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土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方利器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土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土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麻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方利器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麻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方利器

随着春天的到来,大自然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然而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这也意味着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在这个季节里,中医临床中频繁使用的含麻黄经方,成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武器。

麻黄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的医学巨匠张仲景在其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对麻黄的应用极为广泛,诸如麻黄汤、小青龙汤等经方,至今仍是中医师们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方剂。麻黄以其独特的开表平喘、宣肺降逆之功效,在防治过敏性疾病方面表现突出。

在众多以麻黄为主药的经方中,小青龙汤、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大青龙汤、越婢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升麻汤等尤为常见。这些方剂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例如,麻黄与杏仁的宣降相成,麻黄与石膏的寒温并用,以及麻黄与附子的温通表里,都体现了中医的精妙配伍。

在使用麻黄时,必须严格遵循经方原有的配伍比例、剂量、组方、煎服法和调护法,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同时,应深入理解麻黄类方及方证的应用原则,即针对病证,抓住主要矛盾。

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以麻黄为主药的一系列经方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就像是中医宝库中那些璀璨夺目的明珠,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照亮着现代医学的道路。

小青龙汤源于《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该方剂由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甘草组成。麻黄、桂枝用以祛除表邪,细辛入少阴以行里水,五味子之酸与芍药之苦,共同发挥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喻嘉言曾言:“方名小青龙者,取其翻波逐浪以归江海,不欲其升云而为淫雨之意”。《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及:“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饮为阴邪,外寒内饮,鼻痒喷嚏不止,大量清水鼻涕涓涓而下,故小青龙汤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剂。

麻黄汤源于《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即麻黄汤八症。此方为辛温解表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为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麻黄汤为麻黄类方的典型代表,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之一。

尽管麻黄汤为仲景经典名方,但由于现代人体质变化,其峻汗作用受限,应用范围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中药药理学研究显示,麻黄具有抗过敏作用:以C57BL6系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卵清蛋白作为过敏原,观察麻黄汤的抗过敏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及预防给药组能减轻小鼠鼻症状(挠鼻次数),组胺阈值较模型对照组为高,表明麻黄汤具有抗组胺作用。

近年来,人们畏惧麻黄汤的峻猛,将其誉为“猛虎之剂”,认为麻黄汤在现代临床中较少应用甚至不适用。然而,麻黄汤的病机有两方面:一是营卫凝滞,二是肺气郁闭。只要契合病机,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大胆使用。

射干麻黄汤,源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此方为治疗寒哮之经典剂。其主要功效为主治寒饮郁肺所致的咳喘证。射干具备开痰散结之效,麻黄、生姜宣散风寒于外;细辛温逐饮邪;五味子收敛肺气,散中有收,收散有法;款冬花、紫菀相须为用,降气化痰止咳;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大枣和中固护脾气,祛邪不伤正。诸药协同作用,共奏宣肺平喘止咳之效。此方散中有收,袪邪不忘固本,体现了仲景严谨的思维。《证因脉治·哮病》提及:“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笔者认为,小儿哮喘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与脏腑功能失调后产生的宿根在体内长期存在密切相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宿根伏邪,得温则化,遇寒则凝。针对痰饮内伏,应以温化痰饮为首要任务。同时,针对痰壅气道、肺失宣降,当以降逆平喘,标本同治。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祛痰、抗炎、抗过敏等功效,能减少气道分泌物,解除平滑肌痉挛,为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方剂。

厚朴麻黄汤源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其药方包括: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关于厚朴麻黄汤的详尽方证,可参考《千金》咳嗽门所述:“咳而火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即表邪激动水饮。黄竹斋在《金匮要略集注》中提及:“此方即小青龙汤之变方,治表邪不除而水寒射肺,乃表里寒水两解之剂也。”《内经咳论》云:“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盖土能制水,地道壅塞则水不行,故用厚朴以疏敦阜之土,使脾气健运而水自下泄;麻黄开皮毛之结以散表寒;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以化痰涤饮而祛肺逆;石膏反佐,领热药入寒水中,使水饮得遂就下之性而防上逆水火相击之患。小麦护心养液,先煮者寓生而性锐攻邪,熟而性缓养正。厚朴性温,可助麻黄发表;麻黄宣散表邪;杏仁降气止咳;半夏、干姜、细辛之温化寒饮;石膏清寒饮之浮热;五味子敛肺气,散中有收;小麦保心养液,攘外安内,此方为表里双解之剂。

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相似,但此方有厚朴、杏仁侧重气机壅滞;小青龙加石膏汤则侧重于麻黄与桂枝配伍,偏于解表。

大青龙汤源于《伤寒论》第38条和第39条,针对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且烦躁的病症,以及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无少阴证的情况。如何理解这里的脉浮紧和脉浮缓呢?清代喻嘉言指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兼受则营卫两伤,三者之病各不相同。张仲景创立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三大疗法,分别治疗风伤卫、寒伤营和风寒两伤的病症。风伤卫用桂枝汤,寒伤营用麻黄汤,风寒两伤用大青龙汤,恰当运用,风寒即可立时解散。”由此,我们可以明了大青龙汤“风寒两感”的病机。

成无己在《注释伤寒论》中解释,第38条为“荣卫俱实”导致“不汗出而烦躁”,第39条是风寒两感且“风胜”(风的开泄作用大于寒的收引作用)导致“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风寒两感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颇为常见,大青龙汤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以麻黄汤治寒,中风后复伤寒,开泄之风气已化为内郁之热,以越婢汤治风,符合张仲景的用药习惯。

越婢汤为治风水之方,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以麻黄、石膏为主药,辅以甘草、生姜、大枣,有发汗利水之功。麻黄六两、石膏半斤,其麻黄用量与大青龙汤相同;石膏用量等同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白虎汤的一半,可谓药少量重。主治表郁之湿邪和内郁之热邪皆较严重,主治“一身悉肿”之风水证。越婢汤的功用是祛风邪以利三焦,从而达到止汗、消水肿、止咳喘等的目的,用于风水、肺胀、风气等风邪袭表之病证。

越婢汤,一种治疗风水病症的方剂,源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该汤剂适用于风邪引发的水肿病症,症状表现为恶风、全身肿胀、脉浮、无渴感、持续出汗、无高温,越婢汤正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越婢汤以麻黄、石膏为君药,搭配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发汗利水的功效。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这样的用量使得麻黄的剂量与大青龙汤相等,石膏的剂量等同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仅为白虎汤的一半,可见其药物成分虽少,但药力沉重。越婢汤主治表邪湿热严重,以及内部郁热严重的“一身悉肿”风水证。

越婢汤的作用在于祛风邪以利三焦,从而达到止汗、消水肿、止咳喘等疗效,适用于风水、肺胀、风气等风邪袭表的病证。

7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和肺脾肾虚寒证。太阳经与少阴经互为表里,当元阳亏虚、卫阳不足、卫外不固时,病机表现为少阴阳虚。少阴阳虚之人易于外感风寒,病情反复发作,难以痊愈。麻黄具有辛温解表散寒、宣肺利水的作用;附子温肾阳,细辛协助附子温经补阳、温化寒饮,助麻黄解表通窍,实现表里同治。清代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中提及:“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使少阴、太阳交和于内外则愈。此言少阴得太阳之标阳,而太阳之标阳又陷于少阴之里阴也。”《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描述:“鼽者,鼻出清涕也。”描绘了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特点。《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春善病鼽、衄。”提示鼻鼽好发于春季。王庆国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不足,表现为肺寒,擅长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认为遇寒则犯,反复发作者,治从少阴。麻黄、细辛、附子三药合用,温少阴之经而发太阳之表,温阳兼发散,解表兼补虚,共同发挥扶正祛邪、温经解表的作用。仝小林院士主张,治疗本病既要解表寒,又要温里寒。单解表则病之本不除,且发汗之品有亡阳之弊;单温里则收效甚缓,标急不解恐有变数,故应解表寒,温里寒,以调和表里,应用和法治疗过敏性疾病。有研究证实,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哮喘在改善ACT评分、降低EOS水平、提高肺功能水平方面疗效显著。麻黄附子细辛汤还能促进Th2细胞凋亡,促使机体恢复Th1/Th2平衡,从而抑制哮喘发病作用。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别名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第63条及162条:“发汗后,不宜再服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给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其方剂作用在于治疗太阳病误治后,表邪入里化热的肺热壅肺证。此处“无大热”应理解为“无阳明热”,即无阳明经热,也无阳明腑实。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卷一·太阳篇上》中阐述:“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蕴热。”肺有蕴热,热邪难以随汗而解,麻杏甘石汤散邪气、除热气,以解肺中郁热。

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阳化热。热灼伤津,凝聚为痰;小儿脾常不足,感邪后运化失常,痰浊内生,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肺气不利,宣降失常而发咳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剂与病情相应,疗效显著。

麻黄升麻汤药物组成繁多,但配伍严谨。包括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桂枝汤、苓桂术甘汤、越婢汤、黄芩汤等。方中麻黄、石膏、甘草为越婢汤之主药,能发越内郁之阳气;桂枝、芍药为桂枝汤之主药,解肌调营卫;茯苓、白术配桂枝、甘草为苓桂术甘汤,是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升麻、黄芩清上热、利咽喉;当归、玉竹、芍药、天冬滋阴养血,无发越太过之弊,全方共奏发越阳郁、清上温下、滋阴养血之功效。

金元·李东垣所创升阳散火诸方,亦从此方衍化而出。小儿秉少阳,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芳萌,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肺、脾常不足”、“肾常虚”,过敏性鼻炎常有肝胆郁火刑于肺经而兼脾肾阳虚,先天正气不足,遂成寒热交错,虚实夹杂之证,麻黄升麻汤最是对证。

本文根据徐丽.以麻黄为主药系列经方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辨治中的运用[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7[2024-02-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R.20240131.1842.042.html.改写,仅供学习交流。

关于土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