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泽泻的作用与功效中药(角药与常见的角药介绍)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泽泻的作用与功效中药,以及角药与常见的角药介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角药是临床组方配伍用药的特殊形式,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根据中药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七情和合等原则,将3味中药进行有机配伍,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角药具有“三足鼎立”特点,通过3味药的相互促进或相反相成,达到协同增效、减毒增效之功,并扩大药物治疗范例。

临床症见少阴里虚之脉沉,神疲、体虚,伴发热、恶寒、身痛等表证。

主治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有腑气壅滞之湿热发黄,临床症见身目黄如橘子色、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而尿色深黄,腹微满,脉滑数。

角药组成的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大黄泻热行瘀、通腑利胆退黄;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栀子清泄三焦而利小便。三药配伍,

主治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脏躁证,临床症见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易波动等。

三药合用,和解少阳、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是治疗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之主药。

2.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几组角药

2.1柴胡、当归、醋白芍:此角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

2.2陈皮、木香、砂仁:三者伍用出自《古今名医方论》的香砂六君子汤。

2.3柴胡、黄芩、半夏:此角药首见于《伤寒论》小柴胡汤,为本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

2.4补骨脂、肉豆蔻、炮附子:本角药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炮附子组合而成。

2.5浙贝母、玄参、生牡蛎:此角药出自《医学心悟》的消瘰丸。

3.治疗肺系疾病的角药

3.1当归、橘络、露蜂房:三药合用使肺络得通而不得伤。本组角药成人用量当归多为20g,橘络、蜂房各5g效果最佳。

3.2桂枝、吴茱萸、干姜:在有寒、寒饮、里阳不振以久咳脏虚、摄纳无权的肺病患者的遣方用药中,可酌情使用本组角药

3.3太子参、黄芪、当归:本组角药对于久肺气阴两虚之肺痨、咳喘,肺胀临床疗效显著且稳定,也可应用于肺病预后调补及体需不可过补的小儿、年老患者。运用本组角药的剂量较重,成人每味药皆为20g,以达调畅气血、顺其生机。

3.4黄芩、桑白皮、苦杏仁:本组角药常用于热邪犯肺,导致肺失清肃,气逆于上的患者,风热、痰热、里实热证都可以酌情使用本组角药。

4.治疗水证的角药:

4.1.麻黄—附子—甘草:可见于《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甘草汤,其虽与麻黄附子汤的药味一致,但前者麻黄用量略小,宣散之力不及麻黄附子汤。现代研究表明,麻黄附子汤在临床上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有很好的疗效‘’

见于真武汤、附子汤。《伤寒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附子与茯苓、白术配伍

先后天同治,三药成连横之势,附子温肾阳,助茯苓、白术温脾阳以化气利水、扶正祛邪。真武汤在临床上亦可用于高血压,不明原因水肿等疾病的治疗。

茯苓、猪苓、泽泻共同为利水类药物,其角药配伍特点为合纵,强强联合增强利水渗湿的功效。

4.4干姜—细辛—白芍:见于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外寒内饮证。

4.5大戟—甘遂—芫花:见于十枣汤。现代研究表明十枣汤可以下调水通道及离子通道的

表达水平,促进胸腔积液的转运从而发挥治疗悬饮的作用。

4.6茯苓—桂枝—白术/大枣/生姜:三药合用祛除胃中水饮。

OK,关于泽泻的作用与功效中药和角药与常见的角药介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