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红地榆,以及每日一味中药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地榆属止血药中的凉血止血药。(凡以促进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出血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本类药物药性或偏于寒,或偏于温,或偏于涩,或偏于泄,因而止血功效有别。按其功效之不同,本类药物可分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四类,可广泛用于血热、虚寒、瘀阻等所致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病证。能消除出血病因,促进血凝,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出血之证,病因不同,应用止血药时,必须根据病因及不同症状选药及适当配伍,才能提高疗效。如属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当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清热凉血药同用;属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者,亦须选用凉血止血药,但适宜配滋阴降火药用;属瘀血阻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而适当配活血、行气药用;属虚寒出血者,应选用温经止血药并配温阳补气摄血药用。使用止血药,应注意既止血又不留瘀。如瘀血出血,误服收敛止血药,则瘀滞不去,难以止血;出血初起,过服寒凉,可致瘀血内停;若大出血而致气虚欲脱者,急需补气固脱,不可单用止血药。此外,传统经验认为,某些止血药制为炭剂,其止血作用增强,炭剂有增强收敛及吸附止血作用;某些凉血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寒凉性减,可扩大其使用范围。但也有部分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其止血作用反逊于原生药者,故不可拘于一说。凉血止血药性属寒凉,主入肝经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血热出血,证见出血色鲜红,较浓稠,伴发热或不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质红或降,脉数有力等。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常配清热凉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血热出血,易致伤阴,故兼阴虚者,应适当配养阴清热药用。内服大剂寒凉止血药,可致血瘀气滞,故应用时多配活血止血药同用,必要时,亦可适当配伍行气药用。)
地榆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和长叶地榆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等省。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用。
地榆、生地榆、地榆根、地榆炭。
微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本品苦寒酸涩,其性沉降,入肝、大肠血分,能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并能解毒敛疮。故本品“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过滞”,为凉血收敛止血良药。
1、凉血止血:用于下焦热盛所致之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同用;治崩漏,可配生地、黄芩、炒蒲黄同用。治血痢日久,可配黄连、乌梅、木香同用。
2、解毒敛疮:用于水火烫伤,是为要药。可取地榆研末,麻油调敷。用于湿疹、皮肤溃烂,取本品浓煎液,纱布浸湿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收湿敛疮之煅石膏粉、枯矾研匀,撒于患处,或加适量的麻油调敷。
10~15克,煎服。外用适量。炒炭后止血、收敛作用增强。
本品所含水解型鞣质大量吸收后可致中毒性肝炎,故大面积烧伤者慎用。
《神农本草经》:“主妇人……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药物成分:本品含鞣质及三萜皂甙等。
药理:地榆能缩短凝血时间,可使烫伤创面渗出减少,有抗菌、轻度降压、收敛止泻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关于本次红地榆和每日一味中药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