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脾气虚弱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脾气越大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脾气虚弱和脾气越大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在关系中,吵架是常事,但有一类人“脾气”格外大:
2、明明事情不大,但说出口的话,却刀刀见血。
3、前段时间,一档离婚综艺中的女嘉宾,堪称“狠话王”。
4、有一次,女嘉宾和老公吵了起来。女方希望生气时,男方可以有效安慰。但男方木讷少言,连一句话都讲不出来。女嘉宾很生气,撂下一句狠话:
5、“我不和你离婚,你永远长不大”。
6、很明显,这是一句气话,但这类的话,几乎是女嘉宾的口头禅,诸如:
7、咱俩把婚离了吧,咱俩这性格过不好!
8、我告诉你,再发一次脾气,咱俩就分开!
9、女方动不动就撂狠话的风格,让网友大呼窒息,同时,很多观众也说,看这档综艺就像照镜子,在这位女嘉宾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0、身边不少朋友也说,这不就是我吗,气头上就这么讲话。
11、今天想来聊聊,为什么在关系中,有的人爱撂狠话,以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12、在分析狠话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狠话都是什么样的?
13、你有没有发现,“狠话”是有模板的?
14、一对夫妻吵架,男方为了表达歉意,买了一些水果,洗好拿到女方面前。
15、不要以为这点小恩小惠,就能收买我,这个婚,离定了。
16、一对情侣约好一起过情人节,男方临时加班,没办法早回家,女方很生气。
17、男方道歉:对不起,我临时有个会,没法陪你了
18、哼,没事,大不了换个人,我情人节也一样过。
19、上面两种狠话,核心是同一种模式:
20、女方回复:别小瞧我,我没那么需要你
21、你会发现,狠话的内核,是一种力量感,它在说:“别小瞧我,我很强”。
22、这种对“强大”的强调,恰恰是一种掩饰,背后藏着:对无力感的恐惧。
23、而这种恐惧情绪,往往不是源于当下,而是源于过去的经历:
24、朋友小B,12岁时,父母不在身边,放学后,只能一个人待着:
25、起初,她感到很无助,恐惧与不安,她讨厌这么“弱小”的自己,于是,迅速地压抑了这种情绪,转化成一种:对强大的过度追求。
26、她不停地反省,放大自身的瑕疵,不断地寻求改进,用理智的方式掩盖恐惧。
27、她会不停地和闺蜜倾诉,试图通过一次倾诉,一次对谈,彻底解决她的“缺点”。
28、殊不知,“对无力感的恐惧”不会消失,ta只是被藏了起来。
29、长大后,当她进入关系,她仍会感到这种恐惧,她仍在用“过度追求强大”的方式,来掩盖无力感。
30、当孩子的成长环境,得不到大人的支持,保护,会产生无力感。
31、拥有这种体验的人进入关系,可能会对伴侣采取夸大的,惩罚性的行为,来过度补偿童年的无力感。
32、每次和男友吵架时,在气头上时,小B总是会说:
33、“你以为你很重要吗,你什么都不是!”
34、“你这样我换人了啊,我没办法接受你这种人”
35、“你是不是以为我离不开你?我离了你照样能活!”
36、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她总会用一种“决绝”的方式表达不满:似乎不用“结束关系”作为筹码,就没办法和对方沟通。
37、这种“决绝”,是在掩盖童年的无力感,她以为她仍是那个无助,恐惧的女孩儿。
38、这种过度补偿,让她短暂地感受到“强大”,长期来看,却是关系的毒药。
39、临床心理学家SuzanneLachmann指出:
40、一段健康的关系,双方的权利感是平等的,就像是一个平衡的跷跷板。
41、若一个人拥有无力感,ta可能会试图通过踩跷跷板的方式、以一种压倒性的力量感,来弥补这种无力感。
42、遗憾地是,越是这样做,就越容易成为情绪独裁者,伴侣也越有可能退缩。
43、不仅如此,撂狠话的背后,还藏着这样一层含义:我不允许我的弱。
44、开头提到的女嘉宾,看起来咄咄逼人,但很多人却从她的强硬中,看到了她的脆弱。
45、这位女嘉宾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但妈妈,奶奶却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她只能一次次给亲戚打电话,通知他们参加父亲的葬礼。
46、在父亲出殡当天,她被大人遗忘在了车里,几乎快被憋死,才被爸爸的朋友发现,她却“理智的”没有打扰妈妈,因为知道妈妈还沉浸在悲伤中。
47、第一反应是不允许这样的“脆弱情绪”出现,迅速地用“理智”来掩盖。
48、当这种情绪处理模式,延伸到长大时,她仍然是迅速地压抑:
49、这类表明脆弱的情绪,用“理智”来解决与应对。
50、这也是为什么,女嘉宾生气时,丈夫无法有效安慰,她第一反应不是表达脆弱情绪,而是甩出那句:
51、“我不和你离婚,你永远长不大”。
52、事实上,压抑负面情绪,往往说明一个人有着错误的元情绪(meta-emotions)。
53、元情绪指的是我们对自身感受产生的情绪。
54、例如,假设我们将悲伤视为软弱,我们可能会因悲伤而感到恐惧。
55、美国社会学家Wegner(1992)指出,如果你想要扼制自己的负面感受,反而会提高个体对这些情绪和想法的敏感度,变得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56、而正确的元情绪,是学会看见,接纳“脆弱情绪”的存在。
57、前文提到,撂狠话的背后,藏着这样一层含义:我不允许我的弱。
58、如果说,情绪上的“弱”,是第一层“弱”,那么,需要的“弱”,则是第二层“弱”。
59、在豆瓣看过一个帖子,9岁女孩儿的远房亲戚请客吃饭,热情地把菜单递给女孩儿,问:“想吃什么?”女孩儿勾选了一份鹌鹑蛋。
60、亲戚拿回菜单,看了看价格,很鄙夷地说:“吃什么鹌鹑蛋,真不会点...”。
61、女孩儿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屈辱,愤怒,难堪都涌了上来,仿佛整个人都被否定了。
62、自那以后,女孩儿想表达需求时,话到嘴边,总有一种羞耻感涌上心头。
63、长大后,谈了恋爱,女孩儿更没办法好好表达需求。
64、五一小长假,男友约了好兄弟去看比赛,她想让男友陪着,愣是说不出口。
65、放假一个人在家,越想越气,发了一条长微信兴师问罪:
66、“你出去玩儿,也不知道关心我,我现在心情很不好,谁知道和你在一起这么痛苦,还不如分手呢!”
67、当表达需求让我们感到“我很脆弱”时,我们往往会用“质问”“指责”,这样力量感的方式表达需求。
68、但这种方式,短期有效,长久对关系却是有害的。
69、只有学会面对童年的羞耻感,认识到:他人的拒绝,与我们本身的好坏无关。
70、学会建立情绪灵活度,才能真正好起来。
71、情绪灵活度(Resourceful),由心理作家JoanRosenberg提出,它指的是接纳你的依赖性,承认你的需求。
72、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合理的方式提出需求,从而建立一段健康长久的关系。
73、在关系中,如果你是一个爱说狠话的人,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式,做出改变:
74、通过承认、看见你的力量,认识到你对关系的影响,你才能放弃对力量感的执着。
75、你越能承认,看见你的力量,它就越让你平静下来,你们的关系就越平衡,越持久。
76、首先,问问自己无力感从何而来?
77、小B的无力感,是童年时,缺乏陪伴,而带来的无助感。
78、第二,问问自己为什么想逃离无力感?
79、小B认为无助的自己,是弱小,脆弱的,所以才想逃离,实际上,无助仅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无法定义我们自身,更没有好坏之分。
80、第三,承认,看见你的力量:
81、告诉自己,我已经不是当年的孩子
82、现在的我,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力量
83、可以通过重复这个练习,与无力感解绑。
84、b.建立正确的元情绪(meta-emotions)
85、无法很好的处理情绪,往往源于错误的信念,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关于痛苦情绪的错误信念:
86、相反地,我们需要培养对情绪的正确信念:即情绪没有好坏,是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87、我们需要树立接纳,不评判的态度,用这种方式建立正确的元情绪(meta-emotions)。
88、首先,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了解你的元情绪:
89、观察你的情绪是从何而来:
90、他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原来,他认为焦虑的自己,是软弱的,无能的。
91、实际上,焦虑只是一种情绪,它无法定义你的好坏。
92、拥有焦虑的你,并不软弱,我们要学会接纳ta,面对ta。
93、通过反复上述练习,你将能建立正确的元情绪。
94、c.建立情绪灵活性(Resourceful)
95、情绪灵活性的概念,由心理作家JoanRosenberg提出,它指的是接纳你的依赖性,承认你的需求。
96、JoanRosenberg指出,拥有情绪灵活性的人,意味着拥有更高的情绪能力。
97、那么,怎么才能建立情绪灵活性(Resourceful)呢?
98、我们天性是由:独立和依赖构成。
99、我们产生依赖和需要,不代表我们是脆弱,无力的。
100、我们可以同时是具有力量和依赖的。
101、同时,请求被拒绝,不代表我们是“不好”的,仅仅代表对方的意愿。
102、b.建立矫正体验:
103、找一个你亲近,信任的人,向ta提出需求与帮助。
104、建立多次需求被回应的优质体验,重建感受。
105、长此以往,你会习惯合理表达你的需求。
106、c.对“拒绝”抱有好奇心
107、当你被拒绝的时候,观察一下你有没有负面情绪?
108、如果有,负面情绪的来由是什么?内在的想法是什么?
109、通过探索“拒绝体验”,可以让你厘清想法,疏通情绪,更好的发出请求。
110、精神分析师JuanDavidNasio指出:我们的过去始终具有活性,仍然存在于现在。
111、当下的我们,常常被陈旧的内心模式驱使,做出远离幸福的行为。
112、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个有力的武器:自我觉察。
113、只要不断地自我觉察与学习,我们就能改写命运。
114、希望这篇文章,让你距离幸福更近一点点。
115、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