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麻黄利水消肿的机制?麻黄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大家好,关于麻黄利水消肿的机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麻黄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麻黄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2.麻黄主治病证: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肺气不宣的喘咳证。③水肿兼有表证者。

3.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4.麻黄配苦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5.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6.麻黄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敷。

7.麻黄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8.麻黄使用注意事项:麻黄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9.桂枝性温,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

10.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11.桂枝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熏洗。

12.桂枝使用注意事项: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13.紫苏性温,主治病证:①风寒感冒,咳嗽胸闷。②脾胃气滞证。③气滞胎动证。④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14.紫苏使用应注意:紫苏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服。

15.生姜性微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

16.生姜入肺经,发表散寒、止咳;入脾、胃经,温中、祛湿而止呕、开胃、调味、解药毒。药食兼用,走而不守,既散表寒,又散里寒。散风寒解表力缓,风寒感冒轻症多用。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美誉,胃寒呕吐者用之最宜。

17.生姜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②胃寒呕吐。③风寒客肺的咳嗽。④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18.生姜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19.生姜使用注意:生姜辛温,故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服。

20.荆芥性微温,有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的功效。

21.荆芥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风热表证。②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③疮疡初起有表证者。④(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

22.荆芥使用注意事项:荆芥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23.防风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的功效。

24.防风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②风寒湿痹,风湿疹痒。③破伤风,小儿惊风。

25.防风使用注意事项:防风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26.羌活性温,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

27.羌活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温,太阳头痛。②风寒湿痹。

28.羌活内服用量:煎汤,3~10g;或入丸散。

29.羌活的使用注意:羌活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服。

30.细辛性温,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与牙痛。

31.细辛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②鼻渊头痛。③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④寒饮咳喘。

32.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33.细辛内服用量:汤剂,1~3g;粉末,0.5~1g。

34.细辛使用注意事项:细辛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服。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

35.白芷性温,有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

36.白芷主治病证:①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②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③风寒湿痹,寒湿带下。④疮疡肿毒。

37.白芷内服用量:煎汤,3~10g;或入丸散。

38.白芷使用注意事项:白芷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39.香薷性微温,有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

40.香薷主治病证:①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②水肿,小便不利。

41.香薷使用注意事项:香薷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服。

42.藁本性温,有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

43.藁本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②风寒湿痹。

44.藁本内服用量: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

45.藁本使用注意:藁本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服。

46.苍耳子性温,有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的功效。

47.苍耳子主治病证:①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②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48.苍耳子内服用量:煎汤,3~10g;或入丸散。

49.苍耳子使用注意:苍耳子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50.辛夷性温,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

51.辛夷主治病证: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52.辛夷内服用量:煎汤,3~10g;或入丸散。辛夷有毛,刺激咽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

53.辛夷使用注意事项:辛夷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54.西河柳性平,有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的功效。

55.西河柳主治病证:①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②风寒湿痹。

56.西河柳内服用量:煎汤,3~10g。

57.西河柳使用注意:西河柳辛散力强,用量过大能令人心烦,故内服不宜过量,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考点提示】B。香薷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A型题】2.干姜与细辛均有的功效是()

【考点提示】B。细辛的功效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A型题】3.辛温发散,甘温助阳,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的药是()

【考点提示】B。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桂枝可以主治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某男,18岁,夏季贪凉饮冷,遂致外感于寒,内伤于湿,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胸闷泛恶,舌苔薄白而腻。医师诊为阴暑,处方为香薷、厚朴、白扁豆,水煎服。

4.医师在方中选用香薷,是因其能()

5.香薷治阴暑的最佳服用方法是()

6.为了增强上方行气宽中、发散风寒之力,最易选配的药是()

【考点提示】C、A、D。第4题解析参考第1题。香薷发汗解暑宜水煎凉服,利水退肿须浓煎服或为丸服。紫苏功效是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X型题】7.桂枝的主治病证有()

【考点提示】ABCDE。桂枝的主治病证:①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②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③胸痹作痛,阳虚心悸。④虚寒腹痛。⑤阳虚水肿,痰饮证。

1.薄荷性凉,入肺、肝经,既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透疹,又疏肝解郁、辟秽。发汗力较强,尤善清利头目。治风热袭表或上攻者最宜,治肝郁化热可投。

2.薄荷主治病证: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④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3.薄荷内服用量:煎汤,2~10g;或入丸散;不宜久煎,入汤剂当后下。

4.薄荷使用时应注意:薄荷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服。

5.牛蒡子性寒,入肺、胃经。既清散风热而解表、透疹,又宣肺祛痰而利咽、止咳;还滑利二便,导热(疹)毒排出而清解消疮疹。发汗不如薄荷,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凡风热、热毒、肺热、痰热所致病症皆宜,兼二便不利者尤佳。

6.牛蒡子主治病证有: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③麻疹不透,风热疹痒。④热毒疮肿,痄腮。

7.牛蒡子使用时应注意:牛蒡子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8.蝉蜕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功效。

9.蝉蜕性寒,主治病证: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③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④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10.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11.桑叶性寒,主治病证:①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②肺热燥咳。③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④血热吐衄。

12.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力更强,善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及肝肾亏虚目暗不明。

13.桑叶配黑芝麻,补肝肾益阴血而明目力强,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效佳,兼肠燥便秘者尤宜。

14.桑叶配苦杏仁,既疏散风热又润肺止咳,善治温燥伤肺之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色白或微黄。

15.桑叶内服用量:煎汤,5~10g;或入丸散。

16.桑叶使用注意事项:桑叶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17.菊花性微寒,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

18.菊花主治病证: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③肝阴虚的眼目昏花。④风热头痛,肝阳头痛、眩晕。⑤热毒疮肿。

19.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兼风热或肝热者尤宜。

20.菊花内服用量: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饮。

21.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22.菊花使用时应注意:菊花寒凉,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23.葛根性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的功效。

24.葛根主治病证:①外感表证,项背强痛。②麻疹初起透发不畅。③热病烦渴,消渴证。④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25.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善治湿热泻痢初起。

26.葛根内服用量:煎汤,10~20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27.柴胡性微寒,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

28.柴胡主治病证:①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②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③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29.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30.柴胡内服用量:煎汤,3~10g;入丸散。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31.柴胡使用时应注意:柴胡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服。

32.升麻性微寒,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

33.升麻主治病证:①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②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③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34.升麻内服用量: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用于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

35.升麻使用应注意:升麻具升浮之性,凡阴虚阳浮、气逆不降及麻疹已透者,均当忌服。

36.蔓荆子性微寒,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的功效。

37.蔓荆子主治病证:①风热头痛头昏,牙痛。②风热目赤肿痛或目昏多泪。③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38.蔓荆子内服用量:煎汤,6~12g,打碎;或浸酒,入丸散。

39.蔓荆子使用应注意:蔓荆子辛苦微寒,故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40.淡豆豉性凉,有解表、除烦的功效。

41.淡豆豉主治病证:①风热表证。②热郁胸中之烦闷不眠。

42.淡豆豉内服用量:煎汤,10~15g;或入丸散。

43.淡豆豉使用应注意:胃气虚弱而又易作恶心者慎服。

44.浮萍性寒,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之功效。

45.浮萍主治病证:①风热表证。②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③水肿,小便不利。

46.浮萍内服用量:煎汤,3~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或捣汁饮。

47.浮萍使用应注意:浮萍发汗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慎服。

48.木贼性平,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功效。

49.木贼主治病证:①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翳障。②血热下血。

50.木贼内服用量:煎汤,3~10g;或入丸散。

51.木贼使用应注意: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

【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

3.牛蒡子除宣肺利咽外,又能()

【考点提示】D、E、B。薄荷功效是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蝉蜕功效是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B型题】(4~5题共用备选答案)

4.桑叶除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外,又能()

5.蔓荆子除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外,又能()

【考点提示】A、D。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热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蔓荆子【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麻黄利水消肿的机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麻黄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利水消肿的机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