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宝宝细菌性腹泻,宝宝可能患上了腹泻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家长朋友,冬季不仅要担心宝贝们是否有咳嗽、发热,还要注意是否发生婴幼儿腹泻。如果宝宝发生腹泻,家长应如何护理呢?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也称腹泻病,是指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形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6月-2岁发病率高,1岁内占半数。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表现:大便次数增加,即24小时大于3次;大便性状改变,如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特别说明:大便性状改变比大便次数增加更重要,多次排出成形的大便不是腹泻;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大便比较稀,不定型,但不是腹泻。)
婴幼儿腹泻都有哪些分类?
按症状分为生理性腹泻与病理性腹泻,分类防治很重要!
常见于6个月内的儿童,一般表现为外观虚胖,常有湿疹,表现为生后不久就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多以外无其他症状,食物好,不影响发育。也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就能转为正常。
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所致。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轮状病毒感染(也称秋季腹泻),常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以秋冬多见,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者淡黄色,表现为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病程一般为3-8天。
2、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多发生于夏季,常侵犯空肠和回肠,有脓血便,腹痛剧烈。
3、其他包括耶尔森菌(耶尔森小肠结肠炎)多发生在春季,可引起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严重可产生肠穿孔和腹膜炎,以上两者都需要与阑尾炎鉴别。
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排深绿色粘液脓便或白色胶冻便,有特殊臭味,夏季高发,新生儿及1岁以内易感,多为败血症型,常爆发流行)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夏季多见(5~8月份多见),开始为黄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常伴腹痛,伴里急后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除此之外,患儿用药后也会出现腹泻,这就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这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与菌群失调有关。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典型大便暗绿色,量多,带黏液,少数为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
②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主要症状为腹泻,轻者每日数次,停用后很快痊愈;重者腹泻频繁,呈黄绿色水样便,可有毒素致肠黏膜坏死所形成的伪膜排出,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协助诊断。
③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常并发于其他感染如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
如何进行腹泻的护理呢?
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喂养,减少哺乳次数,缩短哺乳时间,不要吃换乳期的辅食,人工喂养可吃米汤、酸奶、脱脂奶等,等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粥、面条等,少量多次进食,后过渡到正常饮食,严重呕吐时,应先短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转后由稀到稠,由少到多进行喂养,病毒性腹泻时应该不用蔗糖,暂停乳类,改用酸奶、豆浆等,停止腹泻后恢复饮食。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①一般可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和纠正轻度、中度脱水,增强肠道对水、钠的吸收。②静脉补充液体,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呕吐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3、控制感染:严格消毒,每次接触宝宝前后都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尿布、便盆等应分类进行消毒,奶瓶、奶具等用开水消毒,如有专用消毒柜应每次清洗干净后放入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母乳喂养前应清洗双手及宝宝吸吮部位。
4、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选用吸水性强、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勤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的油布隔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出现局部发红可以涂宝宝护臀膏、屁屁乐等,也可以涂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按摩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果出现局部皮肤溃烂应该暴露,臀部只垫尿布、不包,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或阳光下,也可使用局部红外线促进恢复。
5、加强锻炼: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妇幼健康科普】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