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养生图片和国学文化,以国学修心,以文化养生

大家好,养生图片和国学文化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以国学修心,以文化养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养生图片和国学文化和以国学修心,以文化养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当前,全民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并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悄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养生热的兴起也催生了不少“养生流派”,放眼图书市场和新闻媒体,有关养生的说法层出不穷,选择正确的养生方式却变成了一个难题。

3、养生——正确的生活方式

4、现代人养生该注意什么?现代绝大多数人一提养生就是想到“吃”。

5、这是不对的。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对养生的理解步入了误区。

6、从《黄帝内经》来说,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要注重四个方面:第一、食饮有节;第二、起居有常;第三、不妄作劳;第四、形与神俱。

7、养生就是这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和精神。

8、《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的主张,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9、饮食有节,就是饮食有节制。不但肉食要有节制,就是一般的粮食与饮料,也不能暴饮暴食。这对现代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代人都不是饿出问题,而是撑出问题的,特别晚上吃得太多。

10、比如一般宴会都安排在晚上,这样晚上就不是吃十分饱,而是十三分、甚至十五分饱,然后身体不能很好的吸收消化,结果造成肚子过撑、营养过剩。

11、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应该做到四个字。

12、第一、少。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就是有节制,饭量恰到好处可以补气,而吃多了会伤气,平常应该吃七八分饱。

13、第二、杂。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就是互补,五谷、五畜、五菜都要吃,这个“五”不是五种而是五类,而“杂”要做到三句话: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以粗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

14、第三、淡。要清淡,味道清淡能补气。“淡”里有三个少:少盐、少油、少糖。

15、第四、温。“温”不仅是不吃太烫或太凉的食物,而是要吃低热量的食物。

16、刚才说的是一般原则的饮食,饮食上最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体质。食物一般分为寒、热、温、凉、平五种,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

17、比如胃里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里凉就应喝热性的姜汤,吃反了则会闹出病来。所以选择食物要先搞清楚自己的体质。

18、《黄帝内经》提出“起居有常”,就是一天当中的起居要有规律。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日夜运行的规律,阴阳变化的规律。

19、一天当中有四个节点:子午卯酉。

20、子时是阴气最重、阳气来复的时候;午时是阳气最重、阴气来复的时候;卯酉刚好是阴阳各半。我们平常起居的规律要顺应这四个节点。

21、子午卯酉——四个节点的起居规律

22、子时,是夜晚的11点到1点,按照中医的说法是胆经当令,就是胆经值班。这个节点人要深度睡眠,因为这是肝胆排毒的时候,只有深度睡眠才能排毒彻底,保证气血的充足与阴阳的交接。这也跟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23、午时,是中午的11点到1点。午时是心经当令,应该睡午觉,因为这个时候是人心脑血管毛病的高发期和危险期。如果子时午时睡不着或者没条件睡觉,可以练静功。

24、卯时,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按中医说法是大肠经当令,此时阳气走到了一半,人应该起床,而起床第一件事是排便。

25、酉时,是下午的五点到七点,按中医说法是肾经当令,此时阴气走到了一半,人在这个时候应该做运动。

26、不妄作劳——要做有氧运动

27、《黄帝内经》里说到“不妄作劳”,意思是不要做激烈运动,要做有氧运动。

28、像古代传下来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是有氧运动,但如果运动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那是无氧运动,对养生无益处。

29、西方养生与中国养生的最大不同点之一是:西方人做无氧运动,中国人做有氧运动。西方人喜欢练肌肉、练块,这不算养生,像激烈运动,二十岁的运动员就叫老将了,因此我为运动会下了个定义,就是一群最应该运动的人去看一群最不应该运动的人在运动。

30、有氧运动是适量运动,不是没有运动强度,也要微微出汗,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而且最好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运动方式,这点在《黄帝内经》里讲得很明白。

31、形与神俱——养生重在养神

32、“形与神俱”意思是心与身和谐一致,我们访谈中西方的养生,发现这是双方最大的不同点。

33、中国的养生是“形神合一”,西方的养生是“精神分裂”(当然这是玩笑的说法),因为西方养生的形与神是分离的。

34、打个比方,西方人在做运动的时候是有形的,他们一边做运动还一边可以跟你聊天,而我们在练太极拳、八段锦时是不能聊天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养生的关键,养生重在养神。

35、精是生命的基础,气是生命的能量,神是生命的主宰。这个“神”是精神、意识、情志,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果养生只关注于“形”或“精”,那是低层次的,关键是养神。

36、养生佳法——静功

37、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加快,易浮躁。静功,这是中国人的养生宝贝,它是以站、坐等静态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呼吸方法的一类功夫。练好静功可以保持气血畅通,百病自然难侵。

38、道家的最高功夫——内丹功,内丹功里最基础的就是小周天,小周天可以打通任督二脉,但这不是轻易的事,因人而异。

39、内丹功与瑜珈是相通的,现代人如果要修炼有非常简单的方法:入静。入静分三调:第一、调身,把身体调好;第二、调息,调呼吸;第三、调神,调整意念。

40、身体坐端正,两腿与肩同宽,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两手四指交叠,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拇指微微相触,但不要翘起来,然后横着放在下丹田的位置。手掌心朝上,这叫禅定手印。含胸拔背,胸不要挺,要内收,但是背一定要直,要挺拔。

41、头正颈松,下颌内收,不要抬头,要微微地低头。舌抵上颚,舌头抵到上牙齿的根部,这样就搭了一座鹊桥,把任脉、督脉接起来了。然后两眼微闭,戴眼镜的要把眼镜去掉。坐的时候不能靠着椅背,靠着椅背会压住督脉,督脉的气血就被堵住了。

42、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先集中在鼻尖,体验呼吸通过鼻尖的感觉,随着一呼一吸,鼻尖微微发热。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丹田腹部。随着深呼吸,腹部微微的隆起、收缩,隆起、收缩。顺呼吸吸气的时候,腹部会隆起,呼气的时候腹部收缩。

43、呼吸对于入静很重要,呼吸如果调得好可以马上入静,进入潜意识状态,这是打通小周天的基础。

44、调神就是调整意念,可以将意念集中在一个地方,叫守一、守神。有一个穴位感觉是最明显的,就是百会穴。把我们的意念集中在头顶上方百会穴:头顶的中央稍微往后一点点,那里有一个微微凹下去的地方,就是百会穴。

45、然后用意念观想,或者叫冥想:百会穴的上方,一轮红日,一轮明月,日月的光照耀在头顶百会穴,头顶百会穴微微地发热、发胀、发麻;然后将头顶百会穴的真气往前、往下,引到两眉之间的上丹田,上丹田微微地发热、发麻、发胀、发亮、发光;继续往下行,过鹊桥,也就是舌头,继续往下行,过十二层楼,来到中丹田,也就是两乳之间,中丹田开始发热、发麻、发胀;再将中丹田的真气继续往下引,引来到下丹田,下丹田真气充盈,微微地发热,下丹田越来越热,这就是肾精充满的表现。

46、养生原则——阴阳中和

47、古人的养生是很有讲究的,《黄帝内经》曾说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起居生活,按照不同的体质选取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进行调养锻炼。

48、国学养生的总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四个字:阴阳中和。

49、“阴阳中和”可以这样解释,比如阳性体质的人,偏热,那在饮食上就适合吃阴性或偏阴的食物。如果我是阴性体质的人,偏冷,应该吃适量阳性的食物。阳性的食物是温热的食物,阴性的食物就是寒凉的食物,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0、做运动也是这样,阴性体质的人适合做偏阳的运动,就是运动量可以大一些,而偏阳体质的人就要以静功为主了。起居和其他各方面都应该如此,做到阴阳中和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51、以阴阳结合来说,像坐办公室与电脑前久坐的人就要动,以运动为主;浮躁的人要静,把心静下来。阴阳中和,还表现为时空合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静合一。

52、“阴阳中和”的养生原则是从哪里来的?是国学经典里说的。

53、所以建议现代的人去读一读国学经典,以文化养生,以国学修心。像儒家注重正心,道家注重清心,佛家注重明心,都离不开心,调心就是养神。

54、中国人应该读五部经典:《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

55、为什么是这五部经呢?因为《论语》是儒家第一经,《道德经》是道家第一经,《六祖坛经》是中国佛家第一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第一经典。而《易经》则是中华民族第一经典,是其它四经的源头。

56、这五部经当然可以同时读,但少年、青年必读《论语》,中年必读《道德经》,老年必读《六祖坛经》。至于《易经》和《内经》则是一辈子读。

57、在这五部经典里,《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它有三千年历史。中国文化如果用一本书来代表,只能是《易经》,其它四经都是从《易经》里延伸开来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58、儒家偏阳,道家偏阴,佛家偏空,儒道佛三家合一,就合在《易经》里,《易经》是阴阳中和的文化,可以说掌握了易道就掌握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59、多读国学经典,是因为,这不仅能让我们悟到国学养生的真谛,而且读经的过程本就是静心的过程,读了经,心就静下来了,古人说“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嘛。

60、人生遇到科学所解决不了的困惑时,怎么办?只有从国学里面去寻找智慧、寻找答案,所以学国学目的就是为了修心开智。

61、【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关于本次养生图片和国学文化和以国学修心,以文化养生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