攒为刺球,如褚桃样而大,颗瓣甚多,形似草决明而大,生则青,熟则红黄色。”无疑是黑三棱科黑三梭。可见,当时所谓的黑三棱已经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黑三棱科黑三棱。

所以,最早作为三棱入药的是莎草科荆三棱,至宋代以“京三棱”(实为黑三棱科黑三棱)为正品,黑三棱(实为莎草科荆三棱)也可入药,二者平行使用,明代明确规定三棱药材为黑三棱科黑三棱,现代药典规定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地下块茎,应是沿用了历史用药习惯,但二者历史上长期平行药用,经考察地方市场上黑三棱和荆三棱均有流通,目前仍有混用的情况存在。而在唐代最早入药的是莎草科荆三棱,所以,小慈认为荆三棱也可作为三棱的正品入药,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关于中药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