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夏至饮食,夏至不只祭神祀祖,还有这些饮食习俗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夏至饮食和夏至不只祭神祀祖,还有这些饮食习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夏至饮食以及夏至不只祭神祀祖,还有这些饮食习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夏至不过不热”,夏至已至,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持续升高,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民间,夏至节气正值夏麦丰收时期,人们通常会庆祝丰收、祭祀祖先,消夏避伏。

2、在饮食上,各地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来庆祝夏至的到来,如吃夏至面、豌豆糕等。

3、祭神祀祖庆丰收

4、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认为,夏至日阴气生阳气衰,所以属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开始鼓腹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在夏至时开始生长。

5、夏至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雨水增多。农作物有着雨热共季的生长环境,也是杂草、病虫迅速生长的时期,人们要进行除草、杀虫等农业活动。

6、此时也是黄河、长江中下游两岸地区开始收割麦子的季节。在过去,人工收麦需要一个多月,而夏至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人们要赶在雨季来临前将麦子收割完,因此,麦收期间被称作“龙口夺食”。如今,在农机等现代化机械的助力下,麦收只需几天的时间,农民也不再焦虑麦收的事情。

7、在古代,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也会在夏至祭神祀祖,这一活动还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这一习俗流传了下来,如今,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保留夏至前后举办“过夏麦”的活动,祈求消灾年丰。

8、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们也热衷于消夏避伏。在古代,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借以生风,还会送脂粉等物件,用以涂抹身体,防生痱子。也有人家会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

9、夏至饮食知多少?

10、夏至时节,时值麦收,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夏至面的传统。也有地区流行煮新麦、吃乌米饭等等。

11、炸酱面。图/makingultimate/ICphoto

12、“冬至馄饨夏至面”,每年夏至,很多地区有吃“夏至面”的习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吃法,例如在北京,很多老北京人喜欢在夏至吃麻酱凉面、炸酱面以及打卤面,山西有吃凉面即“三伏面”的习俗,江浙地区一般会吃阳春面、麻油凉拌面等。

13、山东部分地区夏至前后是收麦子的季节,当地流行“夏至煮新麦,一年都安泰”。当地的农家通常会在这一天煮新麦粒,人们会专挑青麦穗来煮,煮熟放凉后,用手搓去外皮,将麦粒塞到嘴里慢慢咀嚼,品味新麦的沁香。

14、用青菜、面粉做的面饼。图/kenpqyp.dfic/ICphoto

15、浙江绍兴一带有俗语“夏至吃了圆糊蘸,踩得石头咕咕叫”,当地有夏至吃圆糊蘸的习惯,类似老北京的糊塌子,这是用麦粉、切碎的蔬菜搅拌成面糊,摊成薄饼后食用,当地人认为吃了圆糊蘸,身体会变得强壮,这也表达了人们对强身健体的追求。

16、和圆糊蘸的寓意一样,在湖南长沙,人们讲究“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用以追求身强体壮。夏至羹是一种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制作的汤羹。

17、端午期间,做好的粽子。新京报资料图片

18、粽子在大部分地区是端午节特有的食物,但在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夏至当天,人们也会在邻里间赠送粽子来吃,还有地区专门做黄米凉粽子来迎接夏至。夏至期间,在陕西、甘肃等地方,气温高,降雨量增多,小麦等农作物容易受虫害,人们会在这一时期取菊为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19、江苏南京一带,人们喜欢在夏至日吃豌豆糕。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实际上,这一做法的原因是,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这样做是为了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

20、夏至日,江苏无锡的人们喜欢在早上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当地人认为,夏至吃麦粥,养胃健脾,清淡健康,能够缓解人们“苦夏”的食欲不振。

21、产于广东的糯米糍荔枝。新京报记者刘欢摄

22、夏至期间是广西广东荔枝成熟的时期,因此当地有夏至吃荔枝的习俗。不过,荔枝含糖量过多,不宜多吃。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