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贝母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清化热痰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秋高气爽,进入了秋季,空气逐渐干燥。中医常说,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最易伤肺,而川贝母则是秋季清肺润燥的上佳之品。
2、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3、《唐人记其事》:“江左尝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商人戏以酒滴口中,其面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多则膊内肉胀起。或不食,则一臂痹焉。有名医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本之类,悉无所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喜,因以小苇筒毁其口中,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
4、《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5、《本经疏证》:“刘潜江云:贝母八月采,取其受金气之专,其味苦胜辛,微辛在苦后,是苦合于气之微寒,以归于辛,皆二阴至肺之处也,况其色白象金乎!第苦合微寒,是在地之阴也,焉能遽至于在天之阳以治肺,则当参其叶随苗出之义,而体其但有直透更无濡留矣。但有直透能开热之结,更无濡留能达肺之郁。”
6、中药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气微,味微苦。以整齐,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
7、中药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浙江。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本品气微,味微苦。以切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生用。
8、川?贝母和浙贝母?均?性味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
9、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10、明《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至《本草汇言》载贝母有“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
11、川、浙贝母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兼甘味,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味苦,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二者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12、贝母,一名勤母、空草、苦菜、苦花。出晋地、润州者最佳。今河中、江陵、郢、寿、随、郑、蔡、滁诸州亦有之。二月生苗,叶随苗出,如荞麦状,茎叶并青。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百合,斜悬向下,上有红脉,若似入肺。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一种叶如瓜蒌而细小,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色,连累相着而可分解。一种叶如韭而花色白,根子亦作两瓣也。
13、修治:先于柳木灰中炮黄,擘去口中米许大心,再拌糯米同炒,俟米黄,去米用。勿用独粒,不作两瓣者,号丹龙精,误服令人筋脉永不收,唯黄精、小蓝汁服之可立解。厚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莽草、矾石。反乌头。先人云:形如聚贝,独贵其母,若用空解,肺肝可施。
14、参曰:虽有多种,但苗叶别异,萼悉上昂,花悉下垂,此开机巨阖,阖机互开,少阳胆之枢药也。根形如贝,色白味辛,以金为用,肝之肺药,肺之肝药也。以太阴肺主开,厥阴肝主阖,靡不取决于少阳胆主枢者。如伤寒烦热,喉痹风痉,乃开机反阖,不能转开;如淋沥,乃开机反折,不能互阖;如乳难,乃不能为开;如金疮,乃不能为阖;如疝瘕,乃不能为开为阖也。贝母功力,能使阖者开,开者阖,阖折不能互开者,能使之互开;开折不能互阖者,能使之互阖;不能阖者,能顺其阖;不能开者,能顺其开;不能为开为阖者,能顺其为开为阖也。盖开与阖,莫不取决于枢,以为开阖故尔。
15、萼主垂而昂,花主昂而垂,此阴阳颠倒象。金木互交机也。其使之互交,令之颠倒者,谁主之耶。
16、贝母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17、其主伤寒烦热者,伤寒有五,风寒湿热温,而风与热,乃阳盛之证,阳盛所以烦热也;贝母气平则清,味辛润散,故主之也。淋沥者膀胱有热也,邪气者热邪之气也,膀胱以气化为主;贝母味辛润肺,肺乃主气之脏,肺化则气润及于州都,小便通而不淋沥矣。
18、其主疝瘕者,肺气不治,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湿热之邪,聚结成疝成瘕;贝母气平,可以通调水道,味辛可以散热结也。大肠之脉,其正者上循咽喉,火发于标,乃患喉痹,痹者闭也;其主之者,味辛气平,能解大肠之热结也。
19、肺乃津液之腑,主乳难者,味辛能润,润则乳自通也。肺主皮毛,味辛气平,则肺润而皮毛理,可愈金疮也。风痉者,风湿流于关节,致血不能养筋而筋急也;贝母味辛,辛则散风湿而润血,且贝母入肺,肺润则水道通而津液足,所以风湿逐而筋脉舒也。
20、制方:贝母、姜汁,丸,治忧郁不伸。同厚朴,丸,化痰降气。同知母、牡蛎,末,猪蹄汤调服,治乳汁不下。专末,治吐血、衄血;吹鼻中,治吹乳作痛。同知母、前胡、麦冬、葛根、甘草,治伤寒烦热。同陈皮、前胡、石膏、知母、麦冬、竹沥,治痰疟。同白芷、白蒺藜,治郁症乳痈。
21、川贝母所含生物碱、总皂苷部分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母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有降压、解痉、止泻作用,贝母碱能增加子宫张力,扩大瞳孔。大量川贝碱能麻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运动。西贝素有抗乙酰胆碱活性,醇提取物能提高实验动物耐受常压缺氧的能力,从而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此外,尚有一定的镇痛、催眠作用。
22、浙贝母祛痰效力略强于川贝母;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表现一定的平喘作用。贝母甲、乙素能镇痛、镇静,并有扩瞳效应。浙贝母生物碱能兴奋子宫,对离体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去氢浙贝母碱能抑制唾液分泌,对肠道有松弛作用。
关于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清化热痰药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