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周围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

大家好,关于周围神经炎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称为“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目僻”、“口眼歪斜”等。其中“卒口僻”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经筋》中,不仅记载了“卒口僻”的病位,还记载了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可见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就对该病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茎乳孔内外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因颅脑外伤、肿瘤压迫、手术牵拉引起的面神经主干或分支的卡压。[2]急性发病,或无任何征兆于清晨刷牙发现患侧口角漏水,进食卡塞。70%的病人于1d~3d内病情达高峰,少数5d内达高峰,部分病人在治疗2周左右突然患侧耳壳出现疱疹而加重。单侧面神经受损常见,先后双侧发病者约0.5%。其他原因产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有明确的原发病[2]

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中医辨证可属风寒痹阻.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脉络,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脉肌肉弛缓不收而为病.西医通常认为因风寒刺激致使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使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而发病,或因腮腺炎、面神经外伤等而引起[3]

定位诊断:①膝状神经节及以上损害;②膝状神经节以下到镫骨肌支;③镫骨肌支以下到鼓索;④鼓索以下(含茎乳孔及以远)。详见表[2]

因损伤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不同,故绘制图表如下:

以上定位诊断虽然符合解剖逻辑,但临床并不一定完全如此,除应该了解解剖定位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判断。[3]对于面神经麻痹,简单地说,损伤于面神经管外段时,主要睿现为患侧表情肌弛缓性瘫痪,一般采用针灸、按摩、中药、理疗、热敷、民间单方验方等都能获得较满意效果;如果除表情肌瘫痪外,还伴有味觉、听觉、泌泪、泌涎、耳廓疙疹、眩晕等症时则属于管内段损害,临床上最好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①急性期(1d~7d),以消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管水肿及神经损伤为主;药物、理疗均可同时进行。疑似病毒感染引起的亨特氏综合征和面神经炎,须使用抗病毒药物。②恢复期,恢复期早期(7d~14d)开始配合神经营养药,中药通经活络,理疗[62-63]、电针[64-65];面神经功能训练[66],重症病人需要配合高压氧治疗。③恢复期中期(15d~28d),轻者延续前述方法,重者须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局部推拿,甲钴胺穴位注射或患侧茎乳孔外注射治疗[67]。④恢复期后期(29d后),绝大多数病例经上法可以临床治愈。部分严重病人,需要观察(6~9)个月[1],其间可根据面神经分支损伤程度,采取多途径、多方法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或肌肉注射可能有助于恢复及减少后遗症。[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面部肌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并且在临床上也是高发疾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及社交等影响较大,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容易使患者感到压抑、焦虑,进而发展为心理障碍。因此需要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本病治疗较为棘手,虽然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尚待观察。[4]中医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疾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5]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服用药物和理疗为主,治疗原理均为减轻神经压力、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推动神经功能的恢复[6]。

[1]田丽莉;.浅谈古代医家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5):.

[2]杨万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评价与分期分级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03):.

[3]梁琼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J].四川中医,1991,(08):.

[4]吴波;.常规针刺加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0):.

[5]王丹;.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06):.

[6]向丹;向婷红;蒲尚喜;.针灸治疗不同严重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90):.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