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两性百科

农副业生产 铁道兵的农副业生产

大家好,农副业生产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铁道兵的农副业生产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农副业生产和铁道兵的农副业生产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民以食为天,说到与饮食相关的部队农副业生产,当过兵的人都会感到亲切。

农副业生产,大概不属于“意识形态”,是人的本能需求,贯穿的过程是耕耘、播种、收获、品尝,是劳动、成长、丰收、口腹的喜悦与快感。

农副业生产,也就是垦荒种地、养猪种菜,古今中外的军队莫不如此。在古代名为屯垦养兵,国外也有部队农场。我军从事农副业生产更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著名的陕甘宁边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可谓家喻户晓。

利用工程弃土填沟造地,种出新鲜蔬菜。

军队的这项“副业”,重要,且有意义。能够丰富部队的供应,支援国家建设,锻炼指战员艰苦奋斗的作风。

铁道兵部队从事农副业生产,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成绩卓著,影响广大,功高至伟。

铁道兵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回国后参加建设,第一任司令员王震是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的“旅长”。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移山填海,供应短缺,王震所领导的部队及机关驻扎十万大山的福建南平,开荒种地由此开端,也为铁道兵农副业生产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铁道兵是工程部队,年轻人多,食量大;强体力劳动,消化快。不论是军队统一供应,还是自负盈亏铁道兵农场调配,基层一线都存在主副食供应不足的困难。人是铁,饭是钢,部队往往需要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温饱”两个字绝非戏说,铁道兵担负重要铁路干线施工,或多或少的连队,或长或短的时间,都有“吃不饱”的事例。比如贵昆铁路喝稀粥打隧道的现象就比较普遍。翻翻故纸,看到这类叙述,不免鼻子酸楚。

贵昆铁路部队营房坐落高山峡谷。

铁道兵新建铁路,大兵团作战,流动性大,多数地方远离城乡,荒无人烟,交通不便,供应匮乏,而荒地相对富余。开垦种植,是“物竞天择”的自然行为。比如,肥沃的嫩林铁路,辽阔的南疆铁路等,都为铁道兵提供了“生产”的优越条件。

铁道兵在相当长的时期,兵员大多数来自农村,后期才逐渐招收“城镇兵”。虽说农村兵不都是养猪种菜的行家里手,但“遗传基因”对农活儿都不陌生。另外,也是因为兵员来自农村,连队菜园子的蔬菜种子及菜苗,就来自天南地北的战士家乡。这也是铁道兵农副业生产兴旺发达的先天优势。

人们常常将土地比作母亲,母亲是神圣、伟大的。我看过不少铁道兵写“养猪种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比起写一线施工,更富有感情,真实,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洋溢着不尽的欢悦。这大概也是铁道兵战士对土地如同对待母亲一样真挚、眷念的感情吧。

这里,简述铁道兵农副业生产的历史:

军队农副业生产,分“伙食单位业余生产”和“农场专业生产”。前者是养猪种菜、副食加工,后者是种植粮油作物和多种经营。铁道兵亦然。

铁道兵连队业余农副业生产,于每个铁道兵指战员都是熟悉的。连队普遍都有菜园子,贮存主副食的大菜窖;连队“八大员”之一是专事喂猪的饲养员;部分连队有小作坊,腌制咸菜,制作豆制品;耕种菜地,大部分是施工间隙,节假日,早晨、或是下班以后;有的连队实行农副业生产“承包制”,班排之间进行收成比赛,获胜者给予钢笔、笔记本之类的奖励;铁道兵层层都有主管农副业生产的干部,经常检查、指导、讲评工作……我调离部队到北京,是同乡战友在连队菜园子采撷瓜蔬设宴为我饯行的。

菜地,丰富了餐桌,健壮了战士体魄,促进施工任务的完成,是铁道兵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嫩林铁路,战士采摘野菜改善伙食。

关于农场,铁道兵从成立伊始,就开办农场。鼎盛时期,兵部、师、团都建有大小不一的农场,从事农副业生产的人员达到总兵力的3%—5%。

最有影响的是铁道兵嫩江基地农场。

1954年,王震指示到黑龙江密山、虎林筹办农场。一年后,先后组建11个农场。1957年,已具规模的铁道兵农垦局移交国家农垦部。

1962年,铁道兵后勤部和铁道兵九师开始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开荒种粮。1964年,嫩林铁路开建,铁路两侧15万亩土地划拨给铁道兵三师、六师、九师耕种,以后铁路沿线10万亩土地又划拨给四师、十四师耕种,铁道兵东北农场初颇具规模。

1969年6月,中央军委批准,嫩江组建铁道兵“五七”农场,1979年整编为铁道兵嫩江基地,成为当时全军最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兵力达8000人,年人均产粮1.4万斤。

1983年兵改工,嫩江基地移交解放军总后勤部,之后移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2002年更名为“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铁道兵长期坚持办农场与连队农副业生产相结合,1957年至1983年27年间,共生产粮食19.44亿斤,交售国家7亿多斤;生产大豆近2亿斤、蔬菜11.3亿斤、肉类1.1亿斤。

青藏铁路,铁道兵第十师四十八团连队建起保暖伙房和塑料棚菜园,菜园外大雪纷飞,棚内春意盎然。

铁道兵农副业生产,必须要说道的还有铁道兵十师四十八团。四十八团三上青藏高原。第三次上高原,地处管段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多变。为了保证指战员的身体健康,部队实验大棚种菜成功,在冰天雪地建了“绿色菜园”。连队的小作坊,能腌制出几十种酱菜……被评为高原部队生产和生活管理先进典型。总后勤部、兰州军区先后召开现场会。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纪录片,在全国放映。主抓四十八团后勤工作的是铁道兵的老英雄、探亲青岛拦惊马壮烈牺牲、中央军委授予称号的“雷锋式好干部梁忠孟”。

襄渝铁路,炊事人员利用山溪水流造出自动磨,磨黄豆、做豆浆、做豆腐。

1964年,,铁道兵开赴嫩江地区建农场。

铁道兵艰苦奋战,建成了拥有45万亩土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机械化大农场,到1979年,基地有拖拉机4090台、收割机267台、汽车470辆、配套农具3558台。

1980年7月,总后勤部在嫩江基地召开全军旱田农场现场参观学*座谈会,总结推广经验。铁道兵副司令员别祖后(右2)在农场检查指导工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农副业生产和铁道兵的农副业生产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