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神阙穴针灸,以及为神阙穴禁针平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神阙穴位居脐中,又名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等。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处凹陷空缺,历代针灸医籍均视为人体要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等作用。中医脐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临床常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可以治疗全身近二百种疾病。在神阙穴的应用中,古今针灸学家大都认为该穴禁针,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神阙穴除灸疗等外治法外,完全可以施行针刺治疗疾病,该穴禁针已成为历史。
神阙穴位居腹部中央,系血脉之蒂,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并与冲脉有密切关系,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
《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医学源始》亦云:“脐者,肾间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
该穴为任脉中的一个特定穴位,位于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间动气之所,乃十二经脉之根,它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四肢百骸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是人体气机运转的重要枢纽。脐中疗法能激发脐之深处丹田的元气能量,从而升降气机,调和百脉,回阳急救,祛延年,维持生命健康。
从传统的神阙穴应用来看,其疗法大而言之可分为药物贴敷疗法、物理刺激和气功意守疗法三个大类二十种。针刺神阙穴治疗一些病证是近年来的研究应用成果。
《素问·刺禁论》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主要探讨了误刺禁针部位或深浅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多系位于人体重要脏器组织如脑脊、内脏、大血管等部位腧穴,并未单独提出脐中禁针问题。
迄至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始先提出“脐中禁不可刺”,并指出了针刺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自此之后,历代针灸医家无不奉之为圭臬。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神阙一穴,可灸百壮,禁不可针”。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亦云:“神阙,灸百壮,禁针。脐中,《千金》等经不言灸,只云禁针”。明·吴崐《针方六集·神照集》云:“神阙一穴,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明·汪机《针灸问对》也把该穴列为不可针刺的二十二穴之一。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详载:“神阙,当脐中。《素注》禁针,针之使人脐中恶疡,溃矢出者,死。”该书还引《神应经》云:“禁针,针令人脐中疡溃,屎出者,死”。后来如张介宾的《类经图翼》、高武的《针灸聚英》,以至吴谦的《医宗金鉴》等典籍均沿袭了神阙穴禁针之古训。
总之,从晋代皇甫谧提出13个禁针穴到清代吴谦提出34个禁针穴,神阙穴都列其中,直至目前大中专院校使用的《针灸学》教材,也把该穴列为禁针之列。近年来出版的大型针灸工具书如程宝书主编的《新编针灸辞典》、刘冠军主编的《中医针灸经穴集成》、刘公望主编的《现代针灸全书》等,也都认为神阙穴禁针,致使该穴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解剖和组织胚胎学来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脐窝正中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内部为小肠。从其解剖结构看,神阙穴表层是疤痕组织,深面虽有网膜和肠腔等组织,然纵窥其邻近腧穴如大横、天枢、阴交、下脘之类,皆未列入禁针之列。
究其原因,古人认定该穴只可灸不可针,是因针刺后出现“恶疡”、“溃矢出”,导致“死不治”。现代医学看来,主要原因是由于脐窝凹陷,皮皱多,易藏污垢;又因神阙穴是人体腹壁最薄的部位,针刺易损伤小肠,加之古人无菌观念差,控制感染能力有限,且过去使用的金、银、铁针针体粗大,前人又不熟悉解剖层次,所以极易引起感染而为肿疡,造成严重后果。
明确了神阙穴的解剖结构和古人禁针原因,对其应用就可扩展到针刺。由于该穴处皮肤薄,表皮角质层少。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敏感度高,针感强,得气快。该穴无皮下脂肪组织,通透性强,吸收快,脐周分布丰富的微血管,脐下腹膜又有丰富的静脉网,分别回流全身上下腔静脉,直达肝脏等特点,而今钢针直径小,针体细,硬度适中,若能严格消毒,注意针刺深度适当,则安全可靠。因此,除传统的用法外,该穴的针刺开发应用大可为。
3.1毫针:近年来,神阙穴的针刺应用已屡有报道,利用毫针针刺该穴治疗某些急慢性病症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李洪武针刺神阙穴治疗急腹痛48例,针前按操作规程进行认真消毒,进针点选在脐窝下边缘中点与腹壁皮肤成角处,进针方向斜向脐下腹壁肌层内刺入,深5~8分,勿透入腹腔,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进针后行针3~5分钟,然后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至1小时。结果:治愈(刺后腹痛和体征完全消失)34例,占70.83%;好转(腹痛明显缓解,检查尚有体征存者)13例,占27.08%;无效1例,占2.09%,总有效率97.91%。
金哲范学习李洪武经验,结合自已多年临床实践,针刺神阙穴治疗急腹痛60例,其中痛经30例,急性胃肠炎10例,胃痉挛15例,肠道梗阻5例。结果治愈47例,占78.3%;好转5例,占8.3%;无效8例,占13.4%,总有效率86.6%。
周建伟针刺神阙穴治疗急性腹痛、腹泻,收到满意效果。潘时忠针刺神阙穴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5例,也收到良好疗效。刘忠等针刺神阙穴治疗急性睾丸炎58例,以“烧山火”法针刺,留针30分钟,1日1次。结果:治愈56例,显效2例,其中3次治愈12例,占20.7%;5次治愈27例,占46.5%;8次治愈16例,占27.5%;10次治愈2例,占3.4%;总治愈率96.5%,总有效率100%。
齐玲玲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配合腹五针,即神阙、水分、阴交、天枢(双)强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收效显著。鄂建设针刺神阙穴为主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9例,主穴取神阙,绝经期者配膀胱俞、八髎,经产妇配盲俞、足三里、中极穴,未婚者配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神阙穴直刺1~1.5寸,得气后每5分钟小幅度捻转1次,以腹部舒适、温和感为佳。其它各穴针刺得气为度。结果19例中10例经10~15次治愈,8例经15~25次治愈,1例未婚患者经治疗20次无效。
3.2火针: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云:“予久患溏利,一夕灸神阙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连数夕灸,则数日不如厕“。根据这一经验,曹伟民把灸神阙扩展为火针点刺神阙穴,以此治疗肠激惹综合征58例,结果:治愈46例,占79.31%;显效6例,占10.34%;有效4例,占6.90%;无效2例,占3.45%;总有效率96.55%。
3.3水针:根据神阙穴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贾连修把神阙穴的应用扩展用水针,药用654----210mg,在脐旁开约半寸处常规消毒,进针时倾斜30~40角缓慢刺入脐中,得气后徐徐注入药物,无效者30分钟可重复治疗1次。以此法治疗胆绞痛96例(其中急性胆囊炎30例,胆石症49例,胆道蛔虫症17例),结果:注射1~10分钟疼痛缓解者46例,占47.8%;11~20分钟疼痛缓解28例,占29.2%;21~30分钟疼痛缓解者16例,占16.7%;总有效率93.7%。1次注射未缓解者6例(胆石症4例,胆道蛔虫症2例),行2次注射后,其中4例缓解,2例改用它法。
神阙穴为神气通行之门户,胎儿赖此处从母体获得营养以发育。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道家谓之下丹田,为人身之命蒂,为真息往来之路,坎离交会之乡。脐位居关要之地,内外相联,无处不通。此穴属任脉,“任为阴脉之海”,督脉“贯脐”、“过脐中央”,为“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互为表里,故脐通过任督二脉可总理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针刺脐中,可激发经络之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的功效。
脐中为古代丹家练功过程中所发现的“玄关一窍”,为生命的根本。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杨力氏从《周易》角度分析认为脐疗存在脐八卦全息,除按照经络取穴治疗外,按八卦全息进行针灸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
近代有人用“黄金律”测量人体发现,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按照现代数学理论,“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归纳起来,脐疗具有温通阳气、回阳苏厥、通经活络、行气止痛、通调三焦、利水消肿、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收敛止汗、固精止带、调理冲任、固经安胎、强壮保健、祛病延年等作用,可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病症及神志病症、潮热盗汗、各种过敏症等。因此,神阙穴针刺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现代临床研究可以看出,神阙穴运用只要注意严格消毒和进针深度,就可突破传统的应用模式,扩大其治疗范围。
当代针灸名家王秀英老师指出:“神阙,在严格消毒条件下,直刺0.5~0.8寸,进针要慢,可行捻转手法,幅度不宜大,针后不宜拔罐,针后再涂以碘酊消毒针眼”,可谓经验之谈。事实上,有人对禁针穴进行研究,认为在传统的34个禁针穴位中,除乳中只作胸部取穴标志外,其余禁针穴均可针刺。这些建立在现代解剖学和临床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为神阙穴的针刺应用铺平了道路。
医学空间—医学学术社群平台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